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研究

2017-02-05 05:14张璐
福建茶叶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事茶学用语

张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研究

张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茶叶出口量日益增加,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强。商务茶事接待活动是宣传我国茶文化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将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文化推向世界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其接待用语的翻译工作。本文首先基于现代经济及文化发展,指出了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随后从“小众”和“不地道”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翻译研究的状况,最后则从翻译目的、茶文化宣传目的和教学目的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将茶事用语翻译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研究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据记载,茶叶发于神农时代,因其提神醒目、消炎解毒的功效引为药用。唐朝时期,全民饮茶之风开始流行,宋代,茶叶则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史料记载,“上至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采择之精妙,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咸造其极。”由此可见,宋代对于茶的用料、器具、烹煮、饮用方式等都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

伴随着茶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交织,茶的精神、气质与品性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所处社会环境下的文化理念发生交融,它汲取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实质精髓,荟萃了儒释道精神的哲学内涵,于是,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应运而生。作为我国的国粹,茶文化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相互结合,催生出丰富多彩的茶事活动,受到国内外爱茶人士的广泛关注。当今世界呈现出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愈加显著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加入到品饮中国茶、品味中国茶文化的队伍中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三年的茶叶出口量均保持在三十万吨以上,茶园面积、茶叶年产量均为世界之最,很多外国友人来到我国欣赏和学习传统茶道艺术,参与多种多样的茶事活动。在重大商务活动的接待事宜中,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组织都将茶奉为重要礼仪,接待远方贵宾来客必以好茶相待。此时,如何使用准确的英文翻译来介绍中国的茶事活动、解析中国茶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茶事是指以茶为物质文化核心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广义上涵盖了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品饮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活动,狭义上则特指人们在饮茶场所烹茶、饮茶等事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茶道或茶艺。古代茶事有“三时茶”之说,即早茶、午茶、晚茶,现代则有“茶事七事”之说,即早晨茶事、拂晓茶事、正午茶事、夜晚茶事、饭后茶事、专题茶事、临时茶事,除此之外还有赏花茶事、赏月茶事、惜别茶事、茶坛茶事、新婚茶事、乔迁茶事等,可见,几乎每一次茶事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现代商务茶事通常只是接待宾客所适用的茶事,也就是茶道或茶艺。

唐朝“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其中详细阐释了茶叶种植、采摘、制作、烹煮、品饮、鉴别等方面的知识,对茶文化内涵也给予了较为透彻的分析,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饮茶活动应当由优良的茶叶、精致的茶具、精选的水火、优美的环境、得体的衣着等构成,正式的茶事接待中更是缺一不可。现代茶事活动经过数千年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很多业内人士开始重视对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的翻译研究及能力培训,以期促进我国的茶事活动为外国友人所接受和认可,推动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加紧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的英译研究,既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西交流及合作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必然就成为了我国对外文化宣传的重点,而现代商务茶事接待就是为我国茶文化打开世界之窗的有力通道。当前,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因其相对极低的刺激性和显著的保健功能获得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然而,当今的市场竞争早已不是产品质量本身的角逐,而渐渐地蒙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色彩,对产品的评判标准在于其综合价值,特别是其中蕴藏的文化附加值,因此,无论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文化交流的视角,茶事活动的英语研究都势在必行。1996年,邵宛芳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茶学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初探》一文中指出,茶学专业英语是极为必要的,石玉涛2014年同样发文提出,茶企如今所需要的是既懂得茶学专业又深谙英语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从事茶叶的生产管理、营销推广和茶事服务等工作,还可以胜任基本的国际茶文化交流工作,可以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茶叶营销活动和茶事推广服务。茶道或茶艺作为茶事活动的核心板块,是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主要内容,必然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专门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商务茶事接待活动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十七世纪我国广州官吏以红茶款待外国大使,荷兰大使将茶叶带入欧洲的同时,也将我国的茶文化植根于欧洲的文化土壤之中,并在各国衍生成为各有千秋的独特茶文化形式。2002年,我国正式推出“茶艺师”一职,将茶道艺术归入专业演绎的范畴,在各大商务接待盛事中予以普及,将我国的茶文化以更加专业、更加精准的方式呈现在世界文化舞台之上,让外国友人进一步领略我国茶事活动的典雅与精彩。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之下,许多经典的茶事活动已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深入人心,茶馆、茶社、茶楼等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建起来,涉外茶艺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项目,对茶事英译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茶馆越来越多,到茶馆中品茶的外国消费者在数量上也与日俱增,国际商务接待愈加频繁,如何地道地推广中国茶文化就成为当前我国茶产业及文化产业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指出:“茶和茶文化都源于中国,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茶祖宗,但中国茶在世界上缺乏影响力和美誉度,导致价格低廉,产、收比例颠倒。”这一情况其实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茶文化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所造成的,商务茶事接待活动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宣传意义。所以,尽快培养起一批高素质的对外交流人才,推进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研究,就成为对外文化交流中刻不容缓的任务。

2 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现状

当前,我国茶事活动的英译研究呈现出“小众”和“不地道”的特点。以“茶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搜索,可以找到的相关文章有一万三千余篇,但提及“英语”字眼的仅有两百多篇;以“茶学”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五千余篇,涉及英语的仅为八十余篇;以“茶”为关键词再次搜索,可以找到相关文章三十九万余篇,与“英语”相关的仅有不足四千篇,这些文章又大都在探讨茶学文本的翻译研究,很少真正涉及到现代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的翻译,因此就目前来看,呈现出鲜明的“小众”特点。

至于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不地道”,则要从中西方在文化图式上的差异找到解答。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汉语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浓缩,具有意象性的特点,讲究意境和美感,主张留白和想象。英国文化的发展历史相对较为短暂,茶文化更是在十七世纪才渐渐形成,单就时间长短而言根本无法与中国茶文化相提并论,很多汉语中所惯用的茶文化表达在英语中都没有对应的词汇,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空白局面,那么,如何准确地用简单直白的英语呈现出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文化,让外国友人在商务茶事接待的过程中领略到我国茶道艺术的精湛与美感,继而品味到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寓意,就成为了茶事英语翻译的难题。例如,我国茶事中经常会用到“品茗”一词,“茗”顾名思义就是指“茶(tea)”,而对于“品”一字,很多媒体和书籍中都将它翻译为“savour(赏味)”,看似与原文在意义上切合,其实则是十分不地道的用法。笔者在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和英语国家语料库中进行了搜索,并未找到任何关于“savour tea”或“savour life”的搭配,这两个语料库的词容量超过一亿,是英美国家最为权威的语料库,可见在地道的英语中并不存在这种搭配,英美人士在品茶时不会用到“savour”这个词。随后,笔者又搜索了常与“tea”连用的动词搭配,发现“sip tea”的说法多达两百多例,可见这才是英美人士“品茗”的地道翻译。所以,在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的英译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原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国特色及美好意境,还要保证译文在语言结构上符合英语的搭配习惯,实现译文的“地道性”。

3 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策略

茶事接待用语是一门专门用途英语,重点着眼于“茶道”和“茶艺”。从广义上看,茶道和茶艺所指代的是从种茶、采茶、制茶、售茶、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来看,则是专指在茶道精神指导下的茶事实践行为,是一门饮茶的艺术,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能够给人带来无尽的哲学启迪,能够帮助人们亲近自然、内省自性、完善品行,实现身心境界的全面提升。当前,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以翻译本身为目的的研究,其二是以宣传茶文化为目的的研究,其三则是以教学为目的的研究。

从翻译角度来看,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的翻译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一些学者如郑鹤彬、姜欣、张桂华等,对“茶艺”或“茶道”中的特色表达在中英两国语言中的体现作了关联性或差异性对比,还有一些就我国现有茶学专著的翻译做了探讨,但是都只能视为“蜻蜓点水”,与内容丰富的茶事翻译仍然相去甚远。所以,相关茶学专家与翻译专家应当通力协作,将茶事活动中所具备的能够彰显中国特色的词句用英语真实、完整而又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国的商务茶事接待活动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自不必说,译者必须保证专有术语在翻译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避免在受众群体之中造成误解。相关翻译人才可以组织编纂系统的茶事接待用语汉英对比词典,创建对比翻译语料库,定期根据现实需求予以更新,将商务茶事接待用语翻译推向专业而系统的发展轨道。

从茶文化的宣传角度来看,商务茶事接待活动无疑是在外国友人面前充分展示我国茶文化无限魅力的重要窗口,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并没有相关论著,市场上仅有一些宣传茶文化的普及性读本,比如《茶艺英语》等。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组织关于商务茶事接待活动的相关研究,生成权威性高、感召力强的专题论著,为现实接待活动中的英语运用打好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商务茶事接待活动的文化展示窗口作用,积极引入专业茶艺表演人才和翻译人才,打造一支语言能力强、表演技艺高的茶事接待人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地将我国的茶道精神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对外宣传。

从教学角度来看,很多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都开设了茶学专业、茶艺专业和茶文化专业,但与英语的关联比较少,缺乏统一的英语教学规划,教学思想比较分散,由于是新兴专业与课程,教学内容也呈现出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统一的英汉对比教材,师资队伍严重匮乏,急需既精通茶学、又熟练掌握英语、且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对外茶事人才,不利于我国后续商务茶事活动的进行及其英译研究的开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写统一的茶学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英语教学在茶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组织专家编写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茶学英语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教学成果,最终将有利于我国商务茶事接待用语英译的准确性、严谨性及科学性发展,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广泛传播。

[1]杨俊惠.浅析英语在中国茶产业对外交流与贸易中的作用[J].海外英语,2014(8):128-129.

[2]邵宛芳.面向二十一世纪茶学专业教学改革问题初探[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1996(2):10.

[3]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农业考古,2010(2):37-39.

张璐(1982-),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茶事茶学用语
浙江大学茶学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崂山茶事
探究茶学词汇的英语翻译特点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茶文化视角下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
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