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早熟藜麦品种条藜1号的选育

2017-02-01 23:46沈宝云李志龙郭谋子胡静张俊莲张世辉王海龙康小华陈霞珍马绍丽袁海丽
中国种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白银市天祝区域试验

沈宝云李志龙郭谋子胡 静张俊莲张世辉王海龙康小华陈霞珍马绍丽袁海丽

(1甘肃省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景泰 730400;2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

中早熟藜麦品种条藜1号的选育

沈宝云1李志龙1郭谋子1胡 静1张俊莲2张世辉1王海龙1康小华1陈霞珍1马绍丽1袁海丽1

(1甘肃省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景泰 730400;2甘肃农业大学,兰州 730070)

条藜1号是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通过引种栽培驯化和系统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2014-2015年多点区域试验,2年10个区试点每hm2平均折合产量2698.5kg,比对照增产11.4%。条藜1号为中早熟品种,株高152.7~218.5cm,生育期124~132d,有效分枝数因种植密度不同而表现差异,一般有5~28个。子粒为乳白色圆形片状,千粒重2.85~3.45g,含粗蛋白17.04%。条藜1号田间表现抗倒伏,中抗霜霉病,综合抗病能力较强,适应性广,并具抗寒、抗旱、耐贫瘠、丰产、稳产等特性,适宜在甘肃省榆中、天祝、渭源、山丹、景泰等海拔1500m以上、无霜期在105d以上地区,或相似的生态区域种植。

藜麦;中早熟品种;条藜1号;系统选育;栽培技术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为可食用藜科食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已有5000~7000年种植历史,1980年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太空食品[1]。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联合国将2013年宣布为国际藜麦年,以促进人类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2]。

藜麦表现出突出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它属于植物性食物却含有动物才具有的完全蛋白质,其含量高达16%~22%[3],高于传统谷物,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还有较高的维生素、矿物质、异黄酮及脂类化合物含量[4],故藜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国原西藏农牧学院1988年对从玻利维亚引进的3份藜麦材料开展引种观察试验[5]。20世纪90年代初,西藏开展了藜麦生物学特性评价及栽培等研究[6]。目前,山西、吉林、青海以及河北等地都有一定的种植[7]。条藜1号是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从加拿大、美国、秘鲁引进的60多份藜麦种质资源,在景泰试种、栽培驯化,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早熟优质藜麦新品种,2016年4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为甘认藜2016001。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亲本来源 中早熟藜麦新品种条藜1号原始亲本材料来源于加拿大的藜麦品种Dave quinoa,2012年由甘肃条山农林科学研究所引进并在景泰试种。

1.2选育过程 2012年在藜麦试种田中,对优良单株进行选择,选出18株主穗较长、分枝数较少、有效穗密度较大、穗颜色为酒红和铁锈红的植株类型。以这18株单株材料进行系统选育,即2012-2015年(包括冬季温室加代),经过单株选择→优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过程。其中2012-2015年品比和区域试验同步进行,且2015年同时开展多点生产试验,2015年育成遗传性状稳定、形态特征较一致、结实率高、综合抗性较好、产量高等综合性状优良的中早熟藜麦新品种,该品种原试验代码为TQ-12-酒红-07,定名为条藜1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植物学特性 条藜1号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4~132d。6~8d出苗,子叶狭长,真叶边缘锯齿状明显,叶色较深,显序期顶端叶芽呈褐紫色,聚伞型花序,自花授粉,成熟时植株茎秆、叶片和穗都转为酒红色。株高158~182cm,主穗长39~46cm,分枝少,耐密植,成熟期较一致,子实直径为 1.88~2.03cm,黄白粒,千粒重 2.85~3.45g,平均单株产量 27.24~32.16g。

2.2品质 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2015年10月分析测定:条藜1号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4.72%~17.04%,粗脂肪(干基)6.55%~7.63%,赖氨酸(干基)0.56%~0.57%,磷(干基)340~547.09mg/100g。

2.3抗逆性与适应性 2014-2015年的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耐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耐霜霉病,抗倒伏,平均倒伏(折)率小于2%。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5年8月在各区试点进行田间鉴定:病情指数为45,对霜霉病中抗,抗性与对照品种(病情指数为48)相当。该品种表现为早熟、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抗病虫害等特性。

3 产量表现

3.1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在兰州市榆中区、定西市渭源县、武威市天祝县、张掖市山丹县、白银市景泰县等地对条藜1号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2年10个区试点均较统一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1.9%~20.7%,每hm2平均折合产量 2698.5kg,比对照增产11.4%;最高产量达2911.5kg,比对照增产20.7%。

对产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条藜1号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014-2015年不同试验点产量与对照间的差异,2014年在兰州市榆中区甘草店试验点,每hm2折合产量2619kg,较对照增产1.9%,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定西市渭源县点折合产量为2794.5kg,较对照增产11.3%,差异极显著;在武威市天祝县点折合产量为2515.5kg,较对照增产8.7%,产量差异显著;在张掖市山丹农场点折合产量为 2565kg,较对照增产11.2%,产量差异极显著;在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点折合产量为2794.5kg,较对照增产15.8%,产量差异极显著。2015年在兰州市榆中区甘草店点每hm2折合产量为2869.5kg,较对照增产11.7%,产量差异极显著;在定西市渭源县点折合产量为 2754kg,较对照增产9.7%,产量差异显著;在武威市天祝县点折合产量为2599.5kg,较对照增产12.4%,产量差异极显著;在张掖市山丹农场点折合产量为 2563.5kg,较对照增产11.1%,产量差异极显著;在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点折合产量为2911.5kg,较对照增产20.7%,产量差异极显著。

3.2生产试验 2015年在兰州市榆中区、定西市渭源县、武威市天祝县、张掖市山丹县、白银市景泰县5个试点的生产试验中,条藜1号均较对照增产,增产幅度5.2%~21.6%,5点每hm2平均折合产量为2895.0kg,比对照增产9.5%,最高产量达3024kg。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显示,条藜1号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在兰州市榆中区甘草店点每hm2折合产量为2842.5kg,较对照增产6.8%,产量差异显著;在定西市渭源县点折合产量为2937kg,较对照增产7.9%,产量差异显著;在武威市天祝县点折合产量为3024kg,较对照增产21.6%,产量差异极显著;在张掖市山丹农场点折合产量为2770.5kg,较对照增产6.9%,产量差异显著;在白银市景泰县条山农场点折合产量为2898kg,较对照增产5.2%,产量差异显著。2016年在景泰示范区,条藜1号每hm2产量达到2910kg,表现较好的高产、稳产特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土壤处理,适期播种 播种前均匀撒施底肥(腐熟农家肥 15m3/hm2+15∶15∶15 复合肥 300kg/hm2),对土地精细旋耕,镇压和耙耱,做到土质绵软,墒足平整。播种时土壤必须保持好的墒情,可保全苗。播种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宜,覆膜可提前至3月下旬播种。播种深度应在2~2.5cm,墒情较差时可适当加深,但不宜超过4cm。在高海拔冷凉地区建议栽培密度7000~8000株/667m2;灌溉区建议栽培密度1万株/667m2左右。

4.2水肥管理 在苗高10cm间苗灌水;在授粉灌浆时视干旱情况灌水1~2次,保证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可望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底肥施足,在生长期可不用再追施肥料。

4.3病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地下害虫,生育期每667m2用阿米西达55mL喷雾,防治霜霉病和叶斑病;用甲霜·灵锰锌800倍液和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喷雾防治茎腐斑病。灌浆期每667m2用锐胜25g和辛硫磷100mL喷雾防治跳甲虫;用吡虫啉1000倍液喷雾可防治蚜虫。

4.4适时收获 种子进入成熟期可进行收获,过早和过迟都会影响种子产量及品质。

[1] Schlick G,Bubenheim D L. Quinoa:An emerging new crop with potential for CELSS. [R]. NASA Tech,1993

[2] Bojanic A. Quinoa:An ancient crop to contribute to world food security[R]. NASA Tech,2011

[3] Wright K H,Pike O A,Fairbanks D J,et al. Composition of atriplex hortensis,sweet and bitter chenopodium quinoa seeds [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2,67(4):1383-1385

[4] Vega G A,Miranda M,Vergara J,et al. Nutrition facts and functional potential of quinoa (Chenopodium quinoa Willd.),an ancient Andean grain:a review [J]. Journal of the Scic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0,90 (15):2541-2547

[5] 贡布扎西,旺姆,张崇玺,等.南美藜在西藏的生物学特性表现[J].西南农业学报,1994,7(3):54-62

[6] 贡布扎西,旺姆.南美藜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西藏科技,1995,70(4):19-22

[7] 周海涛,刘浩,么杨,等.藜麦在张家口地区试种的表现与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1):222-227

2017-07-11)

张俊莲

猜你喜欢
白银市天祝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民族地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天祝县为例
小学足球开展情况调查分析——以白银市白银区第二小学为例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师生优秀书画作品选登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简论天祝方言亲属称谓词
高寒牧区天祝白牦牛冷季暖棚育肥经济效益分析
2008年襄樊市中稻品种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