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2017-02-03 00:52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刘娜
河南农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空秆玉米螟籽粒

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 刘娜

河南省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 刘娜

玉米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但由于受阴雨、光热条件不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玉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种植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想提高玉米产量水平,就要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一)播期偏晚

近年来,由于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青年农民由于外出务工,劳动力减少,对玉米的播期不重视,收完小麦之后不能及时播种玉米,导致玉米的播种时间偏晚,生育期缩短、积温不足,收获时玉米成熟度不足,影响玉米产量的继续提高。据试验观察,6月10日以后播种,每晚播1 d,玉米产量下降10%。

(二)盲目加大种植密度

近几年,由于密植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市场上的推广,导致许多农户盲目加大种植密度,产生密度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导致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极容易发生玉米倒伏、空秆、秃尖、缺粒等现象,造成玉米的减产。

(三)盲目施肥

目前,豫北地区农民逐步青年化,对玉米施肥重视不足,总是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这种施肥方式虽然比较省工,但已经不能使玉米的产量继续增加,还容易造成肥料的浪费以及后期玉米脱肥早衰,从而造成玉米的产量下降。

(四)管理不科学

不能合理施肥浇水,尤其对高产田块不能掌握玉米的3个需肥临界期和蹲苗加灌溉相结合的技术。

(五)除草剂使用不当

不能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和用药量,加之喷药量不匀,导致药害产生。

(六)对病虫害防治不重视

目前,豫北地区的农民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不重视,对玉米的虫害就防治2~3遍,而且均采用喷雾的防治方法。而在喇叭口期喷雾防治玉米螟,由于药效短,防治不彻底,在后期极易产生玉米螟蛀心等现象发生;对玉米的大小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褐斑病等病害仅防治1遍或不防治,直到玉米发生病害的时候再去治病,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对玉米病害的防治时期掌握的不好,以至于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二、管理对策

(一)适期抢墒播种

在生产中,首先要选择高产、稳产、多抗、广适的玉米品种,播种是一个重要环节,夏播玉米时间一般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夏播玉米应掌握在麦收前3~5 d麦垄套种的种植方式,延长玉米的生育期,也可在6月10日前收获小麦后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抢墒播种,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二)分期追肥

玉米生长过程中,有3个需肥量较大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即第1次追肥33.3 cm高,第2次追肥正齐腰,第3次追肥出毛毛(吐丝)。玉米的一生中,对氮素消耗最大,钾肥次之,磷肥较少,玉米生育期间的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使用磷肥、钾肥。在玉米的这3个时期追肥,刚好可以满足玉米生育期间的需要,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防倒伏

玉米留苗密度过大,在茎秆伸长时肥水管理不当,植株徒长,容易造成倒伏,影响产量。管理对策:注意根据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保证生长期叶片有足够的阳光,使植株粗壮,增加抗倒伏能力。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相结合,增加玉米植株的抗倒性。也可以应用化控技术,在玉米抽雄前7~10 d,每667 m2用25 mL化控剂,对水喷于叶片顶部,注意不能全株喷洒。

(四) 防空秆

营养供应不足,比例失调,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要求,或密度过大,光合作用弱小或氮肥过多,磷素不足,缺钾等都会造成空秆。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防治方法: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选择相应的种植密度,要适时适量供应养分和水分,以利果穗分化发育,玉米抽雄前15 d开始进入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时的土壤含水量若低于80%,应立即浇水,以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雌雄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同时应在施肥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结合。苗期要增施磷肥,一般每667 m2施6 kg磷酸二铵作种肥,以便促根壮秆,玉米拔节前施入追肥的1/3,每667 m2施6~10 kg尿素,在大喇叭口期施入追肥的2/3,每667 m2施12 kg尿素,抽雄期看苗适当补施叶面肥。对过密或弱株要及时拔除,以降低空秆率。

(五)防缺粒与秃尖

土壤中缺少磷肥,植株在孕穗开花期如果糖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分裂受阻,穗顶会溢缩,花丝伸长也会减慢,影响自然授粉,就会导致秃尖甚至空穗。土壤如缺钾,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受阻,籽粒淀粉也必然少。或早期遭受虫害、风害致使株苗运送养分不足,或开花期遇雨,花粉受精受阻等都会造成秃顶、瘪粒或空粒。防治方法:要防治病虫害,及时防治蚜虫。多施磷钾肥。在抽丝时遇天旱,要及时浇水和灌溉。

(六)防治病虫害

目前,豫北地区的农民对玉米的病虫害防治不太重视,总认为玉米生育期间没有什么病,只是防治2~3次虫害而已,对玉米螟的防治大多数采用喷雾防治的方法,这种防治方法虽然比较省工,但药效持续时间短,防治不够彻底,很容易对玉米造成危害,远没有丢心的效果好;而对玉米的纹枯病、大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瘤黑粉病、粗缩病等病害的防治不重视,很多农户没有防治意识,等到发病时再去治病已经对玉米造成了减产。玉米病虫害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苗期注意防治蓟马、蚜虫、麦秆蝇、灰飞虱等害虫,方法是麦收后及时用40%氧化乐果或50%甲基1605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玉米播后苗前,每667 m2用乙阿合剂 200~250 mL,对水 40~50 kg土表喷雾或出苗后玉米2~4叶期均匀喷雾,灌溉后喷施效果更好。喇叭口期丢心防治玉米螟,后期重点防治大小斑病、褐斑病等病害。

(七)适期收获

近几年,豫北地区大多数农户都等不到玉米成熟就开始收获。据调查,大多数农户收获偏早,收获时玉米籽粒的乳线仅走到了一半,而玉米的成熟标志是:苞叶发黄,籽粒乳线消失,黑色层形成。玉米收获后,秸秆应及时还田,以培肥地力。

猜你喜欢
空秆玉米螟籽粒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机收玉米杂交组合的品种特性研究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玉米空秆病发生原因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