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理性特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通过思维中的逻辑推导达到预期结果判断和控制的能力,在黑白木刻语言组织中,理性会起到主导的作用,从而实现画面的效果,使观者对画面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内涵,实现整个艺术过程的价值体现,黑白木刻的语言构成是对点、线、面的合理组织,由点及线,由线为面,只有从分发挥理性的作用,才能够使画面的内容、情感以及技术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理性 黑白木刻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386-01
一、画面预控价值
黑白木刻在创作的过程中具有不可覆盖性,刀痕一经刻上便无法在此基础上还原重刻,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理性思维对画面所产生的效果应当使用哪种方法进行预控判断,以便引导画面风格的走向。对于创作者来说首先要了解黑白木刻的语言特性,才能够更好的驾驭黑白木刻的语言,对于创作者来说,首先要了解黑白木刻的语言特性,才能够更好的驾驭黑白木刻的语言的使用,因此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是一个将理念转化成实际应用的过程,会引导行为的发生,将结果的出现划定在预计的范围之内。
黑白木刻的语言使用并非是随性的,它的主体内容需要辅助形式与之形成对比,即在画面中使语言之间产生一种差异性,主体的内容才会更加的清晰,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应当分清主次的关系,例如当主体物是“黑”时,次要环境应当是“灰”与“白”亦或者主体物的刀法语言是“点”时,次要环境应当是“线”与“面”,当然这不完全是硬性要求,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是要为创作的理念而服务的,我们只是要表明在一个普遍情况下,相对于无序的组织,有序的差别式组织更容易实现画面所要表述的内容,即便是想要实现一种无序的绘画理念,创作的过程也必然有理性的参与,才能使其实现,因此通常来说,在刀痕刻在版材上之前,对黑白木刻语言的组织进行理性的思考,或者勾画创作小稿,可以使画面达到预期的效果,理性的思维模式能够使黑白木刻语言在组织的各个环节中朝向预期的方向发展,且理性思维可以使创作者根据自身黑白木刻作品中出现的缺陷及弊病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掌握熟悉使用黑白木刻语言的使用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理性对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具有实现对画面预控的价值。
二、完善技术价值
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技术是使黑白木刻的内容能够实现的关键原因所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需要对点、线、面进行合理的排列与分布才能够使观者了解到画面所要表达的意图,从而感知画面内涵,而理性能够实现完善黑白木刻技术的价值,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需要使用点线面组织画面中黑白灰的关系,黑白木刻相对于其他的画种来说仅有对单纯黑白二色的表述,这也是黑白木刻的特性,在一幅黑白木刻的作品中,我们只能够看到纯粹的黑与白以及由黑白二色的穿插营造的相对的灰,画面中的灰色调是由黑与白在一幅画面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对比才能够使其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说在黑白木刻中不存在绝对的灰。
对黑白木刻进行语言组织,技术是关键,理性的应用能够使黑白木刻的技术得到完善,上文我们已经说明,黑白木刻是由点、线与面营造出黑白灰的关系,不同的点、线、面的排列能够出现不同的效果,例如稚拙的刀法能够产生纯真的画面效果,而流畅的刀法能够使得画面更具有律动性,理性思维可以在画面创作之前,依据画面所要表述的内容,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达到绘画价值转换的目的,只有利用理性思维才能够将感性的情感依托在一个可交流的客体上,而此过程是完善技术的一个过程,理性要求创作者根据自我想要表述的方向学习达到该方向的方法,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与针对性的艺术创作活动,因此我们认为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具有完善技术的价值。
三、实现画面完整价值
理性思维模式的思考过程为依据原因,推断结果,而黑白木刻语言组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因果的思维过程,不同语言组织的方式最终的目的即为达到画面的完整性,实现艺术价值的转换,黑白木刻画面的完整性实质上就是要求画面中的点、线、面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性,突出画面的重点,因此这种完整性要从内容上以及技术上分别进行论述,从内容上来说,黑白木刻语言组织的完整性体现为是否使画面想要阐述的意图得到明确的表达。从技术上来说黑白木刻语言组织的完整性体现为是否在一幅画面中将黑白灰这三者的关系处理的更加舒适,即有意识的在画面里布置“黑”与“白”所占的分量,并赋予黑白二色特定的意义。
当下黑白木刻语言组织的完整性已经不单指内容或技术,内容是技术的目的,而技术是目的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理性会将短暂的印象以及情感进行拆分重组,从而确立为内容,并利用技术实现该内容的表述,由此可见理性可以使内容以及技术在实现画面的过程中更加趋于完善,会使黑白木刻的语言在组织的过程中以画面的表述意图为中心,最终实现画面的完整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理性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具有预控画面的价值,完善技术价值以及实现画面完整性的价值,该三点是根据黑白木刻语言组织的前、中、后这三个不同阶段,分别阐述了理性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最终我们得出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过程也是理性思维转化为行为的过程,因此在黑白木刻的语言组织中,创作者应当使用理性思维处理画面的构成,才能够更利于实现画面内容以及情感转换的表述。
参考文献
[1]黑崎彰,张珂,杜松儒.世界版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6.
[2]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
[3]齐凤阁.二十世纪中国版画的语境转换[J].北京:文艺研究.1997,4.
[4]张晓辉.版画的延伸——版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D].中央美术学院.2014.
[5]关东.木版画艺术的刀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3,5.
作者简介:洪玉晗,(1994-),女,籍贯:吉林省,现就读于北华大学美术学院2014级美术学专业,学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