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尧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论音乐教育的章法
——以茶艺表演背景音乐为例
周明尧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行及新课标改革的实施,社会公众对学校教育中的音、体、美教学关注度愈来愈高。相关学校也在积极规划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以期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本文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角度出发,以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为例,探讨分析了关于学校音乐教育的章法问题,并从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节奏、旋律和谱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期对今后的音乐教育改革有所帮助。
音乐教育;章法;茶艺表演;背景音乐
音乐作为艺术表达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自然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略有不同。对于语、数、外来说,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打下坚固的知识基础。不断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及做题技巧,而音乐教育更注重学生艺术感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两者相比,音乐教育的章法与规程相对更加自由些。茶艺表演是我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背景音乐更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如今茶艺表演背景音乐已经被纳入学校音乐专业中。
音乐隶属艺术学科,其教学模式自然要与文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所区别。但是,据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模式调查结果发现,这种差异并未在学校音乐教学模式上有所体现。
1.1 音乐教学方法
在学校音乐教学内容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涉猎较少,致使出现学生的音乐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学校音乐教学质量差等现象。究其根本,还是源于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不足,因此,要实现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还需从其教学基本模式入手。
1.1.1 音乐教育教学的一般章法
目前阶段,学校在音乐教育中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情感模式、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三种基本类型。情感模式强调音乐教育中学生对情感的抒发、控制及理解能力的培养。行为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乐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比较适用于乐器的课堂教学中。相比于前两种音乐教学模式,认知模式的范围更加宽泛些,不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那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认知模式更看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团体合作学习、自我探索学习、创新联想等都是认知模式的常见教学形式。总的来说,认知模式考虑更为长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然,在真正的课堂实践中,单单采用其中一种教学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需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三种模式之间融会贯通、互相转换。
1.1.2 音乐教育教学特殊性
在音乐的教育教学中,首先要遵循的是其作为音乐自身所带有的艺术性。艺术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和表达的,音乐教育要脱离自然语言而存在,强调心灵与艺术的碰撞和交流。另外,审美性也是音乐教育教学的特殊性质之一,即音乐教育教学强调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音乐是用来鉴赏和品味的,只有懂音乐的人才能发现它的美。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最后,音乐是艺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后形成的,故而学好音乐也不会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音乐教育强调过程性,只有带领学生参与其中,逐步探索音乐的奥妙,才能最终集大家之所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2 茶文化视觉下的音乐教育的章法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思想对音乐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基于茶文化视觉研究音乐教育。一方面,可以借助音乐的形式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茶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茶文化与音乐教育的融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韵味的音乐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的深层次中挖掘音乐的艺术魅力,两者相辅相成,兼容共生。茶文化视觉下的音乐教育,关键在于文化与艺术的完美契合,首先要求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做到积极主动地接纳文化与艺术融合的音乐课堂教学。老师在日常音乐教学中,要多加注重文化知识的引入和传播,例如:茶曲欣赏、歌唱民谣《采茶歌》等,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注重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摸索音乐艺术的真谛,从中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
茶艺表演神圣典雅,常令观赏者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脱离世俗,这其中也不乏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作用。通俗来讲,如果将茶艺表演比作艳丽多姿的花朵,茶艺表演背景音乐当之无愧是藏在花朵背后并衬托其美丽的绿叶。茶艺表演虽有其自身的艺术魅力,但茶艺表演能取得今天的艺术地位,着实离不开背景音乐的烘托作用,可以说背景音乐成就了今天的茶艺表演。
2.1 茶艺表演的流程
茶艺表演是基于我国的传统茶艺逐渐演变形成的,如同中国传统茶艺一样,茶艺表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欣赏和享受,更是对我们进行了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茶艺表演由十六道工序组成,具体表演流程为神入茶境、展示茶具烹煮泉水、淋霖瓯杯、观音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瓯里酝香、三龙护鼎、行云流水、观音出海、点水流香、敬奉香茗、鉴赏汤色、细闻幽香、品啜甘霖,光是工序名称就起得如此优美,可见茶艺表演的典雅高贵、超凡脱俗。
2.2 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
茶艺表演本身就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背景音乐的研究更是十分的讲究。好的背景音乐,可以为茶艺表演奠定好舞台基础,渲染出高雅幽静的表演氛围,增添表演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因此,背景音乐的选取在茶艺表演中显得尤为重要。茶艺表演时,不同的茶叶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譬如乌龙茶,由于茶香浓郁、味醇甘厚,配以《春江花月夜》等情感基调略为沉重的曲调最为合适;而绿茶,更偏于清新自然,背景音乐也以欢快悦耳为宜。除此之外,表演场合及民俗习惯的不同,也会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选择有所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传统茶文化之复杂多变和无穷魅力。
2.3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
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形态万千、变幻无穷,这也决定了其自身含有的超高艺术价值。第一,在茶艺表演中使用背景音乐,可以跨越地域与语言的限制和拘束,拓宽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渠道,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都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茶艺文化的魅力;第二,在茶艺表演中引入背景音乐,使中国茶艺的精妙高超和背景音乐的起承转合实现良好的结合,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更有助于传统茶艺文化的传播,加深观众对茶艺表演的认知和理解;第三,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艺术价值还体现在其能激发茶艺表演者的创造灵感,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牵动着观众的情绪,还能帮助表演者更好地进入状态,结合音乐曲调的婉转变化,创造出茶艺表演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也正是古人将背景音乐引入茶艺表演中的精妙之处。
3.1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育的实例
3.1.1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旋律教学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自古以来都习惯于走轻柔风格,这自然与茶叶内敛、柔和的特性交相辉映,所以,古人这样安排也并非不无道理。常用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有《春江花月夜》、《寒鸦戏水》、《柳青娘》等,这些古典歌曲与传统茶艺表演互为照应,营造出一幅曲径通幽、风清月明的画境,将茶艺表演的特有的典雅韵味发挥到了极致。将旋律引入到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对比实践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茶艺表演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茶艺表演的各个流程环节和表演节奏,从中感悟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旋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所选曲调及旋律融入茶艺表演中,观察两者的契合程度,择优而从。以对比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旋律教学,往往比直接教学法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3.1.2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审美教学
茶艺表演本身就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融入背景音乐元素后,更是为观众创造了听觉上的艺术,要体会到茶艺表演及其背景音乐所表现出的双重美感,对观众的审美角度和观念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教育中,还要注意审美意识的教学。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审美在多方面均有体现,比如:音乐的旋律审美、情感审美以及音乐与表演主题是否契合等。关于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审美教学,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具体的课堂情境,在实践应用中使学生的审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例如:在讲解绿茶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时,老师可以以笛子或古筝等,笙箫乐器为主的曲调作为课堂的背景音乐。这种曲调自然活泼、清脆悦耳,与绿茶的清新自然相得益彰;而讲解红茶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时,考虑到红茶的浓厚醇香,更宜采用西方歌曲为背景音乐,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审美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不至于产生思想意识上的冲突,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3.2 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的创新展望
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通常是以轻柔缓和的曲调为主,这虽然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但现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主张创新创造的时代,故步自封是不可取的,在未来的茶艺表演背景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创新,实现流行音乐与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融合,开启茶艺表演背景音乐发展的新时代。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程度的逐渐加深,现存有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以茶艺表演背景音乐为例,简要分析了音乐教育的章法,希望在未来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中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价值。
[1]杨珊.且以杯盏共从容——茶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浅析[J].福建茶叶.2016(12):353-354
[2]论音乐在茶艺表演中的重要性[J].许远伟.福建茶叶.2016(04):164-165
周明尧(1983-),女,吉林长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