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摘要:营改增以后,虽然现代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但是营改增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营改增 现代服务业 问题 对策
增值税是以单位和个人(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在发生销售货物、服务以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口货物、销售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中取得增值额为课税对象,以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同时实行税款抵扣的一种税。“营改增”以后,消除了重征税现象,完善了税制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营改增”问题分析
(一)税率档次比较多,中性作用难见成效
实践中,为了减轻营改增后的服务业税负,有形动产租赁过程中采用的税率是17%,其他部分适用的税率为6%。从理论层面来讲,增值税即为中性税,其不会因经营内容以及生产的不同而存在税负上的差异,税率档次比较少。增值税实施以后,税率档次过多会将扭曲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征管成本因此而增加,增值税中性难以有效发挥,甚至违背了税制改革初衷。目前众多税率,加之减免,导致增值税效率性体现的中性税种呈现出非中性化特点,成为一种弹性税种,这不符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甚至违背了增值税开证的初衷;在实践中,抵扣链条的中断或者不充分,导致重复征税以及税负不公等现象。
(二)销售额认定标准相对较高,重复征税现象难消除
国内增值税纳税人主要包括两类,其中仅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抵扣链条之上,而那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纳税人因采取简易征收方式而难以进项抵扣。根据试点方案,“500万元是增值税应纳销售额标准,据此将纳税人分成一般和小规模两种纳税人”。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界定标准如下:销售额大于500万元与否;会计核算健全与否。然目前国内现行的增值税标准是50或80万元。二者存在着较大的悬殊。根据试点标准,多数企业都应当划归到小规模纳税人的范畴。虽然这有利于企业减负,但是在避免重复课税方面收效甚微。从实践来看,该种划分标准界定的太高,会产生不利影响。比如,超过半数的试点企业被列入小规模纳税人行列,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范畴,以致于增值税抵扣链条出现大面积的中断现象;加之增值税抵扣不够彻底,严重影响了课税制度的正常实施。
(三)对现代服务业特点把握不全面、不到位
目前所征收的增值税,是建立在制造业特点基础之上的,如果在服务业领域一味地简单复制而不加调整,则很难有效适应现代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当先对目前实施的增值税税制,尤其是其中的部分条款结合现代服务业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之更加适应于现代服务业。然而,试点方案主要在局部地区和行业开展,很难有效适应长期发展和实施的“营改增”税制改革需求。试点时间的不断延续,尤其是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原本就具有临时性的方案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譬如,增值税在物流业的延伸,部分企业会面临增税而不是减税的局面。该种现象长期存在,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肯定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障碍。
二、现代服务业实施“营改增”税制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现代服务业在实施营改增新税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适应和适用税改机制,应当从以下入手:
(一)企业应当加大政策宣传与解读力度
营改增在我国首次实行,具体的细则和操作方法很多企业并不十分了解,这就可能导致企业不能合理运用营改增政策进行规范纳税。营改增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但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其他职能部门由于认识的偏差,总认为税收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强全方位的改造,要减轻税收负担,企业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做好充足准备,各部门配合;同时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及时调整财务人员岗位,增加人员配置,调整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提升自身会计核算能力,尽早进行会计核算能力培训;要提高发票管理能力,注重专用发票的取得,有必要改变购货渠道,尽量与一般纳税人签订合同,取得正规专用发票,做好税收策划。
(二)尽可能减少纳入以及税率级次
从理论层面来讲,营改增过程中的增值税应当采用单一税制,这既是国内增值税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采取单一税率,任何货物进口、销售以及劳务提供等,均应当严格按照统一税率进行征税,其中歧视,这对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该种方法,一方面方便了纳税和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减小了征管难度。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单一税率能够降低逃避税机会或者可能性,对于“寻租”行为的控制非常有利。在已实施增值税的地区和国家,多数都采用单一增值税模式,具体实施的是一般纳税人标准。从最优税制和目前国内国际形势来看,增值税以维持多数服务行业税负为宜,而且必须加之于现有税负略轻,以确保增值税税率保持统一,进而实现税制优化改革。
(三)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的纳税门槛
对于增值税而言,一般纳税人的交税门槛应当适当降低,能促进小规模纳税人成长,从而使一般纳税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确保增值税抵扣链条能够有效延伸,而且内在机制能够得以有效运行,这有利于重复征税现象的消除。笔者认为,应当适当降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销售额标准,从原来试点的500万元限额降低到100万元比较合适,而且可以缩小与改革前的一般纳税人标准之差,大大提高了一般纳税人的数量和比重,这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税改后服务行业中规模相对较小的纳税人根据简易征收方法进行纳税,则维持现营业税征收方法进行操作显得更加的方便。基于此,建议规模发展到“小规模纳税人”以后,就不要再按照全额征收增值税,而是统一按照增值税征税。采用该种方式,可以使一些企业将增值税从企业成本中有效分离出来,消除因征税方法不同而出现的不合理税收负担,对于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加快增值税转型步伐
从当前国内增值税转型现状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承认目前的税制改革并不彻底,转型不到位。比如,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机械设备类纳入到抵扣范畴,即重复征税现象仍然非常的普遍。较之于其他多数国家现行的增值税而言,改革广度并不完全到位。目前实施的增值税主要基于一般流转税领域,并行两个一般流转税税种,着眼于制造业。近年来,随着营业税逐渐进入到增值税框架之中,必须对服务业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重新洗牌,将服务业、制造业在内的产业有效地对接起来,在二者融为一体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真该增值税制,这有利于加快增值税转型步伐。
(五)加强地方税制度建设,构建本地税种
目前国内现行的地方税中,主体税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未来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协调好中央和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重新审视和明确全国上下共享税比例,从而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转移支付力度。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以及税务部门的积极性就会严重受挫,而且会对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国内地方税体系中主体税种匮乏,以致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短缺。在改革过程中,凡地方利益减少的税制和政策方针,均因地方政府收入来源不稳定而导致制度难以落实。基于此,笔者建议完善和改进地方税体系,优选并确定主体税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地方税征收管理制度建设。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服务行业必须与增值税转型相协调,将资产、劳务以及不动产等,有效纳入到税负抵扣范畴。
参考文献:
[1]黄晨晨.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问题探究[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2]储敏伟等.关于“适应经济转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财税政策”探讨[N].上海: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2(04)
[3]沈瑾.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意义及配套措施[J]北方经贸,2014(09)
[4]贾康.把结构性减税作为财政政策突出的重点[N].中国经济时报,2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