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分析

2017-02-01 12:14赖蕾苗大兴
保健文汇 2017年8期
关键词:肝郁白术脾虚

●赖蕾 苗大兴

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分析

●赖蕾1苗大兴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研究认为多与饮食、胃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性等相关。本病因临床症状多样中医病名亦不相同,而临床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痛泻要方选自《丹溪心法》,全方共奏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现临床上用于泄泻之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

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医案

1 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对一组临床症状的总称,是一种常见的以腹部疼痛不适、腹胀或可见性腹部膨出、便秘、腹泻、肠道外症状(如疲劳、头痛、背部疼痛、肌肉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在国内发病率为6.5%[1],患者中以中青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研究认为本病虽有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但无器质性改变,多与饮食、胃肠道感染、胃肠道动力、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性、肠道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2],单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本病的发生。

本病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局部症状表现为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与排便相关,同时伴有排便习惯、粪便性质的改变。全身症状有如失眠、焦虑、头痛、背部疼痛等。由于本病起病较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器质性、结构性改变的基础,因此辅助检查不可或缺。其中尤以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隐血、生化全套、肠镜检查等为主。由于IBS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临床诊断上参考罗马工作小组修订的罗马Ⅲ标准:腹痛或腹部不适反复发作,症状出现不低于6个月,近3月内每月发作持续时间不低于3天,且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①排便频率改变。②粪便形状改变。③排便后腹痛、腹胀不适减轻。IBS可根据粪便形状的改变分为4个亚型,根据罗马Ⅲ亚型分类标准:①便秘型IBS(IBS-C)∶块状便或硬便≥1/4,稀便或水样便<1/4。②腹泻型IBS (IBS-D):稀便或水样便≥1/4,块状便或硬便<1/4。③混合型IBS (IBS-M)∶稀便或水样便≥1/4,块状便或硬便>1/4。④不能定型IBS:粪便形状不符合上述①、②、③中的任一标准。

本病根据发生的部位及特征不同而有多种中医学命名。如以腹痛为主者属中医“腹痛”范畴,以腹胀不适为主者属“痞满”范畴,以便秘为主者属“便秘”范畴,以腹泻为主者属“泄泻”范畴。因此本病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及,并对其病因病机作以阐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飨泻食不化”、“湿胜则濡泄”,指出本病与脾虚、湿盛相关。张景岳指出:“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至伤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病也”。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泄泻肠鸣,胁肋胀满,尤以忧郁恼怒、精神紧张多见。现参考2010年审定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最新的中医症候分型,以临床最为常见的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展开论述[4]。

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主症:①腹痛而泻,泻后痛减,发作与情绪密切相关。②平素急躁易怒,喜叹息。次症:①两侧胁肋胀满。②纳少、泛恶。③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弦细。诊断:满足主症,次症满足2条以上即可诊断。本病病位虽在肠腑,但与肝、脾密切相关,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木横乘土,脾胃受制,运化失常;或忧思气结,脾运蹇滞,均致水谷不归正化,下趋肠道为泻。若素体脾虚,复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或因怒时进食者,均可致土虚木贼,肝脾失调,肝郁脾虚,形成泄泻。本证型首选痛泻要方,有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本方原书主治“痛泄”,方中白术为君,健脾燥湿补土虚;白芍为臣,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同用,泻木于土之中;陈皮理气醒脾,燥湿和胃,是为佐药;防风量少,为太阴脾经之引经药,具有升散之性,可升清止泻,与术、芍相配,散肝郁而舒脾气故为佐使。本方药味虽少,但君臣佐使无不完备,各药相互协同,其功效得以最大发挥。

2 医案举例

患者邹某,女,46岁,因腹痛、腹泻反复性发作2+年于2017年01月23日就诊于我科门诊。患者近2+年腹痛、腹泻反复发作,便质稀溏,日行2-3次,便前伴腹隐痛,排便后痛减,纳少眠差,自诉近2+年来因工作压力增大,平时易急躁、发怒,怒则腹痛欲泻。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弦细。肠镜检查:结直肠无溃疡、息肉及肿瘤等。西医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断:泄泻(肝郁脾虚型),治以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为法,方以痛泻要方加减(白术20g、白芍20g、陈皮15g、防风10g、郁金10g、香附10g、夜交藤15g,炙甘草10g)水煎服,每天3次,每次200ml,连服7天。二诊时诉腹痛明显减轻,大便变稠,继予本方14剂内服,症状基本消失。白芍为臣,酸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白术同用,泻木于土之中;陈皮性味辛苦而温,理气醒脾,燥湿和胃,是为佐药;防风量少,为太阴脾经之引经药,具有升散之性,可升清止泻,与术、芍相配,散肝郁而舒脾气故为佐使。白术燥湿健脾,陈皮燥湿行气,二药合用益气祛湿,白芍与炙甘草相缓急止痛,防风升清止泻,加用夜交藤、香附、郁金疏肝行气,使肝气得舒,又能安神定志助眠。结合患者舌脉可辩证为肝郁脾虚之证,故益补脾柔肝,祛湿止泻。肠易激综合征是肠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与情绪、肠神经功能亢奋有关。该病患者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加之病程长,反复发作,肝气郁滞日久,又难以入眠,故方中加用疏肝药与安神药。

3 结语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痛泻要方治疗该病肝郁脾虚型疗效显著[5]。又认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故选用痛泻要方补脾柔肝,祛湿止泻常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单位:1贵阳中医学院;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

[1]张璐,段丽萍,刘懿萱等.中国人群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4(12):969-975.

[2]杜海涛,陈峥,万军.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38(1):85-88.

[3]张声生.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公式意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62-1065.

[4]柳越冬,陶弘武.优化治疗方案治疗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3):544-547.

[5]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6.

猜你喜欢
肝郁白术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简易穴位埋线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疼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相同栽培条件下不同来源白术中5 种有效药用成分测定与比较
王付教授运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
电刺激单、双侧迷走神经对肝郁证大鼠模型脑内NE、DA、5-HT和5-HIAA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