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虹 周海涛 张新军 李天亮 杨 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张家口 075000)
皮燕麦品种冀张燕3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杨晓虹 周海涛 张新军 李天亮 杨 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张家口 075000)
冀张燕3号是采用“燕麦核不育双交双基因渐近累加法”培育的皮燕麦品种。该品种生育期91~93d,株高104~110cm,千粒重32.6~34.1g;子粒整齐度好,出米率高;高抗燕麦坚黑穗病,中抗燕麦红叶病、秆锈病。适合在高水肥条件下的滩地种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核不育;皮燕麦;冀张燕3号;双交双基因;渐近累加法
燕麦是燕麦属的一个种,完整地称之为普通栽培燕麦(Avena sativa),简称燕麦,也称皮燕麦[1]。燕麦是一种喜冷凉、抗旱、耐瘠性较强,适宜高寒地区种植的作物,不仅是一种饲料、饲草作物,而且由于其子实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被世界各地认为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谷类经济作物[1]。近年来,燕麦作为一种功能性保健食品作物开发形势很好,特别是燕麦片已成为全国第一大功能性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量增长快,发展迅速,从而使燕麦的种植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特别是作为高产高效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的倒茬作物,深受大中型企业的青睐。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没有开展燕麦育种,生产上缺少品种,因此,我国燕麦加工厂家和企业,年加工量的30万~50万t的燕麦原料全部依赖国外进口,消耗了大量外汇[2-3]。
燕麦也是一种很好的刈青作物,在发达的欧美和澳大利亚、日本、法国,燕麦刈青是奶牛、肉牛和肉羊的精饲草,在我国随着乳肉业的发展,养牛、养羊数量和质量的上升,对饲草业的需求量逐步增大,选育饲草用燕麦品种亦很重要。针对加工和饲用燕麦的短缺的生产问题,1997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开展加工专用型燕麦新品种的选育。
冀张燕3号于2012-2014年参加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全国小宗粮豆品种试验,2015年5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杂2015018。该品种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张家口分院(张家口农科院)采用“燕麦核不育双交双基因渐近累加法”培育的皮燕麦品种。母本核不育“ZY基因”材料由本品种主持人杨才研究员于1995年发现,并经多年研究创建了“燕麦核不育育种法”,2010年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父本坝莜1号(8736-35-5-36)为本单位自主选育审定推广的燕麦品种,红旗2号为本院从原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引进的皮燕麦品种。
1997年分别隔离种植和配置核不育材料与红旗2号、核不育与坝莜1号(8736-35-5-36)的杂交组合。做法是:种1行母本,种2行父本,母本点播,5cm点1粒种子;父本条播,为保持有足够多的花粉,播量较大,每m播160粒种子,为延长父本的花期,2行父本分2期播。抽穗时拔除可育株,并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人工辅助授粉:父母本抽穗开花后,在每日14:00-16:00裸燕麦散粉时用竹竿敲打父本,使其花粉飘落于母本上[1]。
1997年配置单交组合,即核不育ZY基因材料×红旗2号、核不育ZY基因材料×坝莜1号(8736-35-5-36);1998年配置复交组合;1999-2002年进行4次连续单株选;2003年进入株行圃;2004-2005年进入株系观察测产圃;2006-2007年进入皮燕麦品系鉴定圃;2008-2010年参加皮燕麦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3年参加麦片加工专用皮燕麦品种区域试验;2012-2014年参加第3轮国家皮燕麦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国家皮燕麦品种生产试验。
2008-2010年品种比较试验,3年每667m2平均产225.68kg,比对照马匹牙增产26.07%。2010-2013年参加张家口市皮燕区域试验,3年区试每667m2平均产247.12kg,比对照红旗2号增产13.53%。2012-2014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分别选自河北张北、崇礼,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仅2013年和2014年参加试验)、武川,山西右玉,甘肃甘南(仅2012年参加试验),青海西宁,新疆昌吉,吉林白城。2012年全国9个点次,8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89%,每667m2平均产量278.27kg,比对照蒙燕1号增产15.8%,居第2位;2013年全国9个点次,7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78%,平均产量270.1kg,比对照蒙燕1号增产8.83%,居第2位;2014年全国9个点次,7点次增产,2点次减产,增产点次占78%,平均产量293.51kg,比对照蒙燕1号增产10.75%,居第2位。3年27点次,增产点次22个,占81.48%,3年每667m2平均产量277.17kg,比对照蒙燕1号增产11.87%,居第2位。
2014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4个试验点中,新疆奇台、山西右玉、内蒙古武川3个试验点均表现增产,河北张北试验点减产,内蒙古武川试点增产幅度最大,每667m2产量为255.68kg,较对照蒙燕1号增产27.84%;新疆奇台试点产量最高,产量为326.83kg,较对照蒙燕1号增产3.89%。4个试点每667m2平均产量为204.55kg,比对照蒙燕1号平均增产7.87%。
该品种从2015-2016年分别在张北小二台乡、油娄沟乡、尚义炕塄乡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种植66.7hm2,每667m2平均产量达240.85kg。
冀张燕3号幼苗半直立,苗色深绿,生育日数91~93d,属中晚品种,周散型穗,燕尾铃,株高104~110cm,穗长16.5~16.8cm,穗铃数29.6~34.5个,穗粒数84~92粒,穗粒重2.6~2.8g,千粒重32.6~34.1g,子粒整齐度好,出米率高。2014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杨凌)测定:子粒蛋白质含量10.08%,碳水化合物68.24%,脂肪含量6.00%。从参加试验的各试点结果可以看出,冀张燕3号适合在高水肥条件下的滩地种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经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系进行的抗病性鉴定,该品种高抗燕麦坚黑穗病,中抗燕麦红叶病、秆锈病。
经多年多点区域适应性试验、生产鉴定和大面积示范证明,冀张燕3号适宜在河北张北、崇礼,内蒙古赤峰、乌兰察布,山西右玉,青海西宁,新疆昌吉等同类型燕麦产区种植。适宜范围较广,旱水地都可以种植,在出现干旱时保证可浇1~2次水的条件下种植最好。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5.1选地、整地 选择中等以上地力的非禾本科作物茬(特别是忌种莜麦、燕麦茬)地块[2],保肥蓄水能力好,通透性好,最好有一定的灌溉条件。整地需土地平坦,上虚下实;田间无大块和暗坷垃;无较大的残株、残茬;达到播种状态。采取早秋深耕(机耕、畜耕均可,耕深20~25cm),4 月中旬顶凌耙耱的方法。
5.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在华北秋燕麦区水地种植时,适宜播期为5月20日至6月10日。要求撒籽均匀,不漏播,不断垅,深浅一致,播后及时镇压。播种深度为4~6cm。每667m2基本苗要求达到30万~35万株。播种数量按照需要苗数、发芽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计算播种量。高肥力,水肥供应充足的可以适当减少播量;沙质土壤,出苗率高可减少播量;土壤粘重的阴滩地出苗率低可适当增加播量[2]。
5.3中耕除草 2叶1心期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要求浅锄、细锄,达到灭草不埋苗。4~5叶期进行第2次中耕,做到深锄拔大草。
5.4施肥与灌水 每667m2以磷酸二铵10kg或优质农家肥1500kg作种肥。水地可采取追施两肥三水的措施,即分蘖和拔节肥,分蘖、拔节、孕穗水,一般2次每667m2共追施尿素50kg;旱地可采取在拔节期前后冒雨追肥的措施,追施25kg。
5.5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5月底6月上旬蚜虫大发生时,用8000倍液的溴氰菊酯液喷撒,或用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hm2用药液量600~750kg;防治黏虫,当卵孵化率达到80%以上,幼虫每m2麦田达到15头时,每hm2选用Bt乳剂255~510mL兑水750~1125mL,或以5%的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喷雾。
5.6及时收获 当麦穗由绿变黄,上中部子粒变硬,表现出子粒正常大小和色泽时收获,采用机械或人工收割的方式。燕麦的蹄口易脱落,比莜麦口松,易遭风甩,所以要及时收获。
[1] 杨才,周海涛,张新军,等.利用核不育莜麦ZY基因育成优质高蛋白燕麦新品种“冀张燕1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25(1):39-41
[2] 李天亮,杨晓虹,周海涛,等.优质加工专用型燕麦新品种冀张燕4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学,2011(3):92-93,95
[3] 任长忠,崔林,杨才,等.我国燕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6,18(1):1-6
2017-03-22)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4396304D、16227508D);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2015DFA30520);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项目(CARS-08-B-4)
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