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
直面挑战 抢抓机遇新形势下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王文彬
日月刷新年轮,山河见证征程。回首2016,渔业高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大旗,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优化渔业结构,着力促进渔业绿色发展,着力提升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拓宽渔民增收渠道,渔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一路上,有艰辛,敢担当,经砥砺,更有为,走过的2016,厚重而丰盈。展望2017,任重而道远。新形势、新政策,新机遇、新挑战,呼唤开拓创新,呼唤工匠精神,呼唤励精图治,呼唤绿色振兴。广大渔业从业人员务必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紧紧围绕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现代化建设。
1.渔业基础相对薄弱。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科技推广和渔业机械化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但与农田水利林业投入规模比相形见绌,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也相去甚远,更要命的是,无论是大旱之年,还是洪涝之时,政府在利益取舍方面,渔业要让位于农田水利和防讯抗旱,渔业基础设施最易受伤,也最伤不起。
2.渔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当前渔业多以单家独户分散的小农经营为主,产业低度化、同质化、无序化竞争相当严重,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服务能力弱、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另外,产业融合度低,水产业链还不完整,产业结合还不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生产环节核心竞争力不足、加工环节十分薄弱、服务环节缺乏规范和引导、渔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建立同生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缺乏深度的融合。
3.资源要素制约突显。一是土地、水域资源限制,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驱使,诸多非渔产业大量挤占水域滩涂,导致渔业生存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当前国家资源环境政策趋紧,对一些养殖水域滩涂提出了禁投限养政策,有的被迫退出养殖功能,渔业空间不断压缩。二是渔业投入严重不足。近年社会资本集中投资在房地产开发、股票债券市场以及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渔业等投资大、见效慢的领域方面的投资少之又少,融资难已成为渔业发展的无情桎梏,渔业经济驱动系统日显乏力。
4.渔业效益捉襟见肘。一方面,渔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水面租金越来越高,渔业生产中像饲料、化肥、渔药、渔机等投入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渔业的成本步入快速上升通道。另一方面,国内外水产品价格的倒挂,导致国内水产品涨价的空间受到了挤压,并且国际上存在水产品贸易壁垒,使水产品外销市场有时出现萎缩。所有这些因素同时发力,导致渔业经营效益捉襟见肘。
5.渔业服务急待加强。基层渔业服务体系急需完善,一些基础性、公共性服务平台还不完善,基层渔业公益性服务队伍力量不足,保障不力,人心不稳,设施装备不到位,渔业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压力依然很大。渔业从业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由于外出打工影响,导致渔业劳动力相对不足,掌握和熟悉水产养殖技术的新型职业渔民更是凤毛鳞角,难以适应现代渔业发展要求。
1.国家政策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以及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精准扶贫等政策措施将会为现代渔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外部动力。
2.社会需求机遇。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为发展生态渔业、推进休闲游乐渔业提供了广阔市场。经济结构中消费需求的上升,也将为优质水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水产品的商品公、市场化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3.资源配置机遇。随着养殖大户、龙头企业、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等渔业新型市场主体的发展和壮大,土地、水域等资源出现有序流转,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也出现顺畅流动,这些都将会有力推动渔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4.科技创新机遇。随着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更多的现代科技成果将会被广泛运用到渔业生产领域,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会明显增强,渔业劳动生产率将会显著提升。
1.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培育新动能。新的一年,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重点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着力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发展效率,扎实推进水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要调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着力调优区域布局,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及生态类型,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调优产品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品种;调优产业结构,完善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各环节,发展休闲渔业和增殖渔业;调优要素配置,优化渔业要素投入结构,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渔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要提品质。利用各地资源、产品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独具的优势水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打造精品品牌,创造出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是要促融合。要把渔业生产与水产品加工流通和渔业的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培育壮大渔业新产业、新业态。
四是要去库存。要创新营销方式,通过推行随机上市、错季销售、垂钓休闲等方式实现水产品的去库存销售,采取上门配送、连锁经营、超市经营、订单销售、网上销售、加工销售方式,占领农产品市场。
五是降成本。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减少养殖过程中化肥、渔药、饲料的不合理使用,实现节本增效。加强新品种研究与推广,确保水产良种供给,大幅度提高渔业生产性能。通过设置增氧机、改良进排水系统、配备好饲料加工设备和投饵机等设备、建设好水电路及光纤通讯设施和采用水质在线监测、鱼病远程防控等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推广种青养殖技术,利用农家粮食下脚料,降低饲料损耗和养殖成本,促进渔业节本提质增效。
六是补短板。加大渔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禁止化肥养鱼,控制“三网”养殖。大力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着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推进绿色振兴战略,努力打造新业态。
首先,要牢固树立绿色兴渔理念,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兼顾生态环境和健康养殖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捕捞业通过渔具、渔法限制,减少幼鱼捕捞的比例,降低产量,从而达到保护资源、提高效益的目的。养殖业要健全渔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控药、控肥、控添加剂,建立产地证明准出制度。督促生产经营者认真执行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推动水产品收购、储存、运输企业建立健全水产品进货查验、质量追溯和召回等制度,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水产品例行监测、监督抽查和执法查处,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打击违法行为。
其次,要推进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通过加工提升附加值,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大力发展休闲景观渔业,开发渔业休闲、垂钓、观赏、餐饮、会务、度假、娱乐、体验、科普教育等增收功能。
3.推进经营方式创新,积极扶持新主体。
一要创新渔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渔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渔业经营体系,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二要创新渔业组织方式。加快培养新型职业渔民,形成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大力发展养殖大户和家庭渔场,不断壮大个体经营规模;加快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形成渔业发展合力;加快培育经营性渔业服务组织,推进渔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鼓励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渔场、渔民合作社、渔业企业有序流转。支持有条件的渔业龙头企业上市,积极创建渔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现代渔业发展势头。
4.推进开放共享发展,全力拓宽新渠道。
一是加强市场开发。进一步研判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深入水产品出口基础和企业,研判水产品出口的优势和增长潜力。巩固现有水产品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加大新一批水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企业创建工作,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扩大内部需求,注重水产品的个性化与自主性开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鼓励第三方投资生产加工流通,保障产业链延伸,提升产业支撑能力。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等区域发展战略和“城乡一体化”、“互联网+”和“农业现代化”等协调发展战略,寻找机遇加快发展。
二是推进科技兴渔。组织渔业科研院所与渔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将企业急需的技术作为科研攻关的重点,让实用性强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是加大渔业投入。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渔业领域。加大支农信贷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项目资金以及提供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以及推进养殖证抵押贷款等渔业融资新模式,支持和服务于现代渔业发展。
四是加大服务保障。做好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通过良种补贴和养殖补贴推进产业发展。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强化对荒水荒滩开发、鱼池标准化改造、稻田综合种养、渔业疫病防治、水域种质资源保护。推广渔业物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现代水产品流通网络。加大渔业油补等政策支持力度,解决渔民产业发展、渔塘改造、减船上岸、转产转业保障、渔船更新改造等问题,推进渔业保险政策落地。加强渔政执法,通过部门间协作联动,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渔业发展环境。
(通联:438700,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