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景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个学校之中给予学生最大影响的不是豪华的教学大楼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业务水平。因此,教师是学校精神财富的缔造者,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者,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乐教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建设这样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那么学校应该怎样去培养提升教师呢?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校的做法。
一、团队精神,凝聚浩然正气
一个集体、一个组织要有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精诚团结。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外部环境,而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首先应该有共同的目标愿景。我们唐山第十七中学的共同愿景是:质量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打造质量校园、平安校园、信息校园、花香校园、书香校园。这一正确的、符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让教师明确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对教师专业成长定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全体教职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
其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联系工作实际找差距,提高对加强师德修养的认识,树立师德典型,让广大教师学有榜样,使校园内有正确的行为、舆论导向,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始终洋溢着浩然正气。
再次,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要依靠制度保障。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良性运转的管理机制,如教师的考核评估机制。对全校每一位教师,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估,及时纠正与调整,并将其载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如教师的奖惩机制。对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者,评选为优秀教师,大多给予精神奖励。对不按要求工作、违规违纪的老师进行适当的批评。
教师在一个有正气、有干劲、有规矩的团队之中,必然会受到感染,自觉融入其中,教师的进步是可想而知的。
二、遵循规律,促进全程发展
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性的。作为校长,要善于抓住教师成长的阶段性规律进行培养,这个规律就是125成长规律。一般情况下,一名教师的成长会有这么三个阶段:入职第一年属于激情幼稚入门期;第二年到第五年属于快速跨越成长期;第五年以后属于缓慢平稳成熟期。学校应该根据教师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有侧重地进行全程培训,促进其终身发展。
对于处于入门阶段的年轻教师,应该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经送宝,帮助新教师“洗脑子”;主动牵线搭桥,帮助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大胆启用,给新教师“压担子”;创造条件,为新教师的成长“搭台子”。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迅速地适应工作的需要。
对于处于上升阶段的教师,要给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把优秀青年教师送出去学习交流,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时代信息。回校后,在教师会上谈感受、谈心得、讲收获,让一人学习,全员提高。通过举行公开课和教研会的方式,实现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相互观摩,资源共享。应该鼓励教师冒尖,支持教师的课改实验,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处于平稳期的教师,进入到教学成熟的阶段。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强了,教学手段运用得也驾轻就熟,但同时也会遇到成长的瓶颈。长期的固有模式,会使他们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失去了创新的锐气,有的教师会产生职业的倦怠感。因此,要让研究和思考占据他们的头脑,引导他们从自觉地反思中获得喜悦和成就,教学常教常新。
三、校本研修,提升专业素质
我们总爱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是我更愿意把教师比作参天大树,在为人们遮挡风雨、送来阴凉的同时,自己也能健康挺拔,在无怨无悔中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应该既惠泽别人,又提升自我。应该时时处于一种思考状态,处于一种研究状态。让教师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成长,实现连锁、辐射的资源共生、成长共享效应。
为适应新的形势,我校着力加强和改进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秉承“抓实、抓严、抓细”常规工作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每周按学科章节备课、集体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立足校本资源,广开培训渠道,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三个年级普遍推行三种校本研修的形式:课前研讨、课例研讨、主题研讨。数学组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组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英语组的“如何改变课堂单词教学模式”等主题研讨和理综组、文综组的课前研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校本教研使每位教师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在反思评价中成长。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教师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教向学的转变,死学向探究的转变,单一知识向能力、情感、价值观的转变,封闭的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教师的自我提升意识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干中学,学中干成了教师的自觉行为,他们不再满足于教书匠的生涯,而是走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殿堂,人人承担了课题,人人参与了研修。每学期结集成册的课后反思、教学叙事等随笔文章和在刊物上发表的专业论文见证了教师们立足校本、投身课改的坚实足迹,同时也搭建起教师业务水平提升的阶梯。
四、善待赏识,激发工作热情
教师作为注重精神生活、追求人生价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有当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肯定时,才会觉得付出的劳动值得。教师只有受到尊重,才会坚守讲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引领灵魂向上。原来有可能导致内耗阻滞的消极因素才有可能转化为促成协作互补的积极因素。因此,我以为:和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一样重要的是对教师不同的个性特点和教学风格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引导,要对教师的才能充分地赏识,要学会用事业凝聚人,用感情团结人。
每年元旦,我给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员工都赠送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有我亲笔写下的新年祝语,每一名教师的内容都各不相同,上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比如,我给张静老师写的是:学音乐、教生物、改化学,科科都行;师德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坛先锋。这是一名年轻教师,看后非常感动,工作的热情更高涨了。我想这就是赏识的魅力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校长,无论多忙,都应该深入基层,深入到老师当中。在生活上,给他们以热情的关怀,从老教师子女的升学、就业到青年教师本人的婚姻及子女入托上学,从教师本人的生病住院到家属的工作调动,都悉心帮助,教工的心态思想将更加稳固,营造出一片融洽温馨的文化氛围。
五、书香校园,充盈精神世界
一个不愿意读书的教师,是永远不会有进步的。“三更有梦书当枕”“半床明月半床书”,这应该成为教师书香生活的写照。明月虽然清寒,书却因博大精深而温润着生命。因此,要让校园里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让读书成为教师精神生命的呼吸,让读书成为教师校园生活的基本方式。
营造书香校园,浓厚教研氛围。新教育实验开创者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
教师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学生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共同成长的伙伴,在帮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和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的同时,应更加自觉把读书、写作作为自身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通过阅读经典和随笔写作实现自身人格的健全和思想的完善。因此,通过推进“教师阅读工程”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