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可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120
从澳新两国教育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
赵亚可*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100120
近年来中国与澳新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良性发展,营造了两国间的良好交往氛围,两国民众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风气也随之日益浓厚。笔者在2016年年底赴澳新调研两国教育市场,了解了当地汉语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希望通过本文,展现中国文化,特别是中文书籍在澳新两国的传播与推广。
新西兰;汉语教材;图书推广
新西兰的小学教育阶段是6年,初中两年分别为7、8年级,高中5年分别为9至13年级。小学从5岁入学接受义务教育,课程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等,有课程大纲,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由教师组织,教育部对小学开设外语没有特别的要求和规定。
近十五年来,汉语教学在新西兰,特别是奥克兰地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小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上升迅速,目前已接近3万人。奥克兰孔院与当地教学联盟密切合作,使有限的汉语教师发挥了最大的教学效果。从没有华人教师在当地教书,到目前拥有116个汉语教学点及44个汉语教师(助教)的规模。
新西兰高中阶段采用选课制度,各中学一般都会开设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供学生选修,课程领域包括英语、外语、数学、科学、技术和应用、艺术、健康、体育教育,人类社会和环境等各方向,学生一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将来升学方向,选择6门左右课程。新西兰没有统一的高考制度,高中生升大学取决于高中阶段的学业成绩结合会考成绩来评估决定。从11年级起,学生开始修读新西兰全国教育成绩证书(NCEA),NCEA是新西兰主要的中学学历,分为3个等级。
从外语语种来看,新西兰学校开设的外语包括法语、汉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等。在小学阶段,2001年,选修人数最多的外语依次为: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汉语。而到了2015年,各传统外语的学习人数或增或减,有明显的变化差异,选修人数最多的外语依次为:汉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德语。汉语跃居第一,学习人数增加了19倍之多,达到32896人。受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在中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学习汉语的人数和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在过去13年间虽有增长,但增幅相对较小,约为4000人规模。在高等教育阶段,从2003年至2010年学习汉语的大学生人数在持续下滑。
在澳大利亚,据统计,在全日制中小学校里学习中文的人数大概在17万人左右,学校性质分别为公立、私立和教会学校。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在2017年之前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要开设第二语言(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课程,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亚洲语言,而在亚洲语言中汉语处于首位。所以我们可以说,目前在澳洲最好的市场是中小学的教学市场。目前公立学校根据要求学习汉语的人数来决定开课与否,私立学校则是按照经费决定开课与否。各个学校没有统一使用的教材,教材混用的现象很普遍。目前在澳洲中小学里使用比较普通的汉语教材有:澳洲本地汉语教师编写的《你好》、暨南大学《中文》、香港三联书店《轻松学汉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汉语逐步进入澳新国民教育体系,学习人数大幅增长,超越了日语、法语、德语等,成为广受重视的外语。在其背后,我们也应看到,新西兰汉语学习总人数仅达到4万,澳大利亚约为20万,仍未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其原因一是人口基数少,新西兰总人口为464万,澳大利亚总人口为2380万;二是汉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仍为选修课,课时少,没有与之相应的考试,教育部门对汉语教学没有硬性规定,给予学校较大自主权。因此,随着学生学业负担增重,考试压力增大,进入中学或高等院校以后,学习汉语人数的锐减也就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澳新两国历史上都是英殖民地国家,英语为官方通用语,在外交政策、教育体制、语言规划、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汉语教学方面,新西兰大都采取了跟随策略,向澳大利亚看齐,两国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也大体一致。因此两个国家可以看为一个市场,共同推广与开发。
澳新汉语教学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为:小学阶段汉语学习人数的飞速增长、中学阶段平稳增长、高等教育适度下滑。一方面,小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开设汉语课比较容易,而中学生选修课程与会考成绩、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等挂钩,对汉语课普及推广不利;另一方面,随着新移民的增多,父母希望子女学习汉语,保留母语,是一种语言文化传承的需要。无疑小学将是我们主要开发的市场。
调研中发现,新西兰教育部制定并公布各科目课程大纲,但没有统编或推荐的教材,新西兰各汉语教学点没有固定教材,教师主要参考汉办、侨办免费赠送的教材,自行组织教学内容。《你好》这套教材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使用比较广泛,该套教材是由澳大利亚中文学校的教师在十几年前编写的,内容已经十分陈旧。因此我们可以说,目前澳新两国市场均对最新出版的优秀汉语教材有较大需求。
同时,新西兰本土汉语教师缺乏,为缓解教师短缺的困难,中国国家汉办、新西兰教育部和孔院共同开设了汉语助教项目,2016年100多位名汉语助教分布在新西兰全国250所学校,对新西兰汉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如能针对澳新两国小学阶段没有固定教材,课时短、学习量少,教师自主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在澳新两国推广其适用的教材,使其资源性、主题式的构成能够让教师灵活选择,并且符合澳新当地幼儿园、小学汉语教学需求,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就是对外国投资开放的国家。由于人口少,领土面积又相对较大,无法仅仅依靠本国经济实力进行发展。所以一直依赖移民提供劳动人口,同时刺激经济增长。近年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中国移民人数持续增加,仅在奥克兰地区,华人移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达到了奥克兰人口总数的1/10。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不满一岁的孩子在中文书展现场选购图书。她表示希望孩子从小能够接触、了解悠久的中华文化,通过优秀的图书汲取博大的中华文化精粹。这位华人妈妈只是众多在新澳华人中的一个缩影,大量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的阅读和教育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方面他们需要大量优秀的中文书籍来充实自己精神生活,教育下一代,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优秀的中文书籍为数不多,购买渠道大多依然局限于当地的中文书店,而当地中文书店中的图书品种、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如果能够通过当地的华人协会、中文书店等渠道,将最新的优秀中文图书销售进行联动,提供购买途径,必将成为造福当地华人的一大幸事。
面对遥远、分散的海外市场,传统的教材研发及推广模式显现弊端。只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端,提供教学资源平台,才能将优质资源快速送达终端用户,才能展现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形式,满足师生自主教学。高教社将平台建设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调研各国的网络环境和数字课程的收费模式,并将平台使用与教师培训结合起来,做好平台在海外的宣传推广。
同时在调研中发现,汉办、侨办大量赠送了汉语教材,而这些教材陈列在孔院及教学点的书架上,并不适用,反而破坏了市场环境。当地汉语教师也介绍了德语教材在当地的市场化推广经验,值得借鉴。
澳新地区书价相比国内图书要高很多,教育投入可观。特别是在当地的私立学校,只要是符合教学需要的产品,家庭和学校都可以购买。汉语教育及推广在澳新两国已经在从单一的政府行为逐渐向市场化道路靠拢。在奥克兰地区的私立学校,学生普遍家境优厚,学习汉语兴趣浓厚,但汉语教材并不稳定,学校和教师对教材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性。为此我们可以做如下尝试:一是与当地出版社进行版权合作,实现教材当地化;二是与奥克兰孔院合作,在其汉语教学点进行教材试用和推广,联合举办教师培训;三是与教育部汉语顾问沟通,将教材培训纳入本地教师培训课程中;四是与当地中文书店合作实物出口。从而以多种渠道共同促进新澳地区汉语教材及配套学习资源的推广。
赵亚可(1982-),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就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
G239.2-F
A
1006-0049-(2017)09-02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