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术为课堂插上自由的翅膀

2017-02-04 00:18童皓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创设多媒体

童皓

教学的现代化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早已不新鲜,甚至到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乡村师生而言,这仍是有些遥远的“梦”。不过,农村学校、农村老师仍可有所作为。虽限于硬件、软件诸多条件限制,无法真正一步到位地实现“现代化”,但适度、适量运用技术,反倒可能为课堂恰到好处地实现“锦上添花”。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农村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更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多媒体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从而创设出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可采用如下方法:

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能激荡人的心灵。孔夫子闻《韶》,沉浸其中,竟“三月不知肉味”。农村学生也渴望追求“现代”,同样喜欢音乐,对音乐有着朴素的感悟。针对这一特点,利用CD、mp4等提供的乐曲来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选择音乐时,要考虑到与语文相通,把音乐语言与文字语言沟通起来,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木兰诗》时,在课文的朗读录音中加入古曲《将军令》,激昂奔放的旋律正适合木兰在战场上英勇驰骋;再用轻柔悠扬的曲子表现木兰平民女儿纯朴的一面,乐曲的对比使人物形象得到了完整的展现,学生更容易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这种在课堂上恰当地利用音乐对人心境的感召力,可以愉悦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渲染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技术手段营造的氛围中梦回古代,充分感受文字的魅力。

2.利用图像展示情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但借助于图像却可把作品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图像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利用现代媒体均可如愿达到。静态图像可用实物投影机投影,也可插入多媒体课件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运用多媒体将文章中的优美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一展示出来,并配以清新舒缓的乐曲,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直接感受,再加上他们的现实生活积累和想象的翅膀,名家笔下的春之美一点一点地出现在学生眼前,浮现于他们的脑海中,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与积极投入的情绪高涨。通过鲜明画面和缭绕乐音,再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欣赏品评,学生很容易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积极进行,又能极好地受到美的熏陶。动态图像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如,在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课件中插入闻一多演讲的录像片段,人物那激昂的语调,有力的手势,愤怒的表情,极大地丰富了文字语言所提供的刺激信息,学生受到深深的震撼,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更真切具体地体会演讲中所包含的无尽韵味和深沉情感。

3.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也就有多大。课堂上要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生活,而后才能知道作家的立意、选材、谋篇及运用语言的高明,才能领略作者在文中所表露的感情。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丰富学生的视野。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素材。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素材渠道都可以利用,只要善于发现、积累和运用,资源是无穷尽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反馈信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有效地体会了文章的精妙、感受到美的魅力后,跃跃欲试的动手的心情往往很明显地显露于脸上,及时地调动他们的热情,让他们敢于抒发内心的情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春》的实际教学中,分析完文章的精妙之处后,及时用多媒体播放四小段配乐朗诵的写景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再次感受并体会写作的方法技巧。然后,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写出一段自己最有体会、最想说的话。多数学生完成后,选取部分,用展示平台显示在屏幕上,由学生自己点评,找出优点和不足。这种方式,比传统的命题作文和老师的逐份批改,既省时省力,减轻了老师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效果何止几倍。自己动手,自己点评,自己展示,这些让农村孩子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程密度

由于利用多媒体等手段,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因此,不论从理解或记忆的角度来看,多媒体辅助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使课堂容量、课程密度达到饱和的程度,这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很强的优势。多媒体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有的还能让学生直接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意味着可以接受更多的知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总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生动而又高雅,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情境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习兴趣,使语文的课堂教学一改单一单向地传输,而丰富为全方位立体主动地接受和创造。即使农村学校、乡村师生,也可以借助现代手段实现传统文字的升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非遥不可及的“梦”。

参考文献:

[1]吴辉.论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2(7).

[2]韩小红.多样化的教学技术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J].新校园,2012(1).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创设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