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世艳
摘 要: 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作为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作为县党委政府决策的智库,既面临自身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问题,也面临更好发挥职能职责,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引领新常态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 党校 新常态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99-01
一、新时期多方位认识县级党校新常态
1.从总体上看,“走进一线”更好地完成服务中心工作任务成为党校新常态。十八大以来,中央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抓改革、抓建设、抓发展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政府需要党校更有成效地培训高素质干部、更加主动地提供智力支持。党校工作走进一线、走上一线,以一线的姿态服务和推动全局工作已经成为普遍要求。
2.从教学方面看,“大规模”“高强度”干部培训成为党校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发出大兴学习之风总动员,中央颁布实施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2014—2018年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在反对“四风”背景下,全国上下干部学习需求明显上升。今后一个时期,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将继续增长,各类办班将长期处于高位运行状态。
3.从科研方面看,“咨政功能强化”成为党校新常态。十八大以来,中央更加重视智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智库建设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11月,中央专门下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并对党校、行院智库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各方面都加大决策咨询研究情况下,党委政府寻求高质量咨询成果的平台更多、余地更大,党校智库建设面临良好机遇,但竞争更为激烈。
4.从管理方面看,“从严管理”推进作风建设成为党校新常态。从严治校是党校一贯方针,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内容、标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了。从学员角度看,在“八项规定”和学员管理新要求下,一些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一方面需要巩固成果、形成习惯,另一方面又要针对学员在从严从紧管理之下,对教学质量、业余活动、服务保障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从学校角度看,巩固作风建设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从严管理也必须走向常态化。
5.从外部环境方面看,“走出去”全方位开放办学成为党校新常态。跳出党校看党校,跳出党校发展党校,拓宽视野、扩大开放,成为党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与兄弟党校之间的合作、与国内外名校的合作、与地方党委政府及部门的合作也是势在必行。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使更多的领导干部便捷地接受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已经成为党校未来发展的新选择。在全方位开放时代,不管是国际国内、校际校内还是线上线下,突破党校“围墙”概念,把党校打造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党校”,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
二、新时期适应党校新常态应增强的“五种意识”
1.“红色阵地”意识。干部教育是党校主业,“红色”是党校的旗帜。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始终定好位,坚持主业不动摇,要做到“两个更加”,即更加注重理论武装、更加注重党性教育,真正使党校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同时,要重视对新常态问题的学习研究和新知识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示范引领”意识。党校是党委重要部门,又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理应率先垂范。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关键是要引领新常态。各级党校不仅要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和科研咨询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而且党校自身各方面工作也要以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就要做成精品,干就要干成示范。通过拉高标杆、自我加压,不断实现新的超越。
3.“第一时间”意识。2014年以来,中央和省委多次强调要狠抓落实。我们党校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和决策咨询上,都要按照“四个最”的要求,切实增强效率意识、率先意识,凡事立足于早,主动谋划在前,第一时间抓好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贯彻落实。
4.“开放创新”意识。面对党校工作“新常态”,许多难啃的硬任务,难在力量组织上,难在资源争取上,难在创新发展上。对学校来说,必须主动敞开大门,以开放求合作,以创新求突破。学科之间要打破界线,工作要打破条条框框,有条件的县党校除了要与各级党校、各级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还要与境外培训机构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交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开阔的思路、开阔的胸襟,实现借梯登高、创新发展。
5.“恪守规矩”意识。从严管理“新常态”,既是从严治校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科学管理、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良机。要把从严治校、制度管校作为长期方针,一方面要用制度凝聚共识、激发活力,把工作“常态化”,另一方面要用制度约束行为、形成压力,用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尤其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引导教职工和学员恪守规矩,使党校纪律严明、崇尚法治、风清气正。
三、新时期积极应对新常态抓好党校常规工作
1.要坚持党校姓党,始终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是办好党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党校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政治意识,把党校姓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教育引导党校干部和教职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定不移地相信党、依靠党,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2.要注重理论武装,在提高干部思想水平上下功夫。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是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应当着眼于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着重搞好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帮助领导干部提高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实际和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要围绕中心任务,增强科研工作的实践效果。党校系统的科研工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在党校工作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党校的科研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整合科研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事关贵州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问题的研究,力求拿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要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把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时体现在党校教学中,使教学和科研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4.要重视队伍建设,奠定党校发展的坚实基础。党校的教师和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党校系统的干部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丝毫不能放松,党校教书育人,要把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有机统一起来,不能只注重业务水平,而忽视了政治素质;不能光看课讲得怎么样,而且要看平时做得怎么样。要把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队伍。
5.要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提高党校的办学水平。要加强学员管理,使他们认识到,无论职务有多高,到党校来都是普通学员,必须遵守这里的各项纪律。要引导他们认真遵守考勤制度、考试制度、日常生活制度、廉洁自律制度,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不能把党校当成“疗养院”、“休闲区”,不能把庸俗的风气带到党校来,切实防止各种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要与学员所在单位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搞好对学员的管理监督,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