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巧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研究

2017-02-04 03:50杨霞
甘肃农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银市土地玉米

杨霞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白银 730913)

平川区巧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研究

杨霞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白银 730913)

近年来包括玉米在内的粮食价格在不断上涨,2008年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甚至出现了粮食危机,而粮食危机的后果必定直接转化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类似事件无异于给我国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自己粮食生产的稳定涉及最根本的民生问题,应该发挥一切力量保证全国人民的粮食物资。文章从玉米种植这一角度详细论述了白银市平川区现阶段玉米种植的现状,以及如何巧用新技术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的效率。

玉米;种植;新技术;土地资源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其中玉米种植成为当地主要农作物,但是玉米农作物生产的历史虽然悠久,作为农业科技中的新技术应用时间尚短,因此应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玉米种植的历史

玉米传入我国大约有将近四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玉米的种植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领域。我国的可种植土地十分广阔,玉米种植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东北、华北北部产春玉米、黄淮流域产夏玉米、长江流域产秋玉米、海南及广西地区产冬玉米。当然在四季产量中春玉米和夏玉米是最主要的两种形式。玉米在我国是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我国现有的9 000万hm2可种植土地中,玉米就占了将近五分之一,玉米年产量占全部粮食年产量总和的四分之一。近年来,玉米产量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玉米生产中不断引入杂交品种,并不断改善玉米的生产条件和培养技术。通过化肥量投入加大,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部分地区最终实现了玉米种植的密植栽培,充分保证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1]。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位于白银市中东部,全区以农业为主,目前耕地面积达到1.72万hm2,早在1987年平川区种子公司基于当地农户代表签订购销合同,发展玉米种植,到目前为止,此种订单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

二、粮食生产能力的约束

(一)土地资源方面的约束

可耕种面积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持续性增加,城市工业用地和住房用地相应的增加不断蚕食着耕种用土地。在全国将近0.8亿hm2粮食生产用地中,真正称得上高产的良田不到六分之一,其余土地粮食产量难以保证[2];此外全国各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污染速度惊人地加快,使得真实的可耕地在逐年减少,粮食产量根本无法保证;并且在越发稀缺的可耕地资源环境中,我国大量村庄反而出现土地闲置的情况,因为数据显示农村人口进城务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使得粮食生产问题变得十分严峻。平川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26~105°26',北纬6°19'~37°00'之间,东接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连景泰县,北邻靖远县,南毗邻靖远县、会宁县。海拨1 480m~1 800m之间。总面积约2 106.1km2。全区土壤大部分为灰钙土,东部一部分为粟钙土。成土母质,西部为石灰岩、粗砂岩风化物,东部为黄土及黄土冲积物。土壤有机质含量3.4%,全氮0.05%~0.075%,全磷0.06%~0.08%,速效磷5~10ppm,速效钾200>ppm,pH值为7.6~8.5,碳酸钙含量51%~15%。全区耕地1.72万hm2,其中可治理面积0.667万hm2。耕地以灰钙土为主,兼有粟钙土、黄土及黄土冲积物。耕地中水浇地0.57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耕地以旱地为主,旱地1.15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7%。旱地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跑水跑肥,治理难度较大。

(二)劳动力老龄化问题

受农村青壮年劳动人群进城务工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普遍知识水平较低、体力较差、年龄普遍偏大,以老弱病残为主,难以承担土地中繁重的粮食生产工作。而且在现有制度和农业生产技术约束下,一亩地的年收入除去成本尚且比不上进城务工的单月工资,收入差距过大,而农村进城务工人口持续增多同样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值得反思。

(三)水资源不足

水是农作物生长之本,中国虽然淡水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是在人均淡水资源上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水土资源自古分配不均匀。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十分匮乏,长江以北地区,耕地面积达到全国范围内的七成,但是水资源仅仅为全国的两成,完全不成比例。同时中国在粮食生产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水污染问题,据《2011中国环境公报》提供的数据[3],截至2011年末全国七大水系包括黄河、长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珠江地区均已达到轻度污染级别,农业灌溉用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灌溉用水若是使用污染过的水源,生产出的粮食会对人的身体造成相当大的隐患。白银市平川区由于持续干旱,年降雨量不足100mm,自然条件严酷,最终导致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农民生产生活困难。所以运用新技术科学种植农作物刻不容缓,玉米作为中国三大主粮之一的地位越来越被国人重视,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上具有很高地位。平川区区域内地表水属黄河流域,黄河干流从本区西侧通过,黄河年平均径流量为329亿m3,但黄河水大部分是由上游流入的过境水,入境水量为328亿m3,自产水仅有0.084亿m3。区内有部分小溪谷,皆为间歇性水流,水质差,不能用于灌溉。地下水资源以中部水泉尖山和黄家凹山为界。以北为基岩干燥剥蚀中山,地下水资源少,且多系咸性,以南为流水侵蚀黄土丘陵,在地下水源分区上属水泉盆地,平川区水泉盆地的北部。调节储量为101.1万m3/年,以上数据皆为地下淡水数量。机井深150~160 m,出水量可达80~120m3/h,地下水深5~20m不等,总有效灌溉面积0.57万hm2。

三、使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的建议

(一)使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农技部门经过多年研究、推广的一项新型抗旱耕作技术,该技术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实现了保墒蓄墒、就地入渗、雨水富集叠加、保水保肥、增加地表温度,提高肥水利用率的效果。白银市平川区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总结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其特点为: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秋覆膜和顶凌覆膜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又减轻了风蚀和水蚀,保墒增墒效果显著;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大小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玉米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三是增加了积温,扩大了玉米及中晚熟品种的种植区域;四是有效抑制田间杂草,减轻土壤的盐碱为害。2015年全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产量达到6 597kg/hm2,同比其它作物产量增加1倍多,其中,黄峤乡平均产量达到7 627.5kg/hm2、种田乡平均产量达到6 135kg/hm2、复兴乡平均产量达到6 030kg/hm2。

(二)使用双株种植模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新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化的玉米种植和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玉米种植有了很大差别。传统农业中的玉米主要以单株种植为主,在此基础上,玉米的产量上升空间有限,所以传统玉米种植的主要思路是开垦更多土地去种更多玉米。但是现如今在可耕种环境有限的情况下,玉米种植无法按照传统思维里的粗放型模式耕种,通过科学家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最终引入了双株种植模式。通过双株种植,玉米的产量相当于在同等土地和种植成本上产量翻了一倍,同时双株种植的玉米虽然株数变多,但是生长速度不受影响,目前我国正在普遍推广这个一行之有效的种植模式。[4]

(三)改善玉米种植中的密植栽培技术

玉米在种植过程需要一定的光照、水和养分,一般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密植栽培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率。玉米植株间的间距过大会影响整体土地产量,而植株间距过小会产生植株间争夺养分、水和阳光的现象,进而影响玉米的发育,最终同样会影响土地产量。科学家发现通过科学测量,运用符合当地实际条件的算法,是完全可以测算出该片土地植株间的最佳间距和可种植的最多植株数。所以科学合理地种植玉米应该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增加玉米产量。

(四)提高玉米抗旱栽培技术

干旱自古以来是农业种植最大的敌人,所以抗旱栽培法是玉米种植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最早用于应用的作物抗旱技术是战国时期的畎亩法,原理是开沟起垄。到西汉时期,农民发明了代田法,旨在将高作和低作相结合等措施混合耕种。现代农业抗旱栽培技术主要是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技元素,主要是在栽种区全面施肥和在栽种区的地面管理。土地干旱主要源于缺水或者化肥不足,所以在栽种区保证水和化肥供给的基础上并且提前对栽种区的土地进行管理,如除草和翻新,所以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抗旱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5]

(五)提高玉米种植中的机械化运用

科技不仅能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领域,在农产品种植上同样能大展身手。传统的玉米种植以人工为主,这样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最后收获的时候产量却始终无法得到提高。所以现代化的玉米种植应该逐步从以人为主转变为以机器为主,这样不仅能有效提高玉米的生产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防治病虫上能有效防止虫害引起的减产。

[1]孙会东.应用新技术对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19):32-33.

[2]金双义.浅谈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89.

[3]郭丽娜.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J].江西农业,2016,(13):31.

[4]刘新华.利用新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效率的途径探讨[J].南方农机,2016,(8):46-47.

[5]王琛.中国粮食生产率增长与技术选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

(编辑:王骏杰)

S513

A

1673-9019(2017)02-0025-03

2016-12-23

杨霞(1970-),女,甘肃靖远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白银市土地玉米
收玉米啦!
我爱这土地
小学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为例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我的玉米送给你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