王玉欣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28)
中国古代茶专卖制度的历史研究
王玉欣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北石家庄050228)
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从古至今茶叶贸易就是中国经济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茶叶兴趣,到其鼎盛时期,中间经历了不同朝代,与其相对的茶叶贸易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演变。本文以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的历史发展为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历史研究
研究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对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茶文化,以及发展当代茶叶贸易都有非常巨大的意义。中国作为茶文化以及茶叶的发源地,不仅拥有极具民族特色的庞大茶文化体系,同时还拥有着与之相关的茶叶贸易历史,茶叶专卖制度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茶叶贸易的发展与茶叶专卖制度密不可分,深入研究和保存我国古代茶专卖制度,是当代相关学者共同承担的责任。
1.1 采取专营商业代替直接进行税收的办法,是古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征收赋税的手段。作为古代最著名的理财专家,管仲可谓颇有盛名,他也曾一度被人们视为现代理财行业的鼻祖。作为齐国最知名的理财人士,结果在听取了他的意见后,在盐和铁两大产业中实行了专卖政策,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卖政策也开始向酒这一产业迈进。直到后来的唐朝,才开始了以茶叶征收税赋为主的专卖政策。据史料记载,采取这种政策以后,茶叶税收额与往年相比增加了许多,而随着税收利率的不断增加,茶叶的税收基本上与盐、铁的税收持平。在进行茶叶税收的初期,主要对商人进行征税,来完成全年的税收计划,到了后期,实行了专卖政策,这一办法的出台促使“官种、官制、官销”制度的形成,这种硬性制度的规定,让平常百姓失去了种植茶树的机会,普通的茶树都被移植到政府经营的茶场当中,因此,激起民愤的同时,茶的产量也逐年降低。由于官员经营茶场时会呈现出种植无方、效益低下的状态,这就促使当时的茶场不得不面临倒闭的结局。为了更好的实行茶的专卖制度,唐朝对于茶的走私处罚十分严厉,也规定相应的制度,如发现私自售卖茶叶的队伍,按次数计算超过三次并总数在三百斤以上者均处以死刑。尽管是茶园的茶户,只要私自贩卖茶叶超过百斤,便处以“杖背”的刑法。而有些茶商为了贩卖茶叶,多半会采取武力反抗的政策,这些人不管贩卖茶叶的多少,均处以死刑。由此可见,唐朝为了实施茶产品专卖制度,其制度的严格可见一斑。
1.2 随着官员盐、茶、酒三种专卖制度的盛行,促使后期的制度也更加严格。整体的流程呈现为农民百姓种茶、制茶,官员进行征收以及通过商业方法完成销售过程。自赵匡胤统一全国以后,便执行了全面而彻底的专营政策,《茶录》这本书籍也在此时完成。到了后期,茶的专卖制度由官员制定,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完成了大型茶场的管理工作。官府需要以百姓茶园为种植基地,在为其提供政治本钱的同时,只让茶农收取烹制所需要的费用,而其他均交给政府,这种制度在解放初期被称为“统购”政策。政府将各地方收取来的茶叶进行统计,并按照茶叶的总体数量发放售茶劵,整个销售过程以售茶劵作为凭证。政府在整个搜查过程中,以较低的价格收入,并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因此会获得最大的利润。这种官宦制度执行了多年,因此茶农的积极性也逐年下降,茶的产量与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最终造成了茶产品脱销的结果。又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成本不断提高,促使官宦制度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逐年降低。为了彻底的摆脱这一局面,全国关于茶的专卖制度都进行了全面改革:根据茶的品质进行定价,茶农也可以与茶商进行讨价还价。这种政策既提高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府收购茶叶的价格,促使整体的茶叶交易市场变得趋于稳定。经市场调查表明,采取了这种制度以后,政府通过茶获得的利润从连年亏损调整为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这种政策的执行对政府十分有利。为了确保专卖制度的贯彻落实,也为了严厉打击私自贩卖茶叶的商贩,针对不同的商贩,会处于一定的刑法,按照所犯的罪行进行处置,而违反官员且拒捕的人员皆处于死刑。
2.1 唐代的茶叶专卖
唐代是中国茶叶贸易兴起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茶叶专卖制度开始发展起来,在唐朝后期,茶叶税收开始征收,并且都是以为民服务的旗号,实际上,这些钱并没有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总之,茶叶专卖制度在这个时期开始,就是为国家服务的,一些高官将其作为获取金钱的盾牌,获得了不少好处。
2.2 北宋的茶叶专卖
通过对北宋政府关于茶叶专卖制度的分析可以发现,所有制度的产生最终只有获利一个目的。无论是官员、政府或者是平民,都想利用茶叶来获取更大的利益,这也是北宋政府和商人始终追求的目标。政府出台了大量有关茶叶专卖的制度,而利用这些制度进行经营和获取利润的茶商也同时兴起,他们之间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一些商人和园户都十分抵制这种制度,但是由于当时的农业经济增长十分迅速,粮食剩余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和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促使当时的商品经济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到了后期,城市经济迅猛增长,打破了“坊市”制度以后,让小城镇和大都市都变得日益繁华,也间接地形成了区域市场。延边贸易和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使得北宋政府只能通过税收来增加财政的收入。由于当时北宋有良好的商品经济发展基础,因此,改变了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结构。北宋时,由全国各地引进的大量的米谷,促使农民以粮食交易为基础,在市场中建立了完整的交易平台。
由于引进了大量的外来商品,因此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富足,对于财富的追求,也促使农民有了更高的生产积极性,以实际生活需要,提出了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在生活中实现了商业化的经济处理方式,让农村的整体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种植茶树的同时,也转向经营其他产业,比如:桑树、果树、甘蔗等大量经济类作物的种植,取代了传统的粮食生产作业,这些经营渠道也让当地的农民收获了大量的资金。许多农民为了尽可能地通过商业来获得利益,因此多半会采取摒弃工作的生活方式,让原有的自给自足型生活方式向商品性消费方向转变,传统的纯农业也转变为工商业结合的形式。为了形成更大的交易市场与交易平台,农民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前提下更渴望从事商业贸易,这也促使整体的市场出现了大批量的职业与非职业商人,让中国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2.3 金朝时期的茶叶专卖
金朝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叶多半取自南宋,后来由于朝廷制度原因,迫使将原有的引茶渠道改为政府官员自行种茶、制茶的办法,并在行茶方面采取专卖制政策。最初将茶叶的单价定为每斤600文,但是这个价格实在昂贵,因此促使茶叶的销量降低。随后又将价格降为300文,由于不同产地产茶成本较高,造成亏损也较为严重,最后取消了政府制茶制度。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开支,朝廷规定可以饮茶的官员必须官居七品以上,县级以下官员及平民不准饮茶。采取这种以官位为限制的饮茶政策,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元朝以后也实行了茶叶的专卖制政策。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按斤收取一定的价格。到了后来,政府为了尽可能地获取利润,便自行的制定不同的茶叶价格,以满足不断增加的经济需要。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小商贩的售卖需求,政府又出台了“茶由”政策,再对每斤茶叶明码标价的同时,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价格变动。尽管后来茶叶按照质量的不同,价格也分为不同的档次,但是总体的专卖制度并没有发生改变。为了尽可能地完成茶叶的购买任务,茶商需要到茶的原产地完成采购,但是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请才能获得运茶、贩茶的资格。到了后期,为了完成贩卖茶叶的过程,政府会颁发相关的证明,使整个过程更具正规性与合理性,对于有茶叶无证明者均以私自贩卖茶叶处理。这种茶引制度的实施,伴随着大明朝的始终,虽然到后来价格略有波动,出现了以茶易米、以茶易盐、以茶易马的情况,但整体的规定并没有发生改变。
2.4 清代的茶叶专卖
到了清朝,仍然采取茶引制度,这种制作在不同地点所称呼的名称也有所区别,只有四川称为盐茶道,而其他地区则称为盐法道。究其根本是由于四川等地除了售卖川盐以外,还会出售大量的茶叶,而这些茶叶将直接被销往西藏,因此四川设有盐茶道一职,而这种职位也得到了朝廷的重视,这个职位的建立也成了众多官吏们互相争夺的位置,因为只要占据了这个位置,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据说当时有一个聪明伶俐的人,在年轻时就与师傅学习木匠,技艺精湛,因此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后来他抛弃了传统的手艺,改为经商,兴办了木材厂,让他又一次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当时他听说四川盐茶道是一个好职位,并且当时这个职位正处于空缺状态,因此他通过贿赂慈禧,赢得宠爱,并获得了四川盐茶道一职。但是很不幸,一次在皇帝外出巡访官吏的同时,发现他外形丑陋,而且举止十分粗鲁,因此当场拷问他,并要求他书写文字,而他只能歪歪扭扭地写出几个十分丑陋的字,被当时的人耻笑的同时,也随即被罢免了职务,花了近15万两银子,却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了后来木匠买官的千古奇闻。
茶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须品,从茶叶起源开始,就注定其在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茶叶贸易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与其相生相伴的茶叶专卖制度也在不断变化,但是不管哪一个朝代,茶叶专卖都是国家垄断经营的,体现的都是统治者的意志,虽然每个朝代的茶叶专卖制度内容存在差异,但是本质上都是为政府服务,这个本质是没有改变的。客观分析,推行茶叶专卖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以及国家控制力。研究中国古代茶叶专卖制度,对当代茶叶经济发展有着借鉴和推动的作用。
[1]林文勋.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源起与历史作用——立足于盐专卖制的考察[J].盐业史研究,2013(3):9-17.
[2]陶德臣.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续)[J].农业考古,2012(2):258-270.
[3]吴树国.中国古代专卖研究理论的考察——以北宋政和茶法改革性质为例[J].学术月刊,2011(5):123-129.
[4]王德朋.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以金代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66-68.
[5]陶德臣.中国茶业经济史研究综述[J].农业考古,2011(4):245-258.
王玉欣(1974-),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