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刚
(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促进葡萄果实着色的措施
张伟刚
(石家庄市林业管理站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葡萄商品果的内外品质主要涉及果穗整齐度、果粒大小、果粒均匀度、果实色泽、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因素。果实色泽是评价葡萄浆果品质的重要指标,决定葡萄果实色泽的主要色素是花色素。影响花色素形成的因素很多,品种、栽培技术、光照、温度、激素、营养积累等都能影响花色素的合成。
1.1 品种问题。葡萄果实着色的难易与品种特性有关,由遗传基因决定。大多数品种在正常栽培及散射光条件下都能正常着色,但有些品种需要直射光才能充分着色,例如红地球、红芭拉多等。
1.2 光照强弱。光是花色素合成的诱导因子。无光照或者弱光照的葡萄果实虽能够成熟,但难以合成花色素;当葡萄果实接受光强为自然光强的70%以上时,才能完全着色。
1.3 温度影响。碳水化合物是花色素合成必备的物质前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叶片光合作用越强,碳水化合物积累越多;而在夜间,温度越低,叶片呼吸作用越弱,消耗越少。昼夜温差越大,碳水化合物积累量越多,越有利于葡萄果实着色。
1.4 营养积累。糖是花色素合成的原料之一,正常情况下,葡萄果实中花色素的含量随着含糖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果实着色与钾含量成正相关。葡萄超产栽培、果穗过大、果粒过大时,会影响葡萄着色,延迟成熟。
1.5 水分因素。水分与花色素的合成与分解关系密切,并与温度因子共同作用影响花色素的含量及稳定性。果实成熟期灌水或降雨过多,致使果肉细胞含水量上升,会降低糖度、酸度和花色素的浓度,从而使果实着色变差。
1.6 植物激素。乙烯可以调节花色素合成的生理生化过程,从而促进果实着色。另外葡萄在成熟阶段,较高含量的脱落酸可刺激乙烯的生物合成,促进果实花色素的合成与积累。
2.1 科学施肥。春季少量施用氮肥,能明显促进枝叶生长。在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要控制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促进果实的膨大与转色;这个时期还要补充微量元素。果穗采摘后每667m2开沟施入有机肥3~5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树体营养积累水平。
2.2 合理控产。葡萄挂果越多着色越差,果实成熟越晚。一般情况下,生产园每667m2产量控制在1 500~2 000 kg,并结合产量指标确定留芽量、留枝量、留果穗量,确保负载合理,果穗着色正常。
2.3 改善外在栽培条件。在果实的转色期、成熟期,要控制浇水量,土壤不过于干旱不浇水,若遇到大雨要及时排水。采摘前10 d左右,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摘除果袋。晚熟品种可在浆果成熟前30 d铺反光膜,可增强叶片和果实的光照。另外,摘除枝蔓基部3~5片老叶,可增加通风透光。
2.4 结果枝环剥。在果实硬核期,对结果枝的果穗下部进行环剥,环剥宽度0.3 cm;也可用22#钢丝直接勒结果枝的果穗下部,促进果实上色。
2.5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葡萄果实着色着色15% ~20%时,单独或两两混合用400~500 mg/L乙烯利、150~200 mg/L脱落酸、100~200 mg/L茉莉酸丙酯喷施或浸蘸果穗,可促进果实着色、提早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