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峰
摘 要:导入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好的导入,是数学教师智慧的结晶,更是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以悬念导入、游戏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等方法,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愤”“悱”状态,从而使整个课堂有效、高效。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悬念导入法
数学注重逻辑思维,学习数学让人劳心费神,因此许多中学生往往谈数学色变。如何才能让中学生喜欢数学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要知道,导入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开端,也是诱发学生探究数学奥秘的引爆器。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课堂导入法有多种,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几种常见的有效导入法。
一、悬念导入法
悬念法本来是作者在戏剧、电影或者其他文艺作品中埋下的一种伏笔,俗称“关子”,目的是吸引读者或观众的注意力,使其不自觉地进入作者设计的“伏击圈”。借用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逼迫学生想打破砂锅“求”到底,不“求”究竟不罢休,这种“愤”和“悱”的心态,正是悬念导入法产生的积极效应。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如何证明?学生会穷追不舍,设法用割补法、添加辅助线法等一探究竟。
悬念导入法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与分析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准备。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要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令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都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二、游戏导入法
课堂的开端,学生多处于兴奋或者倦怠状态,有时人虽进入课堂,但是心却在课间的嬉闹上。此时如果把游戏引入课堂,可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刺激,促使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引领他们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一次上课铃响了,笔者进入教室观察:有些学生进入了学习状态,有些学生还未做好充分准备,对此笔者导入:同学们注意,现在玩猜数游戏,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我接着说,现在请大家在心里各揣摩出一个数,然后按以下步骤运算:把这个数加上6,再把所得到的数乘以-4,再加上14,再除以4,再加上你想好的那个数,得出的数是几?不要告诉我,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数是-10。学生面带疑团,惊喜不已。有性急的学生不由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的?有什么诀窍吗?”我反问学生,想知道游戏的诀窍?那我们就来学习“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它会告诉我们的。
这一导入,把学生从散漫的课间活动中吸引过来,扣住了学生的心弦,焕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并使学生的思维及时跟上数学课的节拍,为完成新课的内容奠定了基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
初中阶段不想学习数学的学生大有人在,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微乎其微,因为精彩的故事往往拥有人物、环境、情节,这些人物、环境、情节扣人心弦,引人深思,是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例如,在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笔者用这样一个故事导入:
人与驴47,100条腿去赶集,多少人?多少驴?这个问题,用算术式解决未尝不可,但比较麻烦;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易如反掌,大家试试吧!
这个故事既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又渗透了“二元一次方程应用”的思想,为新课讲授做好了铺垫,也为学生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范例。
四、实验导入法
未来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指导,重视学生协调、合作、动手操作能力的引领。通过适宜的导入,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氛围中体会学习数学的愉悦,是现代中学数学课堂的追求。比如,笔者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时,把天平带进课堂,耐不住性子的学生问道:老师,你把天平带来搞什么实验?我说:别急,很快你就会知道。这时,我让数学课代表走上讲台动手操作,其他学生注意观察、记录,然后让数学课代表移动游码、添加螺母,其他同学计算螺母质量,并进一步观察天平的不平衡与增减螺母的关系,从而体验到不等式组的内涵。这种导入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使不等式组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导入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序幕,是课堂教学的起点。起点美不美,意味着导入方法美不美。风趣、幽默的导入能增加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愉悦感、紧张感、收获感,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科的探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