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53-01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来临,我国社会形态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目前学校面对的教育群体为90后、00后,作为互联网“土著”的代表,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以“网站”、“论坛”、“贴吧”、“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也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传播、制造、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面对这样的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积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一、学院在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院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遭遇“去中心化”、“信息过载”、“谣言化”的困扰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每个师生都可以是“自媒体”,高校各院系、学生社团也将新媒体作为各自宣传的途径。每个人由现实社会的个体转变成互联网中以“朋友圈”为形式的群体,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影响着“朋友圈”内的每一个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既实现校园新媒体的百花齐放,又要加强对校园新媒体的监管,让广大师生在众声喧哗的语境里听得到党的声音,宣传学院正能量,营造向上的舆论氛围成为目前网络宣传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
2.全媒体时代,校园宣传工作面临“同质化”的问题
高校媒体主要由纸质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构成,在校园各种媒体共存的情况下,新闻报道的同质化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校园媒体“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管理机制,新闻宣传效果不佳,报道内容同质化、受众群体相对集中、媒体技术设备更新不及时等问题都制约着校园媒体的发展和积极作用的发挥。
二、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对策及建议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不断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认真落实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九个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1.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做好正面宣传,用正面声音引领“全媒体校园”,形成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首先,改变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居高临下式的、单边性的信息传输方式,整合新旧媒体,实现 “第一时间发布、即时滚动播报”。通过网站及微信互动,发现受众的需求点,力求使宣传报道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社会,避免新闻报道同质化。第二,严格新媒体阵地管理,加强监管,避免不健康的言论在新媒体蔓延,加强宣传工作的向心力。紧紧把握学院官网、贴吧、论坛等网络媒体主阵地,积极引领学院舆论环境。同时,落实“专人负责”,严格工作流程,确保编辑、传输、播出、印刷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紧密联系和紧紧停靠基层党组织,深入挖掘基层先进事迹,发挥基层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形成健康的主流舆论
首先,由于网络具有隐蔽性和非面谈性,学生通常都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分享真实观点。因此,高校应该主动在不同平台上设置不同话题,吸引学生参与。既能集中很多大学生的观点,又能让他们倾吐心声,宣泄情绪。例如:高校官方微信推送应围绕“学生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这个主题,以校园新闻为主体做好新闻的二次传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方式向学生推送他们感兴趣的饮食、娱乐、职场、技能培训等信息,用学生的独特视角去解读生活、爱情以及校园和社会,让学生更容易、更乐于接受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学院官方微信推送要围绕“思想引领,舆论营造,传播正能量”这个主题,通过设置“微读书”、“微学习”、“政策推送”、“青春正能量”等栏目,不定时地推送国家法律法规、学院政策及学院师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为学院注入鲜活的正能量,形成人人学习,人人向上的舆论环境。第二,加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着力培养新闻宣传工作者新闻素养、网络素养,积极设置话题,引导舆论,如果网络宣传内容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及时给出有见地的言论,往往能很快吸引他们跟进和参与,形成舆论场,促使舆论的理性化,从而形成健康的主流舆论。同时应把握舆论主动权,重视“首发效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教育舆情的引导与回应,对贴吧、微信等新媒体的言论进行舆论监督及合理引导,主动把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防止错误、极端思想观点的传播,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形成健康的主流舆论。
3.注重受众需求差异,运用媒体平台实现高校分众传播
目前,受众需求多样,参与意识强,思想呈多元化发展,如何满足高校不同群体对信息的需求,是高校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同一话题,校园媒体网站、微信、微博、报纸、广播报道的侧重点应有不同。不同的媒体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提高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如新闻网要以海量、快捷、新鲜、详尽的图文新闻吸引读者。校报深入挖掘,多角度地对社会价值高、读者认可度大的新闻进行连续和深入的报道;微信受众定位更精准、分享更便捷且具备互动性,是分众传播的最佳途径。微信发布简短、标题式的新闻及图片。最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要积极发挥官微在分众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掌上大学等合作,加入微信漂流瓶、表白墙、扫一扫等功能,使校园微信公众平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设置互动话题,定时推送,积极与受众互动。积极引导社团及各二级学院的微信平台根据广大师生需要,推送内容,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大力提倡班级微媒体平台建设,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在多样的舆论环境中激发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
[3]陈松青: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全媒体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