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杰
摘 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学科整合成为了课程改革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热点问题,在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方面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学科整合的相关内涵,对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广西玉林实验中学的学科整合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科整合 地位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9-0201-01
前言
就目前来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整合已经成为了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基本原理则是利用了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交叉性。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推动学科整合的顺利实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学科整合的相关内涵
学科整合,是指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通过优化组合的方式,实现学科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进而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应该认识到,学科整合并非是将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科本身特点的前提下,对数门存在相互联系的学科进行综合考虑,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协调,尽量将学科领域的界限模糊化。学科整合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快速稳定发展,对各个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结合不同学科中获得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简单来讲,学科整合可以通过各个学科的相互配合,实现互惠互利,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迅速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学科整合的特点,一般是通过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以及课程内容等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科整合的既定目标[1]。
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同的方面:
1.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推动教师队伍的成长。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加大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力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以及信息能力,能够有效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筛选、存储和更新。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于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了解和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网络上的新知识与课本中的知识完美结合在一起,在遵循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新的知识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信息检索方法,确保其能够自主获取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将成为推动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2.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科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意义重大,一是能够帮助学生获取学习中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使得学生可以从课本中跳脱出来,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三是信息技术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筛选和加工整理,有助于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提升学科整合的效果,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科整合的效果,实现多个学科的相互协调与融合,进而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具体来讲,一是信息技术的存在,为构建互动型教学模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技术支撑,二是信息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普及。互动型教学模式,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双方保持平等的地位,彼此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倾听,通过讨论或者辩论的方式,激发各自的创造性,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化教学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2]。
三、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应用
1.构建教学数据库
考虑到学科整合的目标,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为了保证整合后的学科课程体系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相互结合起来。例如,可以从学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各个学科体系,构建相应的教学资源数据库,并且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持续更新,为学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技术工具和良好的环境氛围。
2.形成知识联合体
对某个学科进行分析,会发现其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一般都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就为推动多学科横向联系,形成知识联合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敬畏生命》一课,作者从树木掉落的种子,联想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同时感悟其在延续生命中所做出的奉献。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将生物学科、历史学科以及思想品德学科中关于生命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结合信息技术,以“敬畏生命”为主题,构建相应的课件,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去了解生命的诞生及延续,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科整合中,信息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教师要想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必须首先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确保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得其积极作用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只有这样,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管健全.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地位[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7):140.
[2]喻国建.论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2009,(14):22.
[3]甄海霞.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积极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