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阀,董水生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200)
供应链系统下的茶企物流管理研究
姜阀,董水生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廊坊065200)
现实表明,诸多茶企都拥有自己的茶园,所以采购物流的职能也就被弱化了,而茶企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生产物流主要突出其中的仓储管理。可见,结合茶企物流管理的短板,着力探讨销售物流方面的管理问题更具有现实价值。优化销售物流管理的措施包括:拓展对销售物流功能的认识、重点突出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围绕公共平台增强信息交互、实施“产出/投入”绩效评价。
供应链系统;茶企;物流管理;研究
目前研究茶企物流管理的文献还较为鲜见,业界的目光主要集中在茶企的生产和销售环节。但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内在逻辑下,茶企物流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运营绩效。另外,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茶企自营物流体系,也将在降低企业总成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供应链系统下来考察茶企的物流管理问题,则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但现实表明,诸多茶企都拥有自己的茶园,所以采购物流的职能就被弱化了,而茶企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生产物流主要突出其中的仓储管理。可见,结合茶企物流管理的短板,着力探讨销售物流方面的管理问题更具有现实价值。由此,这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在拓展茶企的市场份额上,销售物流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作为第一方物流的茶企自营物流,其在开展销售物流时还将增进客户关系管理。具体而言,茶企销售物流的特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1.1 各节点呈现出扇形分布
在供应链系统中,各个节点体现为市场经济主体,它们在契约的基础上形成了纵向联盟关系。其中,在这些节点中不仅存在着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存在着大量的中间商。之所以各节点呈现出扇形分布可归因于:第一,茶叶作为快消品,其需求量和需求特点决定了这种扇形结构。第二,茶企一般寻求与中间商的合作来销售茶叶,从而中间商的空间布局就体现为扇形分布,进而在销售中商流也呈现出这种形态。扇形分布决定了茶企物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1.2 仓储配送的需求量较大
仓储配送属于配送的一种类型,主要体现为以货物仓储、货物组配、货物末端输送为业务内容的配送中心。之所以茶企销售物流具有这样的特征在于,仓储配送的运营成本较低,这就能与茶叶的经济价值形成较好的匹配度。再者,茶叶作为国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导致了茶叶的市场需求弹性较小,所以仓储配送也能够保证茶叶供应的稳定性。但从目前所反馈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仓储配送仍然纳入到茶企的自营物流体系之中。
1.3 补货需求的波动性较强
补货需求的波动性较强,一方面归因于季节变化导致的消费者对绿茶和花茶的需求结构变化使然;另一方面,则归因于市场经济结构使然。不难看出,以后者作为该特征的形成原因更具现实意义。茶企的茶叶一般依托中断卖场进行销售,在现有的市场竞争态势下,终端卖场将根据不同品牌、类型茶叶的销售状况来确定补货需求,从而这就导致了补货需求波动性较强的特征。
从笔者的调研中可知,茶企物流管理现状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物流管理的意识方面
毫无疑问,相对应第三方物流来说茶企自营物流显然是不专业的。这里的不专业首先表现在组织者的管理意识方面,其中包括物流部门管理者的意识和一线物流员工的操作意识。意识缺乏所反映出的便是,未能在供应链整体视角下来看待自身的物流管理工作。那么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从企业内控分析中可知,茶企内部的职能化结构决定了物流人员的岗位意识较为狭隘;同时,茶企自营物流部门的企业地位较为边缘化,也促使物流人员在工作中缺乏主体意识。
2.2 物流管理的内容方面
从前面的销售物流特征中可以发现,其主要反映出了物流组织与商流组织之间在市场互动中的共振效应。这就决定了,茶企物流管理的内容应包括物流运营管控,以及与卖场进行商业互动和开展客户关系管理。但现实表明,受到工作意识的制约,茶企物流管理的内容较为狭窄,这主要体现在物流运作呈现出单线条的状态,而未能在市场信息收集、客户关系管理等重点领域有所作为。不难发现,在域内和域外茶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以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3 物流管理的绩效方面
茶企内控管理是需要消耗组织资源的,特别是对财力资源的消耗。为此,在包括物流管理在内的内控管理中,需要强化最终的绩效评价。但与生产领域不同,物流领域的绩效较难评价,其归因于大部分作业都在流通领域完成,所以若要实施跟踪考核显然是不现实的。
在以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茶企物流管理的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定位:
3.1 物流管理的意识定位
诸多经验表明,只有在拓展和提升了物流员工的岗位意识,才能为接下来工作绩效的提升奠定基础。因此,需要在供应链全视角下来重新审视销售物流的价值,以及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可知,与下游各节点保持有效的沟通最为重要,所以应增强物流人员的沟通意识。
3.2 物流管理的功能定位
由于本文是以茶企的销售物流为考察对象,所以这里的物流管理功能定位也聚焦于销售物流环节。从茶企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出发,销售物流的功能应包括:产品配送、辅助促销、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增大市场份额等四个方面。因此,随着对销售物流功能的界定,物流人员就需要针对这些功能进行充分的认识。
3.3 物流管理的平台定位
这里的平台主要指向“物流信息化平台”,前面已经指出了茶企销售物流的特征,从中可以知晓,只有在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应对补货的波动性,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收集。
3.4 物流管理的绩效定位
针对物流部门的绩效考核的确存在难点,但这里可以转换思路,即围绕着“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绩效考核则是可以实施的。在实施之前首先需要制订绩效考核标准,然后便是将产出和投入量化为价值指标。
以上从四个方面所做的物流管理模式定位,便为接下来的物流管理模式构建提供了切入点。以下将突破茶企的自营物流体系,在综合利用自营和社会物流体系的视域下,来优化销售物流管理模式。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茶企物流管理模式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 拓展对销售物流功能的认识
从组织形态来看,茶企物流部门的业务开展模式类似于单一的物流商,从而就缺乏供应链运作所追求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在提升部门成员岗位意识的要求下,需要不断拓展对销售物流功能的认识。域内茶企的目标市场一般都处于域外,只有在整齐划一下才能增进域内茶企的整体竞争实力。为此,域内行业协会应承担起这样的职责。由协会邀请市场和物流专家来开设专题讲座和主题讨论,从而来实现岗位意识提升的目的。
4.2 重点突出客户关系管理功能
长期以来,茶企管理层都将客户关系管理纳入到市场营销范畴。笔者认为,这是不全面的。在茶企实施销售物流活动时,仓储配送的时效性、货损率低、物流包装便于识别等,都将助力客户的产品销售,而这也就能增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让利返点的营销模式来加强与客户的关系管理,通过上述物流运作便能与竞争对手之间形成差异化策略,最终构建起自身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当然,其它工作内容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增强。
4.3 围绕公共平台增强信息交互
茶企在供应链系统中搭建和完善物流信息平台,首先需要考虑实施的成本和技术问题。为了降低茶企的实施难度,这里应着力围绕着公共平台来增强信息交互频率。何谓公共平台?根据其它企业的经验,可以将QQ、微信纳入其中。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另一重要功能便是收集市场信息。因此,在配合物流信息交互的同时,还需要与市场部门进行合作来建立线下信息收集渠道。
4.4 实施“产出/投入”绩效评价
根据企业管理原理可知,“产出/投入”的比值越大越能体现出内部资源配置的高效性。为了使二者的比值能够比较,一般取货币单位为量纲。针对销售物流而言,可以用开展销售物流项目的资金投入量作为量化指标,而产出则可以用销售收益作为量化指标,这样就能完成绩效评价工作了。
最后还需指出,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矩阵型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组织弹性,也能很好的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在促使配送环节能灵活和柔性化的适应网购强度的变化,应建立矩阵结构下的技术系数组合。具体的做法是,人员在同城配送下通过调度来灵活决定其的配送目标区域。另外,配送车辆应由企业统一采购,并根据配送人员的任务来给予使用。这样一来,技术系数就由劳动要素的量决定了资本的量,从而能灵活适应茶叶配送所存在的共振现象。综上所述,关于茶企物流管理问题,必将随着商流形式的不断演化而被更为丰富的表现出来。
以上所做的讨论是建立在茶企拥有自己茶园的条件之上的,若是部分茶企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其采购物流管理环节也需要突出客户关系管理。
在“商流决定物流、物流支撑商流”的内在逻辑下,茶企物流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运营绩效。另外,作为“第三利润源”的茶企自营物流体系,也将在降低企业总成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茶企物流管理的短板,应着力探讨销售物流方面的管理问题更具有现实价值。通过讨论,优化销售物流管理的措施包括:拓展对销售物流功能的认识、重点突出客户关系管理功能、围绕公共平台增强信息交互、实施“产出/投入”绩效评价。
[1]孙颖.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3(9):171.
[2]杨春雷.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研究[]].知识经济,2013(19):26-27.
[3]赵奕凌.物流成本管理与控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版.
[4]曹红菊,刘桓.浅谈零售企业的库存管理模式[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4):60.
姜阀(1973-),男,河北行唐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