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辉 吕红锦 刘清海 严光军
(河南省辉县市林业局河南辉县453600)
杨扇舟蛾和杨叶甲的发生与防治
杨黎辉 吕红锦 刘清海 严光军
(河南省辉县市林业局河南辉县453600)
本文通过对杨扇舟蛾和杨叶甲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的详细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杨扇舟蛾;杨叶甲;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
杨扇舟蛾和杨叶甲是杨树的主要虫害。杨扇舟蛾的幼虫食害叶片,常大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全部吃光,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杨叶甲的幼虫和成虫均食害叶片,危害毛白杨的主要是幼虫,经常群集于叶背蚕食叶肉,被害部分干枯,使叶脱落。
又名白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林业害虫。杨扇舟蛾分布范围广,繁殖力强。幼虫食害叶片,常大发生,严重时把叶片全部吃光,对树木生长危害严重。
1.1 形态特征。卵扁圆形,初橙黄色,孵化前为暗紫色。蛹长13~18mm,褐色,尾端有分叉臀棘。茧椭圆形,灰白色。老熟时体长35~40mm,头黑褐色,身上有淡褐色细毛,胴部背面灰黄色,亚背线墨绿色。成虫体长13~20mm,翅展28~42mm,身体灰褐色,头顶有1个椭圆形黑斑。前翅灰褐色,具灰白色横带4条,顶角处有三角形棕褐色斑纹,斑下方有褐色小点。后翅灰白色,中间具一横线。
1.2 生活习性。在河南地区,杨扇舟蛾每年发生3~4代,以蛹越冬。3月中旬成虫出现,5月上旬为盛期,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开始化蛹越冬。卵期第1代约14d,其余各代约8d。各代幼虫期多在20d左右。成虫在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不活动,多栖息于叶背面,夜晚出来活动,有趋光性。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少数产于叶表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亦有少数散产的。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静息时头朝一个方向,排列整齐;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包,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则昼夜取食,直至虫苞干枯后,幼虫仍在其中隐居;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危害,幼虫的食量随虫龄增大而增加;5龄幼虫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在卷叶包内吐丝结茧化蛹,除越冬蛹外,最后一代幼虫老熟后,多沿树干爬到地面,在枯叶、墙缝、树干旁边,粗树皮下、地被物上或表土内结茧化蛹过冬。
1.3 防治措施。一是人工防治。杨扇舟蛾多发生于苗圃幼树和幼龄林,根据初龄幼虫吐丝结苞群集的习性,及时摘除虫苞。二是利用天敌。舟蛾赤眼蜂、伞裙追寄蝇等对抑制杨扇舟蛾都有一定的作用。保护卵期寄生蜂,人工采集卵块,待寄生蜂羽化出蜂后再杀灭卵块。卵期释放赤眼蜂有一定效果。也可利用白僵菌、青虫菌和苏云金杆菌防治。三是化学防治,在幼虫危害期,控制1~2代幼虫,不使其扩大成灾。幼虫1~3龄时可喷洒或3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等,均有较好杀虫效果。
又称杨金花虫,属于鞘翅目、叶虫甲科、叶虫甲属林业害虫。其幼虫和成虫均食害叶片。危害杨树的主要是幼虫,经常群集于叶背蚕食叶肉,被害部分干枯,使叶脱落。
2.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2mm,略呈椭圆形,体黑色,前胸背板带有蓝色金属光泽。鞘翅呈红色或橙黄色,末端有一黑点。卵初为黄色,后变橙黄色,长椭圆形。老熟幼虫体长约15mm,头部及足黑色,体污白色,略带黄色光泽,背面有黑点两列,侧面有黑刺状突起。
2.2 生活习性。杨叶甲1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次年春季取食嫩叶,并在叶背交尾产卵,卵排列成块状,卵期7~10d。7月间孵化的幼虫危害叶片,幼虫在叶片取食时间约1个月。老熟幼虫以尾部附于叶片上或小枝上悬垂化蛹。成虫于8月出现,取食叶片,以后在枯枝落叶层内或2~4cm深的土内越冬。
2.3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防治。人工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减少该虫危害;人工摘除卵块,并于早春成虫上树危害前,利用其假死性捕杀成虫。二是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蛹体内寄生小蜂等天敌,减少虫口密度。三是化学防治,选用杀螟松1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600~800倍液、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洒,对防治成虫、幼虫都有较好的效果。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毛白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3]马万青.杨扇舟蛾生活习性及防治[J].安徽林业科技,2005(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