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春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策略分析
朱万春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的资源型旅游模式,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茶园生态旅游也受到了广泛的欢迎。这种新型的旅游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满足群众对自然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需求。因此,本文从茶园及茶园生态旅游的特征两方面进行概述,以此探究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策略。
茶园生态资源;旅游资源;茶园生态旅游
茶园生态旅游是指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成为近年来新兴的生态旅游产业。茶园生态资源包括了自然的茶园风光,将其包装成为旅游项目需要以茶文化为背景,运用美学、旅游学以及生态学进行可持续的开发,使其能够吸引游客的观光,以此宣传我国的传统文化,并获得经济效益。因此,该模式具有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以及环保性的特点。这种旅游产业的开发不仅宣传了保护环境的绿色理念,也能够将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宣扬出去,从而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
1.1 茶园历史
茶园,顾名思义,是指种植茶叶的场所。茶叶最早产于中国,三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人工种植茶树的记录。茶园主要是指种植茶叶的地方。我国是个产茶大国,茶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由此可见,我国茶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包括:
(1)粗放茶园。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茶园主要采用传统的栽培技术,例如有性繁殖、点穴丛栽等。此时的茶园对茶树的生长没有太高的重视,任其自然生长。由于茶树缺少营养,没有先进的技术,使茶树遭受病虫草害,产量较低。茶园多是山区的副业,种茶的技术也是依靠祖辈传下来的经验,对茶树的培育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属于小农经济产物。
(2)专业茶园。由于粗放茶园的不足造成了茶叶低产、经济效益较低,茶农开始注重茶园的管理,专业茶园应运而生。专业茶园主要通过集约栽培技术的改良,将茶树集中在一个区域,对茶树进行定期的修理和施肥,并且提高了对病虫草害的治理能力。专业茶园提高了茶叶的生产量,但是仍然存在问题,例如茶树品种混乱等。专业茶园在我国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产生,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并大规模地兴起了以国营茶场和社队(乡镇)茶场为代表的茶园。
(3)优化茶园。为了实现茶园的高产,提高茶叶的品质,茶园进行了优化改革,将专业茶园转型为优化茶园。优化茶园源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为了满足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适应经济产业的不断升级,茶园也形成了以商品质量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发挥茶园的经济效益。对茶园的优化包括地理适宜化、良种适制化、肥料复合化、采摘双适化(可手采,也适机采)、加工科学化、产品优质化、管理企业化和经营效益化,成为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
1.2 生态茶园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绿色食品代表了营养安全无公害的食品形象。茶叶作为重要的饮品之一,其农药残留问题也成为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生态茶园的建设使消费者可以通过人工技术创设茶树所需的生态环境,消费者可以从中观看茶叶的生长。生态茶园采用立体复合的栽培方式,使茶树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从而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茶园利用生物间的紧密联系,使茶树获得生态需求并得到最优化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2.1 优良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
茶园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多位于山区,自古就有“好茶出深山”的谚语。因此,茶园生态旅游区多具有风光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的特点。为了感受大自然之美,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去茶区进行观光。茶叶产于中国,茶区的分布范围也较广,主要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江南茶区以及江北茶区。西南茶区是我国最早的茶区,我国西南地区的地形和气候较为复杂,此地区的茶叶品种多样,主要为大叶种红碎茶;华南茶区位于我国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长年高温多雨,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江南茶区分布在长江以南,山区较多、雨量充足,是我国绿茶的主要产区;江北茶区是长江以北的地区,虽然温度较低,但是茶叶的品质较高。茶区分布较广,利于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的融合开发,从而为茶园生态资源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2.2 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具有悠久的饮茶历史,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茶文化的类型逐渐增多,例如茶道、茶艺、茶诗、茶画等形式的文化内容逐渐形成。这些多姿多彩的茶文化经过推广宣传,逐渐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人们通过旅游来获得精神上的放松,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旅游项目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放松,更加注重精神层次的提升。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符合当今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要求,因此,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3.1 融合茶文化,打造特别茶园的旅游形象
茶园生态资源主要包括茶树自然风光,将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需要发挥茶园的文化背景。茶文化在我国唐代就已经产生,具有悠久的历史。旅游文化的发展必然伴有文化的存在,通过文化的熏陶来获得旅游的精神价值。因此,在茶园生态旅游中需要打造特别的茶园旅游形象,挖掘茶园背后的深层次文化。然后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与茶文化相结合,衍生出新型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独特文化形式。最后突出茶园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例如茶园旅游节、茶文化爱好者协会等等,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或者文艺演出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参与。游客在茶园中可以欣赏到秀丽的山水风光、领略到茶园的文化之美,从而提升茶园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扩大该旅游地区的知名度。旅游形象的确立反过来促进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建设与发展。
3.2 加强对茶园的宣传工作,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效应会将产品更好更快的推广出去,是一种营销策略。茶园生态旅游也是营销商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对于茶园生态旅游来说,游客的口碑是最好的宣传。因此,茶园需要以游客的需求为主,将特有的文化获得游客的支持,从而提高辨识度。例如,茶园可以进行网络营销,通过微信平台、微博等形式进行品牌推广。通过第三方平台推广或者营销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从而使茶园的品牌战略得以发挥。茶园还可以对旅游产品进行促销,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行购买,从中推广茶园的品牌特色。无论采用哪一种营销手段,都需要为游客提供一个正面形象的品牌,使茶园的特色文化得到推广。通过品牌的推广,可以进一步刺激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
3.3 注意茶园内文化设施的修建
茶园的设施是茶园生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在茶园观光时,接触最多的即为茶园的基础设施,包括茶楼、茶亭以及茶馆等。这些文化建筑能够表现出该旅游项目的特色,能够使游客通过视觉的感受获得深层次的文化认知。因此,这些文化设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设施能够反映茶文化的内涵、讲述茶文化的历史、表达茶文化的特点。因此,在茶园中建设此类的文化设施是极为必要的。由于茶楼的占地面积较大,所以项目负责人可以将茶园内土地肥力差的场地进行修建,既能够避免茶园内茶树面积的减少,也能够体现建筑所代表的悠久历史。在茶楼里一定要表现出茶文化的特点,例如茶诗茶画的雕刻和摆设、茶具、茶桌以及茶椅的放置等。茶楼、茶亭以及茶宴楼的修建,既能够满足游客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也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文化场所。游客从中可以进行休息、品茗、交流,使游客能够深入的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
3.4 推动“茶家乐”的开展
近年来,农家乐形式的旅游获得了游客的广泛好评,通过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来欣赏自然风光,并在从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茶家乐”也属与农家乐的一种,游客在茶园中感受生态资源以及文化资源的融合,从中体验采茶、制茶以及品茶的乐趣。在“茶家乐”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茶农可以带领游客一同上茶园采茶,并且介绍茶叶的发展历史以及采茶的方法;其次,茶农可以为游客展示制茶的过程,也可以让游客进行体验;最后,茶农可以教授游客沏茶、喝茶的方法。“茶家乐”的布置需要以古代茶楼为背景,室内的环境既要朴实又要高雅,游客在其中既能够感到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也可以体会到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内涵。“茶家乐”还需要符合农家乐的特点,以美食为主。因此,茶农所提供的食物需要与茶叶有关,例如抹茶蛋糕、龙井虾仁、乌龙茶熏鸡等。游客通过美食可以了解更多有关茶的知识和文化。这种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活动,其价值远高于普通的农家乐。因此,“茶家乐”的开展有利于茶园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建设与发展。
[1]邱海蓉,冯中朝.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01:271-274.
[2]李丽娜.生态观光茶园对产茶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J].农业考古,2013,05:244-249.
[3]黄月玲.基于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桂林刘三姐茶园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20799-20802.
[4]刘玺.生态观光茶园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J].福建茶叶, 2016,03:178-179.
[5]王应霞.观光茶园对产茶区旅游发展推动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 2016,03:183-184.
[6]毛小曼.汉中茶园的旅游开发与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7:58.
[7]郑美花,赵进斌.对北方茶园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现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以巨峰镇“百里绿茶长廊”为例[J].中国市场,2014,51:173-174+177.
朱万春(1978-),男,贵州晴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