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翼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浅谈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虎翼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采茶音乐是中国茶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对当代茶文化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在采茶音乐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借助采茶音乐的的教育价值,丰富和完善声乐教学的内容,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选择教学手段,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全面促进当代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采茶音乐;声乐教学;运用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采茶音乐,不仅能够促进当代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而且还能够促进茶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从目前我国声乐教学的情况来看,文化教学情况还是非常普遍,将声乐教学与才茶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对我国声乐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也是一种促进。本文对采茶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文本的研究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我国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在不同地区发现了多样的茶文化,让人们对采茶音乐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茶叶主要产自于南方,茶农在劳作过程中,为了缓解工作的劳累,多半会哼唱一些民间小调、小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们的传承和演化,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音乐演唱形式。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的进行传唱,或者由一人独唱或者由众人合唱的采茶音乐,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为茶农的生活带来乐趣。采茶音乐与伐木歌、川江号子等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缓解压力而形成的“劳动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功能,也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演唱风格和演唱特色。随着人们对茶文化的逐渐重视,对于采茶音乐、生活和艺术具有的价值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茶文化的视角去观看世界,利用采茶音乐的独特演奏形式去欣赏音乐艺术之美,才能体现“无茶不成戏”、“无茶不成曲”这两句民间俗语的真正意义。不同音乐在创作过程中都有一定的社会实际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些内容给出以下介绍:
1.1 通过歌颂茶文化与茶生活填充采茶音乐的内容
为了收集大量的采茶音乐,考察人员只能通过茶农口头传唱,自发的、即兴的按照节奏和旋律进行演唱,并根据自由发挥与个人创作来完成这种艺术形式的展现,并配合考察人员进行记录。江西赣南的采茶音乐类型较为丰富,由于需要体现劳动的细节或利用肢体语言来展现地方特色,并进行采茶音乐的演唱,因此整体的音乐形式和音乐风格具有地方化、特色化。人们欢快地演唱采茶音乐,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茶文化的尊重和喜爱,也间接地呈现了当地人对于采茶、制茶这一劳动过程的认可,也正是他们的审美价值的改变,才使得采茶音乐有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茶叶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人们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2 粗犷豪放的演唱特点
随着对古代数千年茶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人们根据地域特点对采茶音乐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传播,这就使得采茶音乐的数量更为广泛。赣南采茶音乐的普及和流行,是由于人们借助地域化、地方化的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来演奏采茶音乐所形成的,让赣南地区独有的民间小调被其他领域所认可,这种小调的演唱方式,是集合各种单一演唱风格而形成的整体演唱节奏,就拿赣南地区的采茶音乐为例:在这里,将不同的小调清晰的划分成四种类别,即:“茶腔”、“灯腔”、“路强”和“杂调”,通过这些腔调的互相穿插和演唱,让整体的采茶音乐有了更好的艺术风格。民间小调和戏曲小调的出现,让采茶音乐有了全新的演奏形式,并配合其他地区的采茶音乐,让更多的演奏风格通过互相搭配,然后呈现给观众。
1.3 利用对称句式形成独特的唱词结构
采茶音乐属于人们劳作时哼唱的音乐,因此,在整体的创作结构和创作风格上,要有一定的对称韵律,人们哼唱得朗朗上口,才容易被记住和传唱,比如:“三月鹤鸽满山油,四月江水到处流,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石头”,这种歌词读起来让人一眼就看出茶农的辛苦,劳作的同时进行歌唱也可以展现茶农的坚韧品格和气质。采茶姐妹在偌大的茶园中奔波忙碌,只为在恰当的时候采取鲜嫩的茶叶供人们品尝,真应了那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由于的歌词内容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符合大众的演唱风格。
对于大量采茶音乐的调查发现,这些音乐中有许多旋律和创作形式都符合现代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所以,为了将这种口头传唱的文化形式进行传承,教师需要将这种传统茶文化以教案的方式在声乐课上进行教学。由于采茶音乐源于生活,因此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学习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也让音乐的创作风格更加生活化。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更有亲和力和可信度的同时,让人们能够接受这种以茶文化为基础的采茶音乐创作内容,由此可见,采茶音乐对于音乐教学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2.1 为音乐教育提供现实的生活素材
正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在进行表达的同时,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采茶音乐室调查人员通过搜集各种音乐形式和音乐符号,来总结音乐内容,因此在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审美能力的前提下,开展相关音乐教学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审美能力,适当的进行艺术作品陈列,让学生通过参观和老师的讲解,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存在形式。茶文化内容丰富,学生需要“慢嚼细咽”才能真正地理解茶文化的内容,也才能通过茶文化了解采茶音乐这一独有的艺术形式。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活力和群众基础,在展现其独有的素材风格和素材内容选取以后,学生需要调动起对艺术的兴趣,才能学习到更完整的声乐教学知识内容。
2.2 为音乐教育提供具有“原生态”性质的审美意境
采茶音乐之所以被大众所认可,正是由于这种音乐形式并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可以被社会上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教师在进行艺术传承的过程中,需要懂得尊重采茶音乐具有的艺术价值,让采茶音乐可以以不同文体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在对这种原生态的采茶音乐进行审美的同时,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进行舞蹈和表演,让采茶音乐走进现代表演舞台,才能被更多的观众认可。
2.3 为音乐教育塑造民族性、民俗性的审美情趣
各国的语言具有国际之分,但是音乐没有国际之分。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进行情感的交流,这就使得不同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音乐的渠道进行表达。上文提到采茶音乐是利用茶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演奏风格和演奏形式进行传承,人们在了解丰富茶文化的同时,也让采茶音乐有了更多的演奏风格。为了更好的记录茶农在劳作时的快乐,采茶音乐可以缓解茶农劳作辛苦的同时,让茶农的身心得到放松,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声乐教学采取这种艺术形式开展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文化特点和我国丰富多样的茶文化。
针对于声乐的教学过程,在秉承教条化、抽象化、理论化的同时,需要按照实际的教学对象和教学课程分配教学任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教学内容表示质疑,提出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看法,让教学更贴近人们的生活,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了方便开展声乐教学课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3.1 把握好“采茶音乐”唱腔与音乐教学的关联
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演唱风格,这就使得声乐教学课程的开展可以以此为基础,直观、明显的展现风格的同时,利用不同的唱腔形式,演唱出不同风格的采茶音乐。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流派特点,通过对高低音的练习和掌握,让采茶音乐以熏陶的形式被学生认可。各地的采茶音乐都有独有的地方演唱风格和演唱特点,在展现采茶音乐古雅淳朴或者激情高亢节奏的同时,让人们对不同的唱腔产生更多的兴趣。学生通过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认识,对节奏感、音乐美有了更好的把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习到完整的声乐教学内容。
3.2 把握好“采茶音乐”的表演互动,使学生开展艺术互评
采茶音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与生活实际相关联,通过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让茶文化为生活实际服务。采茶音乐与茶艺表演的独特演奏形式,在被现代音乐大师指导以后形成了一种现代的文化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茶艺表演,让师生之间按照教学内容,来学习基础的茶文化知识。只有掌握了茶文化的内容,才能学习到采茶音乐和采茶戏的真正艺术内涵。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唱多种风格的采茶音乐,让声乐教学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自由发挥和互相点评,对艺术有全新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让采茶音乐被更好地继承。
3.3 把握好“采茶音乐”的民族性教育特色
采茶音乐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北方的采茶音乐较为高亢、豪放,而南方的较为婉转、妩媚、优美,这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联,通过对不同地域的采茶音乐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多种演奏风格和演唱形式,从而更好的学习采茶音乐。
采茶歌与声乐的结合,是茶文化在各个领域影响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声乐教学的发展,采茶歌在当代声乐教学中的融合,也显得更加重要,采茶歌源于民间,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意志,以及劳动精神和风貌,因此,将采茶歌与声乐教学的融合,提升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力,丰富了现代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现代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推动采茶音乐与声乐教学进行整合,深入研究现代声乐教学的目的以及采茶歌的特色,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当代声乐教学的发展与创新。
[1]琚军红.“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 [J].中国音乐,2012(3):172-175.
[2]柏林林.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J].音乐创作,2011(1):107-109.
[3]季丰来.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技巧[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1):91-93.
[4]桑潇.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4 (9):82-83.
[5]桑潇.探析咏叹调中的演唱技巧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5):21-26.
[6]姚建华,毕海燕.民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0(1):71-73.
虎 翼(1979-),男,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技巧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