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坤
(甘肃省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康县 746500)
中国农民工失业问题研究与对策
——以康县为例
■赵 坤
(甘肃省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康县 746500)
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社会形态,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相互脱节的一种状态。大量的失业阻碍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甘肃省康县的农民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农民工失业现状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的对策。
农民工;失业问题;研究;对策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有限的耕地必然导致农业排挤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据统计,康县农村人口达16.39万人,为全县总人口的81.14%,截至目前,输转5.8008万人,为全县劳动力的总数的43.95%,加上当年新增劳动力,农村中富余劳动力数转就业潜力巨大。康县的农民工多集中在建筑行业及制造业。因为这两种行业对于文化水平及技能没有太多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民工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农民工更倾向于薪酬较多的建筑、制造、装修等行业,而城市中对餐饮服务员、保安、保洁等服务行业岗位的需求更多一些,但由于这些行业薪酬略低于建筑行业,因此缺口很大。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工意向难匹配市场,就业面狭窄的局面,这也是目前康县农民工失业的主要现状。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已不再是用人单位争着抢着要的香饽饽了,据统计,2016年康县还有近百名大学生失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中出口贸易受损严重,造成大量加工制造业企业倒闭。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招聘人员的学历、素质要求却大幅提高,提高了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门槛。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竞争力不足,缺乏实践技能。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锻炼的平台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往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不能有机地结合,造成就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应联手社会、企业积极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
(一)求职与用工信息不畅
受前些年用工紧缺、工价高等因素的后续影响,现在农民工不愿选择政府引导的工资待遇低、劳动环境差的行业,形成失业人员“有业不就”的问题;另一方面,工资待遇高、劳动环境好的行业,很难从失业人员中寻觅到合适的人员,形成部分行业“空岗”现象。这就存在政府发布的用工信息与农民工想了解的务工信息相互脱节,导致盲目择业。
(二)农民工返回现象严重
受经济下行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出现盲目外出就业难,返回现象比较严重。失业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产业结构调整、工厂现代化程度增大等因素导致了大量失业、下岗人员的出现,这就更加加重了知识文化素质较差的农民工的就业难度。
(三)缺少集中的求职市场
由于康县各乡镇地域比较分散,很难建立一个集中的劳动力市场,县劳务输出部门只能按照季节、按照需求组织培训有限数量的劳工,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农民工长年的就业求职需求。
(四)农民工专业岗位脱节
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特别是第二代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农民工,他们虽缺少知识和专业培训,但也不愿回乡务农,更不愿意留在农村,这些农民工就成了短期的失业人群。农民工的培训再就业也存在着一些难题,让农民工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才是关键。现在不要说返乡农民工,连在乡务农的农民对科技、技能认识都不重视。一方面,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工厂生活久了,现代化意识较强,经济收入较农村高,重新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更不要说学农技知识;另一方面,农民工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他们长期脱产参加培训。所以让农民工明白培训的重要性才是根本。
(五)回乡创业人员缺少好项目
部分回乡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规模小,缺资金,少技术,创业带动就业人员少。现在政策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可创业需要技能和资金等条件,并非易事。对于比较优秀的农民工或许合适,但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无法实现的。
(六)城乡富余劳动力观念落后
他们有谋生能力,但主动放弃就业的机会,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这一类劳动力由于家庭的负担和观念的原因而留在农村继续务农,过着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日子。与城乡居民相比,一是他们在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工作经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普遍产生失落感。二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以及文化差异而导致交往的不适应,焦虑心理比较严重。三是他们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异常艰难,并遭到城市的歧视和排斥,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因而缺乏安全感。四是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来巨大贡献,却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获得同等待遇,因而产生不平衡感。
(一)制定劳务输转扶持制度
一是建议将劳务输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建立劳务输转基金,对外出务工困难人员和劳务带头人进行资金扶持;三是落实劳务经纪人报酬,对落实就业百名以上的劳务经纪人进行奖补;四是康县农民工群体大,也是全县劳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了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影响力,为康县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献言献策,建议县人大调剂3名农民工代表名额,建议县政协调剂3名农民工政协委员,增强农民工参政议政的能力和话语权。
(二)畅通信息渠道,搭建就业平台
在继续加强东南沿海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员定向招聘和劳动力资源输转的同时,建议继续强化和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区域之间的劳务合作,积极开拓周边中西部省份等受经济下滑冲击较小的劳务市场,和基地企业进行务工信息对接,应对外出务工难的输转问题。
(三)建立劳动力市场,强化服务体系
建议争取建立康县劳动力资源市场,切实为全县城乡富余劳动力服务。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就业政策、法律及法规,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对用工单位进行用工需求登记,为用工单位提供劳动力资源信息,为城乡求职人员提供务工就业信息,搭建就业平台。
(四)协调组织各个部门,搞好各项专业培训
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针对需求调整职业技能培训结构,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品牌培训”和“项目培训”,努力提高培训后的转移就业率。农业培训机构可利用各级青年实用技能培训基地对返乡青年农民工进行分类、分层次培训,提升素质,为年后外出务工做好准备,同时可以邀请青年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让他们畅谈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让有创业意愿的青年体验了他们创业路上的苦与乐,同时让更多在创业路上踯躅不前的回乡人员进一步激发了创业激情,增添了创业信心。
(五)以精准扶贫技能培训为契机,提高输转质量
建议省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信息引导和培训服务,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在转岗技能、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改变当前岗位需要和劳动力技能不相匹配的问题,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失业人员就业,同时整合全县培训资源,研究制定全县培训大方案,按照省、市要求将培训人员上系统,使培训和输转有机结合,打造康县劳务品牌,使有组织输转上水平。
(六)加大返乡创业人员支持力度,鼓励返乡人员自主创业
2015年康县被省发改委确定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确定为“全国新型城镇化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康县可以抓住这次机遇,大力发展返乡创业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回乡创业补贴扶持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大对已创办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小额担保贷款、精准扶贫贷款上加强扶持力度,优先安排返乡创业项目。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服务工作,鼓励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返乡农民工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为农民工搭建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七)改变观念,加强就业宣传,以典型引导就业
目前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等已成为康县生态大经济、大格局。要改变部分城乡富余劳动力务工观念落后的现状,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用广播、电视、报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农民工务工典型事例事迹,将务工典型在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和接受的新观念,回来带动更多的人去创业、发展、创建家乡,营造全民参与劳务经济,实现就业的良好氛围。
扩大就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也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农民工就业是农村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在社会服务业岗位上进行再就业,发展了农村经济,保护了社会弱势群体,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编辑:王骏杰)
赵坤,1974年生,男,甘肃康县人,高级农业经济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