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甫珍,喻梅,张茜
(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徐州 221018)
藕田养鳅生态种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
王甫珍,喻梅,张茜
(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徐州 221018)
江苏省徐州市水产站从2012年承担省《泥鳅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以来,徐州地区的泥鳅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泥鳅与藕田立体种养殖更具有地方特色,现有养泥鳅藕田面积8 500 m2。藕田养泥鳅是依托藕田湿地环境形成的藕鳅复合生态种养殖系统,藕田为泥鳅提供生活场所和栖息场地,同时为泥鳅提供水草、昆虫以及底栖动物等各种优质饵料,促进泥鳅的快速生长;泥鳅在藕田中活动、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增加水体的溶氧,还能清除藕田中的杂草,降低生产成本。泥鳅吃掉了莲藕的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的用量,且泥鳅的粪便作为有机肥,为藕田增加肥力,减少了化肥的投入量,提高莲藕的产量和品质。藕田套养泥鳅是把种植莲藕与泥鳅养殖结合,实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生态平衡,所以藕田套养泥鳅是一个生态、立体、高效的综合种养殖模式。
1.1 藕田的选择
养殖泥鳅的藕田避风向阳、水源充足,地势平坦,进排水方便,保水性好,能防洪防涝、底质肥沃多腐殖质,符合水产养殖用水标准。藕田四周加高加固,每块藕田设高灌低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分设在藕田两端,进排水口周围设有围网围栏防止泥鳅逃逸。
1.2 藕田的建设
1.2.1 渔沟建设每年11月底藕田开采后修整田埂,藕田内保留淤泥厚0.05~0.10 m,其余清除,晒塘冻土。田块四周挖一道围沟,沟宽1 m、深1 m,另在田块中间开挖“十”字沟通向围沟,沟宽0.5 m、深0.8 m,环形沟和田间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0%。另外,在田埂的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0~1.5 m3的水坑,水坑与田沟相通,主要是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和化肥及藕田晒田时作为泥鳅的栖息场所,同时又便于开采莲藕时不惊动泥鳅,以及收获泥鳅上市时方便操作。
1.2.2 防逃设施藕田四周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0.5~0.6 m,水深控制在0.2~0.3 m,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要在田埂四周用网片或塑料做好防逃围墙,围墙高出池坎0.3 m,埋入地下0.3 m,防止泥鳅钻洞逃逸。
1.3 藕田的消毒
放养前10 d,将莲藕田水深控制在0.1 m左右,采用生石灰100 kg/667 m2溶水后全田泼洒。消毒5~7 d后进行换水,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以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2.1 莲藕的选择
藕种是鄂莲5号,该品种抗逆性强,早熟、藕型肥大,皮白肉脆,商品性好,产量高,可提早上市,增加收益。
2.2 莲藕的栽种
在气温回升到15℃、地温达12℃以上时,在藕池0.1 m深处栽种莲藕,每年清明节开始栽种。行距1 m,株距0.5 m。藕种用量500 kg/667 m2,芽头1 500个。藕种选择藕头饱满、顶芽完整、藕身肥大、藕节细小、后把粗壮、色泽光亮、整齐一致、无畸形、无病虫害的完整莲藕。
3.1 放苗前的准备
放苗前7~10 d,田沟中注水0.5~0.6 m,后每667 m2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50 kg,培育饵料生物。泥鳅生长需要水质清新、含氧丰富的环境,对农药比较敏感,所以藕田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严格控制农药用量。
3.2 鳅苗放养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泥鳅种苗。待藕池药性消失、池水转肥后即可投放鳅种。鳅种在莲藕种1个月后投放,每667 m2投放规格300~400尾/kg的鳅苗40~60 kg,在投放前,鳅苗在3%~4%的食盐水中浸洗8~10 min。鳅种投放尽量提前,使鳅种尽快适应藕田环境,早摄食早生长,相对延长其生长期。
4.1 施肥管理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水中的小型动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其喜欢吃的食物。藕田套养泥鳅一般不投喂人工饲料,泥鳅的主要饵料来源于天然饵料。所以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尤其重要,藕田多施基肥,少用化肥。根据水质肥度进行合理施用追肥,主要是腐熟的有机肥,施追肥时一次施用量不宜过大,做到能够满足莲藕的生长,使田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又不影响泥鳅的生长为宜。
4.2 水位调控
藕田水位的调控要做到既满足莲藕的生长发育的需要,又适宜泥鳅的生活、生长的需求,因此在不影响莲藕生长的前提下尽量提高水位,尽可能给泥鳅提供一个较大的生长和生活水体空间。一般根据季节变化来调整水位,水位过浅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要及时更换新水。换水后水位要保持相对稳定,田水的透明度可保持在0.3 m,pH值在7.0~7.5之间,溶解氧≥5 mg/L。
4.3 防逃、防敌害
藕田养殖泥鳅,首要做好防逃工作,否则将会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要坚持每天巡塘,发现田埂垮塌、拦鱼网片破损或被渣土堵塞要及时修复或排除。下大雨涨水时更要勤巡塘,防止田坎漫水、垮塌、拦鱼网被冲坏、堵塞等。泥鳅的敌害有老鼠、水蛇、水鸟等,应严防它们进入养鳅的藕田中,要想方设法进行驱赶。
4.4 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田一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看防逃设施完好程度,田埂有无漏洞、漏水,发现要快速处理;二看水位水色情况,定期测量水温、pH值等;三看泥鳅生长摄食、活动情况;四看鳅病、敌害侵袭情况。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用药或不用药,提倡健康养殖。夏季高温季节每隔20~30 d,每667 m2用生石灰10~15 kg加水调配成溶液后全藕田泼洒1次,起到消毒防病的作用。
6.1 综合种养,抵抗市场风险
根据这几年徐州地区种莲藕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单独种藕每667 m2纯利润4 000元左右,藕田套养泥鳅每667 m2可增加收入1 500~2 000元。最近由于市场波动泥鳅价格相对较低,但莲藕的价格又较高,所以藕田养泥鳅每667 m2纯利润仍能达到6 500元,比单独种藕或养鳅效益高且相对稳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6.2 生态种养,提高产品质量
藕田套养泥鳅,泥鳅规格整齐、个体肥大,生长速度快、平均规格在50 g左右。泥鳅是杂食性,摄食藕田中的害虫,藕又能及时将泥鳅的残饵及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另外泥鳅昼夜不停地活动能改良藕田的底质,藕田的环境又适合泥鳅的生长,它们之间既互相预防病害,又促进生长。莲藕品质优良,泥鳅为名特优水产品,整个种养殖过程不投喂任何人工饲料,所以产品安全可靠,品质一流,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品质。
6.3 节约土地、降低生产成本
将莲藕与泥鳅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立体开发,发展生态种养殖,虽然藕田面积减少(开挖环形沟约占藕田面积的10%),但没影响藕的产量还能促进泥鳅健康快速生长,主要是因为泥鳅充分利用藕田水体、土地、溶氧、光照、热能和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同时利用生态原理使生态系统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得到循环利用,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药物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6.4 藕鳅套养,创新养殖模式
藕鳅套养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融合,开拓创新一种养殖新模式,丰富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增强优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激发渔(农)民积极性。藕鳅综合种养是一种集约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6.5 种养结合,调整产业结构
藕鳅综合种养以莲藕为中心,以泥鳅养殖为主导,以生态安全为保障,以产业发展为推动,种养殖有机结合,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实现了渔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渔业发展目标,对推动经营规模化,调整结构产业化,优化种养制度化,对发展生态、绿色、健康、高效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7-01-21)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