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窑烈火下的如玉影青

2017-02-03 01:55程丽娟
景德镇陶瓷 2017年6期
关键词:秘色定窑越窑

/程丽娟

影青瓷创烧于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在北宋中期之后走向繁荣,在当时被叫做“青白瓷”,现如今除了被叫做“影青瓷”,还被叫做“隐青”或者“映青”,是宋代景德镇窑最著名的产品。

景德镇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据资料记载,景德镇窑是在唐武德时期始烧的。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宋真宗景德元年时期由于影青瓷的制作精美优雅而名声大噪,得以皇帝赐年号而改名“景德镇”。景德镇自汉代开始烧制陶器,从东晋开始烧制瓷器,距今1700多年。景德镇不仅制瓷历史悠久,而且还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陶瓷之所以精美绝伦,离不开这里优质的高岭土。景德镇的高岭土生产出的陶瓷,代表着中国陶瓷制品的高端水平和上等品质。

景德镇窑的烧制形式也是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的陶瓷烧窑可分为三大类:一个是龙窑,也就是倾斜式隧道窑。窑呈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龙窑自商代至明清时期南方地区多有砌筑。明代以前,南方各产瓷区,如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和湖南等地均广泛采用。到2013年为止中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部分地区仍保留有少数龙窑。第二种是阶级窑,就是一种倾斜式冷底多室窑,阶级窑是由龙窑逐步改进而来的,以福建德化地区出现最早,也最著名,大约在明代首创于中国福建德化,故又称为德化窑。日本瓷窑受德化阶级窑影响很大,并把其称作为“串窑的始祖”。还有一个就是景德镇窑了,它是一种平焰窑。景德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蛋形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效果良好,可装烧高火、中火、低火的瓷坯。

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以湖田窑烧制的最为著名,其次有湘湖、杨梅亭、柳家湾等窑。从当时的造型方面上看,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等。在北宋制作初期,器物造型多承袭晚唐、五代遗风,器型低矮,圈足宽大,唇口及壁都较厚。为防止烧时变形,因此在器物口沿下常留有一道厚纹,这种做法至今尚存,俗称“撑口泥”。也有的器型仿金属器,如瓜棱形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盘碟腹壁的棱线及碗、盘多作花口五出或六出等。从宋真宗开始,“影青瓷”开始流行,并且大量地烧造,器型渐渐丰富了起来,其中最多的还是盘碟碗,较多见的还有盆、炉、钵、罐、盂、盏托、盒子、注子、注碗、盘盏、台盏等。器型特色为广口小底,圈足窄而高,器壁弧度加大,胎体多上薄下厚,与前一时期的厚唇形成鲜明对比。

从装饰方式上来看,多为刻花、划花、印花或者堆塑。北宋早期的影青比较简约,一般没有纹饰或者有少量的划花和印花,纹饰有蔓草纹和水波纹。到了中期以后纹饰开始显得繁杂,大量地运用刻花和划花的技法,常见的有菊瓣纹、莲瓣纹、石榴花、芙蓉花、萱草纹、云龙纹、龙穿缠枝花、缠枝莲纹、缠枝菊花、缠枝牡丹、凤穿牡丹、婴戏牡丹、海浪纹、海浪五鱼纹、水波双鱼纹、莲塘双鱼纹等等。但是尽管与前期对比纹饰算是比较繁杂,影青瓷的整体纹饰风格还是构图简练,给人以雅致清爽的感觉。

从釉色表现上来看,影青瓷的釉色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莹润精细,晶亮透彻,所以又有“饶玉”或者“假玉器”的美称;其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的影青瓷最为大量。另外,影青瓷釉中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的彩种,人们称为“点彩”。北宋时点彩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彩色有非常明显的浓淡区别,中心处最浓,呈铁斑色。影青是釉料中含有少量铁分经过原焰烧成而呈现的色调。古代景德镇的瓷釉配方都是石灰石为主要助熔剂,石灰釉的特点是氧化钙含量在0.600分子当量以上时,即使釉用原料中铁的含量很少,经过还原焰烧成也会产生一种浅青色调,所以影青是当时景德镇常用釉料配方及一定的烧成条件下必然产物。

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影青瓷的出现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趋势下合乎逻辑的发展。北宋时期青白瓷的基本特征是胎质细密,呈白色,透光度好,光泽性强,流动性较大,釉色青白,最好的呈色如天青稍淡,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则呈水绿色。北宋偏早的一些器物积釉微泛黄色器型多见盘、碗等日用器皿,还有瓶、壶、盏托、注壶、枕、油盒等,油盒底部多有“吴家盒子记”、“段家盒子记”等标记,均为阳文直书,此外尚有“蓝”、“朱”、“程”等共计14家。南宋中期以后,景德镇受定窑影响采用复合支圈覆烧法,盘、碗的口沿也形成“芒口”。此时胎质比以前稍粗,在造型上南宋前期与北宋相似,主要有斗笠碗、平底碟、弧壁浅盘等南宋中晚期碗演变为撇口弧壁形。在装饰手法方面,南宋早期多为刻花、划花,内容以牡丹、荷花等花卉为主,也有婴戏。晚期印花比较多,图案层次也比较多,构图繁缛复杂。宋代景德镇的影青瓷由半透明的釉,发展到半透明的胎,这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由于青白瓷制作的丰富经验,为以后青花瓷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影青瓷发展很快,1983年创烧的青花影青瓷,这一成果轰动瓷坛,引起国内外客商很大兴趣。产品获轻工业部和江西省的优秀产品奖。青花影青瓷集传统的青花、影青、刻花于一体,使幽倩素雅的青花,晶莹剔透的暗刻花纹以及白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衬托,交映生辉。

作为青白瓷,影青与很多品种的瓷器有着不同程度上的相似,常常会有很多人将他们混淆。比如宋代定瓷和唐秘色瓷就是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既紧密相连又各具特色。

比如影青和定瓷的相同之处:影青和定瓷实质上都属于青瓷范畴,都是宋代的著名窑系的代表产品,影青瓷在南宋时受到定瓷影响还逐渐推广了定窑的覆烧法。不同之处:在色调上,定窑是一种乳酪样或牙白色的乳白,影青则是一种青白中带有一点深浅不一的浅湖色。在透明度上,定窑釉呈乳溺,透明性差,影青晶莹润彻,透明性强。又如秘色瓷和影青瓷的区别。秘色瓷瓷如其名,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的瓷种,是中国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的意思是“药粉配方”、“釉料配方”。故所谓“秘色”即“保密的釉料配方”之意。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实质上,秘色瓷就是越窑青瓷的一种了,创烧于唐、五代之际。越窑的产地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一带,原为古代越人的居地。越窑自东汉开始生产,中经三国、两晋、南朝、唐一直到宋,是我国南方青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三国时越窑产品胎质坚致细密,胎骨为淡灰色或淡土黄色。釉层均匀,极少流釉。和影青瓷一样,他们都是属于青瓷,都是所属窑系的精品代表。与影青瓷相比,秘色瓷的釉色要偏黄偏绿一些,并且透明度没有影青瓷高。宋以后,南方景德镇窑、北方定窑、耀州窑的兴起,取代了越窑的地位,越窑逐渐衰落终于停产,越窑青瓷和秘色瓷也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影青瓷在宋代的地位如此之高与宋人的尚玉之风密不可分,影青瓷对整个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至今仍以其明澈青翠的艺术风格在市场叱咤。

猜你喜欢
秘色定窑越窑
越窑青釉直颈瓶
定窑剔花技艺浅析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清单
“揭秘”秘色瓷 从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秘色瓷说起
宋代定窑白瓷鉴定诀窍
唐代定窑“装饰纹”探秘
定窑
青瓷出越窑
新时代背景下秘色瓷文化品牌打造对策研究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