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 王炳辉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湖北430068)
湖北农村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可行性研究
黎明 王炳辉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湖北430068)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湖北省农村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开发新型产业扶贫模式的重要措施。立足于当前分布光伏产业项目发展现状及推广障碍,对湖北农村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湖北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政策建议
在能源短缺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光伏分布式发电依托太阳能资源,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减少了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更是极大地缓解了当下严重的环境压力。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未来的能源建设方向,在广袤的农村区域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充分地利用了农村闲置的屋顶资源[1],在促进农村能源结构升级的同时,更是通过调整产业发展的方式实现了农村精准扶贫[2]。因此,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农村区域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针对性制定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意见。
分布式发电有别于传统集约式发电,主要指以满足特定用户需要并能配合现有电网系统经济运行,在既定现场或者是邻近区域采用规模较小的发电机组的产能方式[3]。作为分布式发电的一种形式,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以用户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且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其特点在于规模相对较小,设备及运行相对简便,生产过程中对资源需求较少且环境压力较小,但受气候特别是太阳能资源的限制。
湖北省(地理位置N29°05′~33°20′、E108°21′~116°07′)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第III~VI类地区,年均太阳能水平辐照在4200~5400 MJ/m2之间,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1]。当前,太阳能发电装置成本大概为1万元/千瓦,根据湖北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户初期投入资金4万元,完成4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以1元的固定电价出售给电网,政府补贴0.10元/度,补贴时长5年,则25年总收益约为53.04万元,结合相应的补助政策,农户可以在9~10年期间收回投资,同时也节约了生活能源消费支出。
分布式光伏发电依托太阳能资源,发电设备维护简单且不易损坏,适用于农村、牧区、山区等无人值守的特殊环境。因为分布式发电的发电源头各自独立,在一定情况下弥补了大规模用电安全稳定性的不足,可作为集中供电方式的重要补充。运行过程中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且替代了传统的火电消耗,进一步减轻了环境压力,同时通过自产自销、余电上网的生产模式,有效降低了输电线损。但由于需要建立配套逆变及配电设施,因此需要支出一定的土建及安装成本投入[3]。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能源,满足气候变化条件下能源结构调整的发展要求,国家在技术、财政及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推广,并取得了一定效益。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农村区域尚未完全展开,公众对其运作及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可能因为占地等既得利益的顾虑阻扰光伏发电项目推广与建设进程。此外,由于广大农村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村既有建筑前期缺乏光伏发电设备安装所需的承重能力,分布式光伏发电面临上网困难,余电难以存储等困境广泛存在,农民也难以得到可见的实惠,因而导致参与积极性降低[4]。当前,虽然政府对光伏发电电价补贴力度较大,且光伏发电收益周期可以长达25年,但初期投资成本比较大,而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因此难以大面积推广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
光伏式分布发电是政府和社会力推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向,但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给方式,不论是并网调配技术,还是发电效率及储能技术等都有待发展。光伏发电的地区差异较大,日照时数、太阳仰角、日照强度等因素均能影响光伏发电效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光伏能量输出密度,对当地的配电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随着相关技术体系的发展成熟,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发展成为光广大农村地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将农村资源与未来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可以预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湖北农村中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推广价值。因此,针对农村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特点,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跟进相关规范,加强政策及财政的支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科研机构及实力企业的全面进入,逐步完善产业链,全面拓宽市场需求,实现光伏产业发展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双赢局面。
[1]黎明,杨庆华,皮琪力.湖北山地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效益分析[J].应用能源技术,2016(10):50~52.
[2]黎明,杨庆华.太阳能产业扶贫在云南省农村扶贫工作的作用及建议[J].中外企业家,2016(08):29~32.
[3]丁文博.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188.
[4]梁云,杨小天,郭亮.我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02):73~7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JY016);国际合作项目(WWFPO3050);湖北省社科联思想库项目(HBSXK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