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兰芬(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高校茶艺社团建设路径探析
罗兰芬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宣传、推广与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借助它的自发性等特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样的传承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本文将以高校茶艺社团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高校茶艺社团在中华茶文化传承方面的建设路径。
高校;茶艺社团;建设路径
2014年国家出台《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宣传、推广与传承,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力军,借助它的自发性等特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传承,能够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性和积极性,并通过这样的传承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本文将以高校茶艺社团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高校茶艺社团在中华茶文化传承方面的建设路径。
1.1 高校茶艺社团建设是高校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兼具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是应有之义。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历经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积累,积淀了丰富多彩、底蕴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茶的故乡和茶的发源地,我国饮茶的历史至今已有四千多年,茶文化已经成为极具特色的、自成一个完整体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对茶文化的宣传、推广和传承,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承的具体举措之一。高校除了开设茶艺专业、培养茶艺专门人才外,普及性的茶艺社团的建设,是广泛性开展中华茶艺文化宣传、推广和传承的有效载体。
1.2 高校茶艺社团建设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平台
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高校可以通过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搭建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融合了儒、道、佛诸家优秀思想精华,负载着各家文化的丰富内涵,它继承和发展了几千年来我国古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它具有发扬传统美德、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的社会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在品茶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良好情操,修身怡情;它具有非常丰富和广泛内涵的“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能够提升师生们自身的人文知识,促进审美情趣的提升,这也体现了茶文化的推广对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和固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习得平台,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平台之一。
2.1 有茶艺专业的高校大多依托专业建设而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茶艺社团
有茶艺专业的高校大多都建立茶艺社团,这些社团大多都依托专业而成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指导教师多由茶艺专业的专职教师担任,教师在开展社团活动的指导过程中,专业性强,能很好地指导社团学生组织开展专业性较强的社团活动;二是社团依托专业建设而发展壮大,能够借助和利用的资源较多,如师资资源、实训室资源、校企合作资源、参加专业培训的资源、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资源等等;三是社团依托专业建设而产生,社团成员绝大多数来自茶艺专业的学生,会员成分较为单一,在开展茶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过程中,受众面有所局限。
在这方面工作起步较早的是西南大学的紫韵茶艺社。该茶艺社团由著名茶学博士生导师刘勤晋教授发起,于1999年成立了我国高校第一个茶艺社团—紫韵茶艺社。该社以“紫韵飘香,四时育人”为宗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茶文化精髓,每周组织会员进行茶艺培训、定期举行“无我茶会”、走上茶山体验茶事、走向社会传播茶文化。紫韵茶艺社的会员们来自学校的各个年级和专业及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还有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他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更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调节出一种平和、健康心态,从容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2.2 没有茶艺专业高校中大部分高校经由学生自发而建立了茶艺社团
没有茶艺专业的高校,大多没有专门的教师来负责茶艺社团的建设,而是由学生自发建立的茶艺社团。这部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自发性和自主性较强。由于是由学生依据兴趣自发成立的社团,社团成员在其中的自主性较强,所开展的社团活动的自发性也很强;二是社团活动内容较为粗浅,同时因为没有得到太多的专业学习和训练,他们对茶和茶艺的了解,大多都只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三是社团大多没有茶艺专业的指导老师,社团指导教师大多和社团成员一样全凭兴趣和喜好,且这类教师在高校中得到有关茶艺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的机会较少,因此,所指导的社团活动专业性不强,更多表现为开展交流类的活动如对茶叶及品种的认知、对茶具的选择、冲泡技巧等基础知识,而对茶艺、茶文化所蕴含的茶道精神、茶德、茶禅一味等文化内容的普及和传承较少甚至没有;四是社团所享有的资源与专业类茶艺社团有所不同,这类社团依托学生的兴趣和学校团委的支持来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凝聚力和依托团委这个大平台的力量要高于依托专业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社团;五是社团成员来源渠道广,这类社团的发起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同学们的兴趣,这类社团的成员不拘泥于茶艺专业的学生,但凡对茶艺、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加入,较大程度地吸纳了校园内对优秀茶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受众范围广。
3.1 高校应整合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力量共促茶艺社团的发展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整合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的力量来促进茶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一是依托专业建设而建立的茶艺社团,由专业教学团队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负责专业技能性社团活动的开展,同时由团委等部门提供在团委这个大平台的其他优势资源的共享和帮助;二是由学生自发而建立的茶艺社团,由团委教师在指导教师选配、安排教师参加培训方面,着重下大力气培养社团指导教师,使社团活动兼具趣味性和专业性,同时还需团委借助自身资源和优势,重点扶持茶艺社团的发展;三是图书馆等部门需在书籍、影音资料采集等方面,重视对茶文化类书籍和影音资料的选购,以满足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需求。
3.2 高校应对加大茶艺师资尤其是茶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茶艺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组织茶艺师资队伍参加专业的培训,接受专业的训练,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二是鼓励、支持教师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确保教师具备基本的茶艺知识和技巧;三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到相关茶艺、茶叶企业挂职锻炼,了解真实岗位上的有关茶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便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四是特别注重对茶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支持力度,目前不少高校尤其是没有茶艺专业的高校的社团指导教师是由对茶艺感兴趣的教师担任,本身可能没有接受太多的专业培训,也没有太多的培训机会的锻炼平台,所以这种类型的高校应注重对这个教师群体的培训、锻炼和培养,不断提升茶艺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与茶文化有关的宣传和传承实践活动。
3.3 高校应为茶艺社团搭建校企合作等实践和学习平台
高校应借助校企建设或地方茶叶经济的资源,为茶艺专业或茶艺社团的学生搭建便利的外出学习交流和社会实践的平台。以云南高校为例,云南作为普洱茶的盛产地,在当地拥有着众多的茶艺室、茶叶加工和生产基地,云南的高校可以借助当地的这些资源,与相关的茶室、茶会所、茶叶采摘或加工基地、茶叶销售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管理,为社团学生提供不定期到企业开展学习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机会,便于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地加入到企业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和茶叶贸易公司的经营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同学们在这过程中进一步增进对茶马古道等中华优秀茶文化的了解。
3.4 高校应充分发挥茶艺技能大赛的平台为茶艺社团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平台
茶艺比赛是检验茶人对中华优秀传统的茶文化、茶艺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目前全国每年都有各级各类茶艺比赛。高校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茶艺协会的同学们参加各类茶艺大赛,通过赛前的指导和日常对茶文化的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升,进一步增进同学们带茶文化的习得和传承。
总的来说,在高校开设茶艺社团,可以为大学生群体提供一个学习、了解、习得和传承茶艺知识的平台。这个平台在拓宽和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茶艺社团这个载体,在丰富校园文化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推动和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和创新与传承,对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赵燕燕.试论素质教育体系下如何绽放茶文化教育的独特魅力[J].杭州文博,2011(1):57-58.
[2]周亚军.学校茶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5):32-35.
[3]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荣花.基于素质教育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73-174.
罗兰芬(1981-),广西田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