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振江
摘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创新能力将成为未来人才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条件。学校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多,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各类实验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就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一、现阶段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学生有畏难心理,做实验时更加注重是否准确的问题;二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匆忙做完实验,忽略了学生的疑难点;三是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教师做实验,学生在下面观察。因此,这样过于形式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和前提,而这一氛围的营造,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和潜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进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预期教学目标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到好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例如,我在教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四五节的《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时,从学生对凸透镜的浓厚兴趣这一特点出发,向他们提问:“你们之前都有玩过凸透镜吗?那么凸透镜呈现出来的图像是怎么样的呢?它所生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焦距有什么关系吗?”等问题。然后鼓励学生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探究,看哪一小组能够快速并准确地得出答案。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进来,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和交流,在实验的同时,分析并记录实验数据。由此快速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与此同时引入新课,与学生进行和谐的互动,取得高效的实验成果。
(2)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评价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都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切忌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和手段。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做实验时,教师需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坚定学好物理的信心。比如,学生在做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密度与浮力》中质量的实验时,学生首先要学习质量的概念,然后通过观察,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接着学习和练习质量单位的换算。在此期间,由于重复的练习与实验,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这时我就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做得真好”“有进步”“换算速度越来越快了”等。学生听到这些话,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期望,越发的有学习劲头。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更能促进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去认识未知的领域。
2.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也就是说,帮助他们学习,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去学习。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主要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真理,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并能够掌握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如果过于循规蹈矩,对知识点只是死记硬背,习惯于通过记忆和模仿获取知识,而不去研究来龙去脉的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设计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思考价值,过于简单具体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因此,注重学术的思维过程,不能够只关注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判断、推理和分析。
3.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
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更有利于他们获取知识和思维发展的空间。新课程初中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例如,学生做《密度与浮力》这一章节中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探究实验,让每一个实验小组配备弹簧秤、细线、小石块、清水等实验工具,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实验。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以及动手实践,更有利于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加强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开展丰富的物理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友湘.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和出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4).
[2]彭大俊.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