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广勇
摘 要:在初中阶段,数学课堂上应以“问题”为教学的核心。因为数学的研究和教学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课堂教学中的“主问题”是指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使学生在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创新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支撑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尝试用主问题作为引领,就此,将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问题引领
学习初中数学需要具有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力,这也使数学成为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对于大多数初中生而言,来自数学方面的压力和负担较大,这也是学生成绩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思索,努力创新,并将强化数学教学效率作为教学重点,积极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走向高效。而笔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课堂上以主问题为引领,通过在课上设定主问题,以主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这样就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主问题的科学性,明确学习目的
科学设计主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重点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之余了解掌握教学的重点,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侧重,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例如,在平面图形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就引用了这一教学手法。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什么是平面图形?同学们常见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呢?这些平面图形具有什么性质?首先通过这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平面图形,继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听课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地把握学习重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加以重视,并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典型的平面图形的性质进行关注。能够更好地掌握点、线、角和平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不仅能够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重主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对于学习来说,兴趣是关键。因为,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即使学习的难度增加,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这种因兴趣而产生的热情也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参与教学。
例如,在讲“勾股定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截杆入城”的故事吗?谁能叙述一下.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
如下图,这个人能将这块木板搬进门内吗?
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课堂情境,也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促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趣课堂的建立并不复杂,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科学而合理地设计问题,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当然设计的问题不但要有趣,还要具备有效性和思
维性。
三、注重主问题的生成性,引发连续思考
数学课堂上为了引领教学所提出的问题还要具有生成性,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联想到更多的问题。一个具有生成性的问题,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对数学思考产生连锁反应,更有益于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的推进。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旋转”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串:
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F为CD延长线上一点,△ABE≌△ADF.
△ABE可以通过怎样变换得到△ADF吗?这种变换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觉得这种变换怎样命名较好?若连接EF,那么△AEF是什么三角形?如果点G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G旋转到了什么位置?设点G旋转到的位置为H,则△AGH又是什么三角形?
如果点P是△ABE内的任意一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P旋转到了什么位置?设点P旋转到的位置为Q,则△APQ又是什么三角形?
在这样热烈的求知氛围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个有效的生成性问题,不但能够引发学生的连续思考,让一个个联动问题出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在一连串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被激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勇于面对新问题的挑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主问题引领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姚明哲.初中数学探究策略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