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415)
关联理论视角下我国茶文化的英译对策分析
任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415)
本文首先就关联理论的概念和相关原则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对现阶段我国茶文化翻译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接着就关联理论视角下我国茶文化的英译对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有助于茶文化的翻译工作。
关联理论;茶文化;英译对策
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值得现代人加以传承和发扬。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茶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将茶文化翻译成地道的英语不仅可以宣传推广我国的茶文化,还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1.1 关联理论的概念
“关联理论”源自英文“relevance theory”,是国外学者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对于语言交谈的双方而言,听话方在接收说话方的语言信息之后需要在大脑中对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这其中就涉及到认知推理过程。由此也不难发现,关联理论与认知学、语言学中的某些观点有着相似之处。当然,随着关联理论的不断丰富,人们也开始尝试着用关联理论看待翻译过程。翻译工作虽然是译者所完成的,但是译者需要对原文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想法加以理解,并按照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将译文呈现在读者面前,事实上这其中的原作者、译者和读者是相互关联的,同时原文和译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从关联理论着手对翻译过程进行解读,可以帮助译者认识到翻译过程的完整性。以下就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进行简要说明:
1.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指导原则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原则主要包括三点,即“认知语境”、“明示推理”和“最佳关联”。首先,就认知语境来讲,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假设可以视作语境,认知语境受认知范畴的影响。通常来讲,听话方要想理解说话方的话语内容,就需要从固有认知语境出发对谈话时的认知语境进行分析,借此理解说话方话语中的语境意义。当然,延伸到翻译领域,译者在翻译前需要对原文的翻译内容进行理解,从认知语境出发理解原文内容,并将其转换成可供读者接受的目的语形式。其次,明示推理可以拆分成“明示”和“推理”两部分。“明示”表示说话方向听话方传达言语信息的过程,而“推理”表示听话方从交际目的出发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的过程。同样地,如果读者想要很好地理解译文,就需要对译文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再次,说话方在信息明示过程中往往会受交际双方喜好的影响,这就使得说话方的言语信息有着一定的针对性,这其中就涉及到“最佳关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同样应该寻求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最佳关联,这样才能够使译文真正为读者接受。
近年来,受到译者责任意识不高、译者的翻译水准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很多译者在将我国茶文化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很多译者习惯性地将翻译过程看成孤立的语言转换过程,并未意识到读者对于译文的阅读也应该划归于整个翻译过程之中。这种孤立性的看法很显然与关联理论是相悖的。为了针对性地拟定相关翻译策略,我们有必要对茶文化的英译情况进行分析。我国茶文化的英译问题主要表现为这样两个方面:
2.1 译文忽略目的语表达习惯
本文中所说的“茶文化英译”意指将我国茶文化文本内容由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其中,英语就是目的语,汉语便是源语。需要指出的是,汉语和英语两种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比如主动句在汉语中多见,被动句在英语中常见),很多译者在翻译茶文化内容时容易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导致译文读起来不太地道,很多英语母语人士通常会称这类英语文本为“中式英语”(Chinglish)。译者对于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忽略,就会在较大程度上拉低“信息明示效果”,使目的语读者无法真正读懂文章内容。
2.2 直译与意译运用不当
茶文化文本记载着我国悠久灿烂的茶文化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茶文化艺术形式,这就意味着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底蕴。对于茶文化的发展史,译者通常会采用直译的形式进行翻译,当然这对于记录茶史和描述茶文化的文字是可被接受的,比如“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以及“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等皆可以按照字面表述进行翻译。但是有些茶文化词汇不能单从字面进行理解,这些词汇本身有着一定的历史故事或背景来源,而这恰恰是很多译者所忽视的问题。比如说,很多译者将“人走茶凉”直译为“The tea cools down as soon as the person is gone”(人一走,茶就凉了),这种翻译并未确切将该成语背后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淡”之义阐释出来。
随着关联理论的不断丰富,其逐渐被应用到语言交际和翻译等领域,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针对上述所说茶文化翻译问题,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对我国茶文化的英译对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认知语境原则:贴合读者认知背景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事实上体现出两种文化的差异。国外读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他们在理解茶文化内容时就会显得“吃力”。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读者就可能因为“文化缺省”而对译文内容感到不解,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贴合读者背景,将原文中的部分内容换一种表述方式。对于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容,译者可以适当地进行删减,当然删减处理也要把握好“度”。比如说,茶博会官网中有这样一句“套路玩得深,谁的春茶真”,其中的“套路”就不用照着字面翻译出来,我们可以将其翻译成“inauthentic”(不真诚的、不可靠的)。
3.2 明示推理原则:必要时采用补译法
为了便于读者对译文进行理解(分析推理),译者在翻译时还应该对一些重要的茶文化信息进行补充说明(明示),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大程度地认识原文信息。比如说,在对《茶经》进行翻译时,译者还应该对茶经中出现的人物进行简单介绍。比如“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句,译者在翻译时就可以利用注释或者括号对“神农氏”进行补充说明,将其翻译为“Shennong,also known as the Emperor of the Five Grains…”当然,除了茶文化名人之外,对于一些重要的茶文化遗址、茶文学作品、茶史变迁等内容也可以进行补译。
3.3 最佳关联原则:必要时对原文进行调整
在翻译时,译者也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对于一篇文章来讲,其中存在核心信息、修饰信息和边缘信息等,译者应该尽量保留核心信息,并对一些边缘或者不必要的修饰成分进行删减。我们知道,国人写作时喜欢用各种词语进行修饰,有时还喜欢用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修饰同一个词,这当然可以表达强调之义和加深修辞的程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章表述繁冗的问题。译者可以适当删减,保留核心信息,使译文读起来更加简洁流畅。
[1]呼媛玲.关联理论视角下中国英语的翻译[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0-62.
[2]王青,周冠辰.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翻译策略[J].金色年华(下),2013(4):42-46.
[3]文巧莹.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文语境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44-145.
[4]曹智娟.浅析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方法[J].魅力中国,2010(33):265-265.
[5]王丹,王晓红.关联理论及其应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04-106.
任妍(1983-),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