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茶思维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陈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1331)
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若缺乏工匠精神,那么他们对创业成功的渴望和愿望将可能促使他们形成功利主义心态,从而直接影响到创业项目实施的稳健性。因此,这里需要借助茶思维的促进作用,来调适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分析大学生创业群体心理问题的共性、多渠道开设茶文化讲座并营造茶文化、建立知行统一茶文化启示性体验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合理应用茶思维。
茶思维;大学生创业;促进作用;实施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如何增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成为了教育界和实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从目前的讨论中不难发现,多数专家都将创业项目选择和资金供给等,作为确保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件。对此,笔者并不反对。但在这里也需要指出,在我国当前还在不断完善创业环境的情况下,关乎创业活动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还需要从大学生的主观因素上来探寻。从笔者与创业大学生群体的访问中可以感知到,他们在成功的渴望和向社会证明自己的愿望上都表现的十分强烈。不难知晓,这构成了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组成要件。但这里也使得笔者感到担忧,即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若缺乏工匠精神,那么以上的渴望和愿望将可能促使他们形成功利主义心态,从而直接影响到创业项目实施的稳健性。为此,本文将考察茶思维对大学生创业的促进作用,并以此来优化大学生的主观要素。
结合笔者的调研成果,可以将大学生创新中所面临的主观困境,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大学生创业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这种情绪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这样几个途径:第一,家庭成员对其实施创业活动的不理解,这一点普遍存在于中国创业者的家庭中。第二,创业实施远比创业项目规划复杂,进而在实施中逐渐形成了焦虑情绪。第三,过度追求近期的回报率,而在违背创业基本规律的情况下,对创业现状产生焦虑情绪。不难理解,随着焦虑情绪的出现必然会加深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有限理性”,进而在创业项目的实施中出现决策失误。
1.2 存在着恐慌情绪
大学生创业群体所存在的恐慌情绪,部分因焦虑情绪演变而来,但更大程度上是对小额贷款未来的还本付息产生恐惧感。对于后者而言需要做出说明,由于我国大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阶段几乎不可能接触到信贷活动,以及也几乎不会对大额资金进行配置。随着他们步入大学生阶段并涉及到创业项目融资后,面对高达10万或更多的小额贷款时,必然会对未来还本付息产生出莫名的恐慌。这样一来,就可能导致他们难以对借贷资金做到有效配置。
1.3 存在着腻烦情绪
众所周知,创业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将可能在同样的门槛前屡次止步不前,也可能因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差异而出现分歧。所有这些,都将会对部分创业人群产生腻烦情绪。随着这种情绪的产生,他们要么在团队中难以通其他成员沟通,要么中途而废的退出创业团队。
针对以上的困境,这里将从三个方面来厘清茶思维在破解困境上的作用:
2.1 茶思维产生内心宁静的作用
列宁曾经这样评价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即“物质和精神谁为第一性”则是构成了二者的区别,除此之外二者无好坏之分。这一结论在现实中的应用便是,我们可以通过在内心中构筑起坚强的堡垒,来克服因外部物质条件所存在的不足。同理,我国茶文化所追求的宁静在茶思维中便是确保内心中的宁静,进而以一种理性和清晰的思路来评价自己创业目的和创业方向,进而就能避免因舆论环境使然,而导致的随波逐流。
女人看中的是一款扁圆形的钻石,透明的紫红色,雍容华贵,温馨淡定。上下两面是平面,四周是切面,切面又细又碎,十分雅致。女人示意玉敏戴上,想看效果如何。玉敏小心地将钻戒戴在手上,展示给女人看。玉敏的手白皙滑嫩,匀称细长,女人边看边点头。玉敏朝花奴瞄了一眼,花奴仍在接电话,嘻嘻哈哈的。玉敏转过脸,从手指上小心地取下钻戒,又给女人戴上。钻戒戴在女人手上也漂亮,华贵,柔美。玉敏一个劲地夸女人,说姐的眼光真好,这款今天刚进的,都卖一款了。玉敏说的不是实话。这款其实是一年前进的,一直没能卖出去。店员都爱编瞎话,顾客看好了的,营业员都说好,顾客试穿试戴时,营业员都说合适。不说瞎话东西怎么卖呢。
2.2 茶思维产生情感互动的作用
茶思维是人们在茶文化中所形成的主观意识,这种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逻辑关系下,茶思维因茶文化所追求的分享元素,而形成了情感互动的需要。前面已经提到,大学生创业群体在面对资金使用风险时,时常存在着恐慌心理。若是这种心理作用未能得到疏导,将会对这种心理起到强化作用。因此,通过构建起茶思维下的分享意愿,使得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打气、相互鼓励,使得创业团队的士气盖过群体中的恐慌。
2.3 茶思维产生从容淡定的作用
尽管都知晓“失败是成功之母”,而且高校在创业培训课程中也会反复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应对心态。但在大学生创业群体真正面对这些困难时,他们同样会因社会阅历的浅薄而出现心理问题。因此,这里就需要解决腻烦心理的问题。茶思维所产生的从容淡定的心理素质,将能有效破解上述问题。
那么如何将茶思维的作用,应用于提升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心理素质上呢。对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析促进作用的形成机制。
3.1 茶文化思维的培育
在相对浮躁的创业竞赛中,要使大学生获得茶思维习惯并不容易。在他们脑海里装满了创业案例,以及创业精英人物的奋斗史。不难发现,这直接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关,此时还难以形成独立识别和评价的能力。因此,这里需要借助高校教育体系和教育氛围,向大学生群体传递茶文化知识,从茶思维的来源根基中来肃清他们内心中的浮躁,以及被成功学冲昏头脑的莽动。由此,茶思维促进作用形成的第一步便是,在茶文化中培育大学生的兴趣。
3.2 茶文化思维的体验
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兴趣,是他们逐步静下心来学习茶文化知识,在知行统一原则下来理解和感悟茶文化所带来的启示,并在启示的自我反馈下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所有这些最为关键便是,需要给予大学生充分的茶文化思维体验,这种体验需要在真实的茶文化演绎中来获得,也需要他们在亲自参与下来形成。经验表明,大学生群体对于亲自参与下的茶文化体验是有兴趣的,这里的重点在于教师需要在他们的体验中提供启示性的问题。
3.3 茶文化思维的形成
茶文化思维的形成最终只能在大学生的自我能动的反映下来实现,而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又将影响到茶文化思维形成的效果。将这一形成过程放置在创业团队之中,他们则可以根据现实的心理感受来合理借助茶思维来给予调节,那么这样的形成效果则是最好的。
根据以上所述,茶思维促进作用的实施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4.1 分析大学生创业群体心理问题的共性
在本文开篇之处就已强调,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上,还需要从重塑他们的心理素质上下功夫。只有这样,创业大学生才可能逐步具备企业家精神和气质,进而在中国现有创业环境下生存下来。因此,作为创业辅导教师需要从共性特征出发,来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尽管其还未能完全包括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共性,但从解决现存主要问题上来看则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关于这一点,需要建立在调研工作的基础之上。
4.2 多渠道开设茶文化讲座并营造茶文化
针对培育大学生茶思维习惯的措施而言,首先需要让他们对茶文化产生兴趣,然后才可能在对茶文化的认同和感悟中获得启示。为此,高校需要挖掘自身的人文师资资源,在多个渠道为创业大学生开设茶文化知识讲座。这里的多个渠道包括:第一,在创业辅导课程中引入茶文化知识讲座版块,教师应主要从茶文化对心理调节的作用入手,来增强学生对茶文化功能的认识,进而能意识到学习茶文化的重要性。第二,借助创业社团的平台功能,在课堂之外开设有关茶思维的讲座和研讨。
4.3 建立知行统一茶文化启示性体验活动
在培育创业大学生茶思维上,十分重要的一步便是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而教师在其中则起到组织和启示性的职能。这里着重探讨启示性的过程,茶文化所蕴含的诸多人生哲理都可以调节大学生的心性,但若没有教师的及时点拨,创业大学生则难以在自我感悟中来获得启示。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创业困境与茶思维”之间的关系,以探究性问题的方式来抛给学生,由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来亲自体会和感悟,并在与教师的线上联系中来获得心理调节。
4.4 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合理应用茶思维
创业大学生需要在创业过程中自觉应用茶思维来解决心理问题,而这在实践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创业辅导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线上联系机制,通过教师对学生创业进程的跟踪和学生情绪的反馈,来及时鼓励学生应用茶思维来对待眼前的困难。
最后,还应重视这两个方面工作的开展:第一,创业意识的课程构建。在内容设计中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案例教学来应对。案例内容以知名企业创业者的故事为背景,向学生强调创业中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第二步,引入社会体育项目中的拓展运动,通过开展以团队为单位的体育活动,来增进他们的团队意识。第二,创业技能的课程构建。在创业技能课程构建中,应突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逆商水平。关于这一点,可以在校本课程建设指导下研究做出。
从目前的讨论中不难发现,多数专家都将创业项目选择和资金供给等,作为确保创业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要件。本文认为,在大学生创业群体中若缺乏工匠精神,那么他们对创业成功的渴望和愿望将可能促使他们形成功利主义心态,从而直接影响到创业项目实施的稳健性。因此,这里需要借助茶思维的促进作用,来调适创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分析大学生创业群体心理问题的共性、多渠道开设茶文化讲座并营造茶文化、建立知行统一茶文化启示性体验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合理应用茶思维。
[1]刘金荣.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9(2):25-26.
[2]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赛博(杭州)创业工场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11-15.
[3]杨丽敏.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的高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5(1):56-57.
[4]吴志锋.高校创业孵化状况研究——基于江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情况及诉求的调查[J].职业,2012(22):134-136.
[5]黄根兰.经济转型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1(6):222-224.
陈娜(1982-),女,重庆江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