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峰,王 熙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基于茶文化思想下高校思政教学的研究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尚 峰,王 熙*
(四川旅游学院烹饪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当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缺乏方法和途径。大学生们大脑中的思维方式,产生于性格,却反映在如何做事的外在表现上。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为例,探究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方法融入。分析了茶文化在内涵、过程、方法上,对高校思政教学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用。最后,从实例中探讨了茶文化的作用,并预测了茶文化思想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发展方向。
茶文化思想;高校;思政教学;生态文明建设
思政教育,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是学校的必备课程之一。思政教学贯穿着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学时代,常常以政治这门课程来代替。而到了大学,作为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最后基站,思政教学是引导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有效途径。
思政教学,目的在于将人们大脑中的思想和政治进行外在的干预,使高校大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中国古代很多哲学家认为,思想是前提,行动在后面。因此,思政教学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来说,既有现实的必要性,也是国家政体的需要。
1.1 高校思政教学的目的和内容
一个人,其思想向恶,最终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不会优秀。思想不出现偏差,表现出来的行为才不会产生偏差。高校需要有一个抓手,来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里的思政课程应运而生。而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思政教学也产生了。思政教学的目的就是将思政课程的内容,扎根到学生们的观念中,引导大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我国主流高校中,思政教学成为传达思想的工具。有的高校将思政课程同其他,如英语、高数、专业课程等一同纳为学生们必上的课程,采取学分制来管理。该高校需要配备相应的思政教育教师,有了学生和老师,才算是有了思政课程的受体和客体;需要设置课程,确定时长、提供教室,从而为思政教学提供时间以及空间上保证;并且应当有相关的思政教育教材,这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的关注点,也是沟通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配备,能够在学生中间正常开展思政教育课程。
1.2 高校思政教学的方法
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政教学,大多以课堂中讲解的现场教学模式来体现。因为思政教育的内容大部分为纯理论知识,所以其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可能还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思政教学大部分都是采用课堂现场式教学,由教师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在结业考试中会针对这些知识点出题目。思政教学方法大同小异,但是具化学习内容,我们即会发现有所不同。在内容上,有关于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关于基本法律知识的传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经典著作和重要论述,也有对于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岁月的回顾和领导人对当今形势的论断。在如今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中,生态文明建设被列入重要内容。因此也成为思政教学的目的、内容之一。在形式上,除了有纯中文的思政教材,个别高校为了突出于双语教学相结合,还会提供英文版的思政教材供学生们阅读。
1.3 高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障碍
高校思政教学的本意和内容都体现了高校的努力方向,但效果达不到预期,主要是在教学方法有不少阻碍和差距。教学手段并不丰富,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造成教学枯燥,学生们对思政内容也是一知半解、理解不深,导致最后记忆方法存在问题,记不牢。由于内容的固定,教学方式的固定,学生们对于思政教学的兴趣也往往落后于专业课程。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中间受到冷遇。如何改进当今高校思政教学是一个难题。
茶文化与高校中的大部分课程都相融通,这是受传统茶文化思想影响的结果。思政教育教学也不例外。以高校思政教学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为例,茶文化可以在内涵、过程和方法上融入教学之中。
2.1 内涵的交融
茶叶本身就是属于植物。人们在对植物的熟悉过程中,发现了茶叶的存在,了解了其存在的功能。通过茶文化的发展脉络,其被人们赋予了天然、健康、活力和生机等相关的文化内涵。在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过程中,由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旨,也是通过人们的努力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因此,两者存在相通之处,可以相互融合。高校的思政教学中,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许多教学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生态文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之后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却轻描淡写。而将茶文化的思想融入其中,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这便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精神层次的最高追求。
2.2 内容的相通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植被、水域等自然风景的原貌恢复性建设,实现自然的和谐。而茶叶作为绿色植被中的一种,也能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除了有自然的改观完善,还要有文明的出现。即,整个建设的过程需要人的参与和维护。例如:食品的可靠性保障,成为生态既良好又有人类文明成分在内的双重考验。茶叶也不例外,茶叶中是否含有超标的农药、是否有过量的重金属、种植茶叶的区域是否存在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问题。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就是要使茶叶的种植环境更加优化,土壤和水源更加干净,不含重金属,无农药残留;使茶叶的加工环境也更加安全,不存在人为的污染源,最终能让人们饮用上放心的茶叶。
2.3 方法的嫁接
人们对茶文化感受,并不是凭空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寄托和承载。对茶艺文化的体现,需要茶艺师利用茶叶、茶具等进行综合展现。而对茶文化健康、天然的内涵的感受,大多也是需要通过饮茶这个过程来实现的。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才能感受和体味茶文化。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同样如此。例如:对于荒漠化的治理建设,可能在教室内通过PPT或者教材来呈现,学生们的感受不深,不能亲自体验荒漠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危害,自然对治理的方法也就没有头绪。如果有机会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沙漠边缘的扩张速度,亲眼见到由于人类的滥砍滥伐,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可能学生们接受到的思政教育体会更深。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感受思政文化,可以由茶文化体验方法嫁接而来,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效果。
茶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学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不仅具有实际可行的可操作性,也具备一定的现实需求和现实意义。
3.1 茶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育内容的实例
在我国贵州省,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开展精准扶贫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开始大力引进投资,在当地发展企业。生态环境中开始掺杂了人为的因素,许多不可控的元素凸显出来。在贵阳某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中,就将经济发展此时展现出的“双刃剑”作为分析案例提到了教学内容中。为了实现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都要的目标,思政教学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规划。茶叶本身属于绿色植物,在贵州大部分地区气候、水分、光照、温度等因素都适合的地方适宜生长。随着人们对茶叶的持续喜爱和需求,茶叶的行情一直相对较好,茶叶的产值也持续增高,还具备经济价值。并且,茶叶作为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生态都能起到明显的改良作用。因此,发展茶产业成为思政教学中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双丰收的建议。而且茶文化本身所蕴含的寓意,也启发当地人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不要损害生态环境,要懂得融入自然、建设和谐自然。
3.2 茶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的发展趋势
茶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的方向,将逐步面临更加复杂、更加先进和更加高端的情况。一方面,茶文化的发展更加丰富,在互联网、物联网、知识经济等新的发展手段的推动下,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茶文化在以人为本的道路上,体现独特个人特点和情怀的文化特征将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也更加复杂。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和篇幅,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现状、建设理念、建设方向等,将会产生更多的思考,这为茶文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和空间。
高校思政教学更多承担思想导师和思想警察的功能,为大学生们指明思想前进方向,及时纠正思想错误。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人们关切,也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也成为了重要的思政教学内容。在分析茶文化的过程中,在深刻认识茶文化内涵、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将茶文化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思政教学相互联系。另外,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基础产业,可以为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在未来,茶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多样性,将为相互融合提供更多的契机,并在革新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思政教学体系中产生出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11-14.
[2]宋锡辉.生态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1-154.
[3]张瑾.水田变茶园老村换新颜——湖北武陵山片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模范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三[J].民族大家庭,2013(4):21-23.
尚 峰(1979-),男,山东枣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王 熙(1981-),女,四川绵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