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天宇+姜灏
摘 要:漏窗,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光赋予了漏窗神韵,如同画龙点睛,使漏窗在形式美的基础上更增添了无限的情致美。从观赏者的视角出发进行对比分析,论证自然光影变化下中国古典园林漏窗尺度的合理性。
关键词:漏窗;尺度;光与影;合理性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诞生了数不胜数且极具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元素,其中漏窗在园林艺术中尤为夺目。漏窗之所以韵味十足离不开光影的陪衬,根据光影变化,造园者建造时对漏窗尺度及位置的设置也十分考究,具有十分准确的合理性。
一、漏窗的造型及运用
漏窗,又名漏明墙、透花窗,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一种装饰性极强的透空窗。漏窗同普通窗子一样可大体拆分为窗框和窗格两部分。与其他型式窗子不同的是漏窗的窗框和窗格形态更为灵动、自由、无拘束。漏窗的窗框形态各异,根据其形态可大致归纳总结出三类: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形的窗框、以自然形态为原型的窗框和以人工形态简化形成的窗框。如图1:
由于漏窗主要应用于园内廊、庭、围墙等开敞式空间,一部分漏窗设置在院墙上,院墙高度一般较高,具有私密性,主要起到遮挡作用,这时漏窗高度也会随之增高,人眼通常不能穿过漏窗看到对面景色。在园林内部,窗子的高度通常处在与人体视线平行的位置,使人能轻而易举看到对面景色。相对于窗框而言,窗格便会成为人眼所见整个画面的主要视觉焦点,所以说窗格的形态相对于窗框会更加丰富多样。
二、光影变化对于漏窗影响
光与影不但能通过漏窗渲染园林氛围,而且重点在于能够表现出漏窗造型艺术的同时还强化了园林的内外空间关系,再创了影子所在的另一层空间。园林中多重空间的交叉渗透,才能让人们觉得园林虽小,景致却应接不暇。可见,光的加入,不但时尚地应和了西方近代建筑理论的“流动空间”说,而且与之“四度空间”论也不谋而合。反观我国古典园林的实践,虽没有相关理论的追溯,却更早于西方拥有了这种实践的意识。
(一)光影照射漏窗映出动感图形
漏窗窗格的骨架结构使漏洞形成天然的采光器,引入光线的同时也映现了窗格的构造形式。而漏窗内部结构稳定,映现出的影子短时间内肉眼很难察觉出丝毫变动,但透过漏窗,园中植物随风摇曳,动感十足。光与影配合下所形成的视觉效果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动感图形,影随光动,在阳光的照射下窗外动景影子或大或小、或深或浅,与形态灵动自由的窗体相得益彰。在漏窗因功能、材料、结构的单一而显得刻板、拘束时,加入充满生命力的光影元素,不但美化漏窗造型,并且赋予漏窗动感,在没有生命力的窗子上增添一丝丝灵气,融入自然与人性的味道(图2)。
(二)时间转换漏窗影子千变万化
四季转换,昼夜更替,光影也随之不断变化,不仅仅拘泥于形态的变幻,还增加了颜色的变幻。漏窗固定的构造所产生的落影形象是不可改变的,而落影充满灵性的奇特之处在于,因时间、地点、景色、季节等不同,即使漏窗窗体是一成不变的,落影的形象也会千变万化。
(三)光影色彩对比强化漏窗视觉冲击
光是有颜色的,人们肉眼所见的无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互相叠加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颜色的光线给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冷色静谧,暖色安宁;而相同的光线颜色因强弱不同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三、光影变化下漏窗设计尺度的合理性分析
(一)高度设置的合理性
人眼视觉焦点,在视网膜中心的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2度左右的区域,是人眼成像相对最清晰的部分。其与人眼之间的连线被称为视线,以视线为中轴的27度视觉锥是人眼成像的清晰区域,以连线为中轴的60度视觉锥成像比较清晰。
上文中提到园林内部廊、庭中漏窗窗格的中心位置,恰好在人眼的视觉焦点的位置,其高度的设置符合人体结构。这种高度的设置,一方面使观赏者能够轻而易举且十分清晰地观察到阳光下漏窗的局部,其中光与影更为精致地刻画了漏窗的造型及窗格细部结构,使漏窗在众园林建筑元素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观赏者又能透过漏窗窗格,欣赏到阴影层次更为丰富的园林景致,形成小中窥大的格局(图3)。
(二)距离设置的合理性
在不同环境尺度中人的视觉感受是不同的。人眼在平视情况下,明视距离为25~30m,这是人眼可以看清物体细部的距离,也是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交往的距离。但就园林空间而言,人眼所见的25~30m距离就相对较远了,更多研究指出距离小于4m时可以看清植物等小结构细部,小于9m时可以看清山石等大型建筑肌理。当代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对环境尺度与人眼视觉感受做了详尽的叙述,得出了关于D/H比效应的理论。
根据不同D/H比对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笔者做了以下分析:当D/H比小于、等于1时,观赏者可以置身于光影中并且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光影变化,可看清经光影渲染的漏窗细部及透过窗格后的园景;当D/H比在1-2之间时,观赏者距离漏窗有一定距离,但也可以置身于光影中,对于欣赏漏窗整体造型是十分适宜的位置,同样可以充分感受到光影变化,可以较清晰地看清漏窗造型、结构,以及较清晰地看见窗格后的园景;当D/H比在3-4时,观赏者通常不处于光影中,虽然能观察到整个光影的投射,但对于光影的感受力却相对降低,这时能看清漏窗的整体造型却不能看清窗格细节,空间感反而会逐渐增强(图4)。
四、结语
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每扇漏窗充满中国味道的精气神韵,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经笔者以上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的设置具有十分准确的合理性,从高度到距离上都非常符合观赏者的观赏角度,而我们恰好可以利用光与影的特殊性能,使漏窗的造型进一步完善的同时创造出带有新时代特色的形态,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现代韵味。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曹星渠.基于视觉感受的网师园中部景区空间量化分析及其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13.
[3]戴志中,蒋珂,卢昕.光与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陈炜炫.中国古典园林廊道的视点与视线控制研究[J].大众文艺,2012,(15).
作者单位:
米天,吉林建筑大学
姜灏,中外建筑工程设计及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