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生态规划理念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探究
叶菁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714)
在对城市公园进行设计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融入生态规划理念,充分运用自然景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利用不同区域的水文地质,设计出符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城市公园,以此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就生态理念在进行城市公园设计和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生态规划理念;城市公园;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大多数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发展弊端,迫切想回归大自然,因此,带动各大城市加快了建设城市公园的步伐。城市公园集城市景观、市民休闲、亲水及户外锻炼于一体,同时,具有调节城市小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效应。此外,高质量的公园往往能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也体现出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
城市公园是人与自然的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其景观要素是由森林、草地、花卉、河流、湖泊、建筑小品、道路等组成,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园林生态设计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持续性的综合效益,使传统的城市公园向生态公园转变,满足其在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性和空间性等方面的要求,凸显城市公园的多样性、和谐性、循环性及高效性等特征。
在城市公园的建设中,生物多样性能够使其更具备吸引力,而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在生态规划理念中,有很多反映生物流、景观结构之间联系的原理,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规划城市公园时,注重对其美学价值与环境价值的保护,我国很多城市公园的土地利用形式存在多样化,如居民用地和农田等,景观易受人为干扰。不仅如此,一些自然干扰也在影响着森林的健康,例如,火灾、病虫害、暴风雨等,因此,要利用生态规划的理论对城市公园进行合理规划。
城市公园景观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程度,而且水文、地形、植被、气候等条件多变,为了使旅游质量和旅游安全得到保证,需要寻找适合的场地与合理的规划开展游憩项目。
为了保证城市公园的环境,首先需要控制的是污染物的扩散,而污染一般以固体垃圾污染和水污染为主,一些靠近城市或工业区的城市公园还有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基于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生态规划理念提出了通过利用廊道、缀块边缘过滤各种污染物和噪音的办法。
要在城市公园的规划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首先要满足生态种植的要求,需要优先选择本土和生命力顽强的植物,适当引入外来成活率高的植物。种植的过程中,合理配置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保证其健康的生长态势。尊重植物生长、发展的规律,既要体现出公园的整体性,也要适当突出植物自身特点,形成万紫千红的多彩景观,通过合理的规划布置,使森林具备观赏价值的同时,更体现出生态特性。
虽然现代化的城市公园多是由人工进行规划配置,但必须尊重其自然属性,以绿色环保为准则。因此,对于城市公园的生态建设一定要重点营造自然场景,不断扩大绿地面积,优化植被,如此才能更好地将生态理念融入公园规划中。可以在水体周围种植树木,也可以在道路周围营造防护林,保证生态效益。规划时要做到与自然协调发展,尊重自然发展态势,不能人为打破生态平衡。
在进行城市园林规划的过程中,要注意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众所周知,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土地使用面积日益紧张,因此,对于树木的栽种和绿化要有条理、有计划地展开。通常结合疏林和草地造景是最理想的野营地,在地势低平的位置,种上各色植物、花草,能够极大提升观赏价值。在人们活动频繁的区域,选择的草皮应具备观赏价值,且生命力顽强。
总而言之,对城市公园规划的过程中,应充分融入生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地方色彩,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且在实际操作中要加入环保和节能的理念,使得城市公园在发挥其景观、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发挥其强大的生态效益,建立集自然生态保护与涵养、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1 陈世清,涂慧萍,唐志蕴.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策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4(2)
2 吴泽民,吴澜.城市森林与城市森林游憩[J].中国城市林业,2006(6)
3 刘扬.城市公园规划[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舒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