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春华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基于茶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鉴赏
黎春华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中国茶最早传入英国发生于十七世纪,当时是受到了英国皇室的钟爱,然后逐步蔓延全英国,这样促进了英语引入茶词汇翻译的需要。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无法与文化脱离并存,语言沟通可以带来文化交流。本文基于茶文化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主要以“英国茶文化”为核心主题,简略介绍英国茶文化的内涵,并着重探讨茶文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充分展示英美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魅力。
茶文化;英美文学;作品鉴赏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罗伯特·福琼先生(Robert Fortune)作为东印度公司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任在1839~1860年曾四次访华做调查与引种,他曾将中国茶树种子保存于一部便携式保温箱内通过游轮带到印度,自此中国茶树在印度遍地开花,逐步发展成为极大规模的茶园植地。而中国茶树正式传入欧洲以后,起初并不如咖啡进入欧洲一般受到广泛喜爱,从英国开始掀起一番茶饮热潮开始,全欧洲皆视中国茶为一种良品。自那时候开始,世界茶文化又开辟了一道奇葩风景——英伦茶文化。
1.1 药用价值与饮品文化并重
起初,中国茶传入英伦主要的趋势是药用价值,而非饮品文化。那时候,英伦出售中国茶品被视为东方神药、包治百病,这方面的记载是有据可查的。1699年,英伦一名牧师叫做欧灵顿,他写下了一篇通述中国茶在糖尿病、胆结石、尿路结石、肾结石、身体水肿和视力衰弱等方面的治理效果,对自然和中国茶叶的品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且极力推荐以茶代酒的正确生活方式。欧灵顿还认为,中国茶可以令人长时间保持头脑清醒状态,具有愉悦身心和让人体会到享乐的功能。
英伦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在1662年终迎娶了号称“红茶皇后”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Katherine),自此中国茶在英伦盛行并推广。中国茶从起初被认可药用价值转变为时尚生活的一种象征,英伦上流生活更将其上升为享受异国情趣的生活方式。中国茶作为一种饮品逐渐活跃于整个英伦世界,即便拥有较高的价位也能以让英国人望而却步,一直以来都能保证拥有固定的消费市场。
然而,历史演进到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殖民扩张主义的施行进一步扩大了海外贸易量,中国茶进口输入源源不断,且英伦进口关税率持续下降,中国茶从奢侈生活品降位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用品。而随着中国茶在英伦消费对象的阶层地位下移,英国人在中国茶消费方面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英国人比较喜欢在茶中加糖,尤其是红茶,还会加入蜂蜜、牛奶,甚至加入威士忌、黄油或鸡蛋等。如此一来,又为中国茶在英伦消费带来了一次重大变革,也因此而变得更为实用化、生活化。英国人完成了对中国茶的进一步改革,也将中国茶文化转化成了自有文化、本土文化,饮茶的生活方式更为普遍。直至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饮茶已然成为英国人中产阶层不可或缺的午餐必需饮品,与黄油烤面包可谓相得益彰。
1.2 日常休闲的文化形式
中国茶进入英伦国度将近一个半世纪方才演变为英伦民族的日常饮料。自十七世纪初期被以药用价值体现到十八世纪成为英伦全民消费产品,从消费市场的热衷度来看也能反映出饮茶对于英伦国民的生活格调。十八世纪,英伦社会逐渐出现种植茶树的茶园,并随之出现与之相应的茶具、装饰用品等,甚至于出现了如茶舞等表演艺术形式。而我们所认识到的英伦茶文化真正诞生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下午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摆脱了简单的英伦饮食习惯,以茶带入英伦饮食演变为英伦高雅生活的象征。茶饮在英伦实际上也是一种日常休闲的文化形式,它可以刺激英伦社会的消费市场格局,也会对英国人社会价值观有所影响。
英伦下午茶极为精致、极为华丽,起初是上层阶级表现奢侈生活方式的体现,最后逐渐演变为中产阶级的生活饮食习惯。英伦下午茶对于饮食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须与英伦其他高雅文化形式完美契合。与此同时,英伦下午茶必须要选用较为高档的茶叶,对茶具和食品也有着较高标准的要求。英伦下午茶时至今日已呈系统化,自始至终它都代表着更为高尚的文化形式,不再仅限于吃喝拉撒,是一种糅合了艺术审美和实用价值的具体生活形式。当然,也可将其视为一种日常休闲的文化形式。
1.3 极具考究价值的英伦茶道文化
英伦茶文化以茶艺方式表现,而英伦茶道则作为茶艺形式至深至底的精髓所在,与人生处世有关、与哲学理论有关。英伦茶艺与英伦茶道的融合实际上是一种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高度统一化。通过英伦茶道反映英国人的民族道德和行为礼仪规范,如何讲究、如何学习将以此实现。
英伦茶道除了在品茶之中具有一定规范以外,英伦茶文化对饮茶情景的要求也极为苛刻。英国人较为崇尚贵族式的生活方式,下午茶其实便是与英国人道德修养有关的一种具体反映方式,在某些特定社会场合可通过学习英伦茶道中蕴含的社交礼节、绅士风度、淑女风采在具体社交中得以应用和展现。英国男人在乎于着装正是和言行大方,饮茶讲究轻拿轻放,保证饮茶环境的绝对安逸。英国女士在乎于举止从容和言谈优雅,饮茶同样讲究轻拿轻放,待人和善,对人礼貌。从一场较为正式的英伦下午茶会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英国人高雅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行。
另外,除了茶艺与茶礼两个方面,英伦茶道反应文化一面更为丰富,这样才是作为一个浓厚文化底蕴国家的基础。英伦下午茶反应国家民族精神,是英国人优雅品质、高贵生活的浓缩化,在讲究英伦茶道文化过程中,即便英伦已不复当日辉煌,然而先辈遗留下来的文化精髓却是无法抹去的,当代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无可厚非,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追忆更值得推崇。
较之中国与日本的茶文化而言,英伦茶文化历史相对很短。然而,英国文学作家对于茶的感情可言爱之深、爱之切。英伦茶文化发展至今拥有百余年的历史,与英国文学结合极为紧密,或许也是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茶为一些英美文学作家带来了极好的创造灵感,也或可将茶作为创造文学的脚本。
2.1 茶文化与诗歌作品
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英籍作家济慈在其诗歌中对等待约会的情人以喝茶情景来表现:一点一点吃着黄油烤面包,在叹息中慢慢等待着茶凉。从《拜伦传》一书中可知,拜伦在参加希腊武装斗争中依然保留饮茶的生活习惯,每天一早起床工作,然后饮一杯茶,最后才去办事。回来以后,首先饮食一些干酪或果品,喝一杯茶水,晚上接着读书。他将茶称之为“中国眼泪”,最喜欢的茶为中国红茶和中国绿茶,这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
我竟然感伤起来,这都怪中国的绿茶,那泪之仙女!她比女巫卡珊德拉还灵验得多,因为只要我喝它三杯纯汁,我的心就易于兴叹,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红茶;
真可惜饮酒既已有害于人身,而喝茶、喝咖啡又使人太认真。
2.2 茶文化与散文作品
茶是圣洁之物,散文是优美之物,两种皆有文化底蕴,如何实现二者的融合呢?从英美散文中我们能领略到十分的惬意感和悠闲感。比如,《四季随笔》,又名《亨利·莱克洛夫特的一生》(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是著名英国小说家、散文家乔治·吉辛(GeorgeGissing)的作品,通篇叙述的是主人公亨利·莱克洛夫特潜心读书、至情自然和追忆往昔的生活历程。
“下午散步之后稍有倦意,回家脱下鞋子,换上家居拖鞋,挂起户外上衣,换上家居短服,在软扶手椅中缓缓坐下,等待茶盘,等待享用茶品是我生活一天下来最为光明的一个时刻,或者在品茶过程也是我最能体会和享受生活的时刻。伴着刚刚气泡的茶壶映入眼帘,浓郁的茶香味飘进书房,即可为我营造出一种奇妙无比的情境。喝下第一杯茶,我的心里得到丝许的慰藉,随着第二杯、第三杯进肚表现不自然的啜饮过程,特别是在寒冬季节散步回家以后,饮上一壶热茶是何等的享受啊!而且,我在看着我的书籍、看着我的图画,能够在如此恬静的环境下享受阅读生活,我们是幸福的。我仔细观察这我的烟斗,或将我的深思带入到烟斗之中,马上能够感觉到烟斗或有若无的神气感,如此能安慰人心,它便是赋予了更多的人情思想了罢!乔治·吉辛将主人公的下午茶时间、社交人物和行为礼仪等景象描述的活灵活现,并以该散文来抒发自我的内心情感与生活感触。
2.3 茶文化与小说作品
自中国茶叶进入英伦,成为英伦茶文化基础以来,中国茶便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与英伦同样以“缪斯之友”为世人所见。英美小说作品与茶文化的联系也反映于各方各面,比如“众神甘露”和诗歌创作很多也会受到小说作家的热捧。有人说过,饮茶覆盖着整个英伦的小说著作。在笔者看来,此言非虚,从很多英伦小说作品中我们可以嗅到茶香味和茶之文化。著名英国小说作家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在其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中使用茶词汇多达86次,可想而知,茶文化与英美小说作品的联系有多紧密。
茶作为一种闻名世界的饮食产品,也被视为东方艺术的化身,由此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历史。中国是茶之故乡,西方欧美国家的茶多由中国引进,历经上百年发展,逐步实现自有文化、本土文化的形成,且日趋成熟。从本文我们可知英伦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主要有药用价值与饮品文化并重、日常休闲的文化形式和极具考究价值的英伦茶道文化三个方面,而基于茶文化的英美文学作品鉴赏主要从诗歌作品、散文作品和小说作品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旨在让我们能够从漫长茶历史中挖掘出文化的魅力、文化的美丽。
[1]周景洪.英国茶文化漫谈[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报,2007(2):74-76.
[2]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马晓俐.茶的多维魅力――英国茶文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8.
[4]陈文怀.欧非茶市及茶文化见闻[J].中国茶叶,2001(3):34-35.
[5]刘勤晋.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黎春华(1978-),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