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月平
正阳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规程
正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王月平
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耕层20 cm以上,有机质含量≥1%,全氮≥ 0.064%,速效磷≥ 12mg/kg,速效钾≥100mg/kg。
正阳县应选用优质、早熟综合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半冬性小麦品种选用衡观35、矮抗58、西农979等;弱春性品种选用郑麦7698、众麦2号、平安7号等。
(一)深耕耙实
利用大型机械深耕(深耕达30 cm,可2年深耕1次),将秸秆翻入土中,耕后耙磨,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
(二)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重发区,要结合整地每667 m2用10%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林颗粒剂3 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 mL,加水、拌细土制成25 kg毒土,犁地后耙地前均匀撒施垡头,随耙地混入土壤。
(一)施肥原则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合理分配氮肥的基/追比例(高肥力麦田6:4、中高肥力麦田7:3),推广“前氮后移”技术。
(二)施肥指标
每667 m2产量600 kg以上的,施底肥纯氮8~9 kg、五氧化二磷7.5~8.0 kg、氧化钾 7.0~7.5 kg、硫酸锌 1.5~2 kg,拔节期追施纯氮 5~6 kg;每667 m2产量550~600 kg的,底施纯氮8~9 kg、五氧化二磷7~8(7.0~7.5) kg、硫酸锌 1~1.5 kg,拔节期追施纯氮4~5 kg。
(三)底施化肥
将有机肥和用于底肥的磷肥、钾肥、微肥及氮肥的60%在犁地前撒施地面,随耕地翻入土中,40%的氮肥在耙地前撒垡头,随耙地混入土壤,做到分层施肥。
(一)种子包衣
选用2.5%适乐时进行种子包衣,对防治小麦纹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效果。
(二)药剂拌种
未进行种子包衣的,可用40%甲基异柳磷25 g或40%辛硫磷50 g,加2%立克秀可湿性粉剂或2.5%适乐时40 mL,加水4 kg,拌麦种40 kg,堆闷6~8 h,晾干后播种。播种时要严格掌握药、水、种比例和数量,以免造成药害影响出苗。
(一)适时播种
正阳县半冬性小麦品种播种期控制在10月8—18日播种;弱春性品种在10月16—25日播种。
(二)合理密植
在适播期内,土壤肥沃、地力水平高的麦田:种植半冬性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4万~16万株、弱春性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6万~18万株。
(三)足墒匀播
适播期内,要足墒下种,墒情不足的地块,及时造墒播种;播种时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种机械行进速度5 km/h,播深3~5 cm。
(四)行距配置
高产田块采用17 cm×17 cm×30 cm带状种植或17 cm×30 cm宽窄行种植。
(一)冬前管理
1.要区分苗情,分类管理。壮苗要及时中耕除草,增温保墒;弱苗于分蘖后早追肥,促苗转壮,争取安全越冬。
2.化学除草。麦田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在冬前(11月中旬至12月上中旬),晚播后延,防治野油菜和涩拉秧,用无殃或巨乐每667 m21袋,对水30~50 kg喷雾;防治野燕麦用6.9%骠马(大麦田禁用)乳油50 mL,对水40~50 kg,在燕麦3叶期喷雾。
3.浇好越冬水。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在12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在3 ℃左右时进行田间浇灌,要小水细浇,避免发生大水冲刷麦根和田间积水现象。
(二)春季管理
1.看苗巧施追肥。早春弱苗和脱肥田,应于返青前后每667 m2施尿素5~8 kg;壮苗应本着前氮后移的原则,在拔节期追施,以免追施过早,滋生大量无效分蘖,推迟两极分化;超过90万旺长麦田,除采取控制措施外,追肥应推迟至拔节期,每667 m2施尿素3~4 kg。同时如遇墒情差,追肥后要及时浇水,充分发挥肥效。
2.中耕。中耕可同时起到增温保墒和松土除草的作用。
3.化除。对年前未实施化学除草或化学除草不彻底的田块采取喷药进行化除。
4.及早防治病虫害。小麦返青至拔节前,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机,每667 m2用50%多菌灵100 g加20%井冈霉素水溶粉剂25 g,混合喷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搞好“倒春寒”的预防与补救。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准确预测寒流的发生与降温情况,做好防控预案。浇好拔节水,保持适宜的土壤墒情,提高小麦的抗寒能力,避免或减轻“倒春寒”的发生与危害。若发生冻害要及时搞好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叶面追肥为主的田间管理,减轻不利气象因素带来的影响。
(三)中后期管理
一是重点搞好小麦“一喷三防”工作。要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补肥,将防病、治虫药剂与叶面肥混合作一次性喷洒。其具体方法是:每667 m2用20%三唑酮100 g,或25%戊唑醇25 g加高效氯氰菊酯50 mL加磷酸二氢钾200 g对水30~50 kg喷洒。重点喷洒植株的中上部。二是保持麦田适宜土壤墒情。根据土壤墒情浇好灌浆水,保证籽粒灌浆需水,同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防止小麦渍害。
推广小麦蜡熟末期收获,并进行田间排杂,以提高小麦商品性,达到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