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敏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树敏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害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项回顾性分析,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当中,出现了3例切口感染患者(深部感染1例,浅部感染2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了1.5%。结论:为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对层流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引流,强化手术室感染管理,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感染;护理;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影响,因为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的手术失败,因此,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所收治的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当中,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9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3±11.5)岁。在所有患者当中有一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20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对我科所收治20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1]。
1.2.2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向患者讲解疾病和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告知患者和患者家属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基本情况,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护理人员还应继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并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2)术前评估,作好高危人群宣教。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小腿水肿、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和以往有DVT形成史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术后易发生DVT 。护士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测定。对高危人群,术前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有∶①讲解术后易发生DVT的原因及后果,以引起患者重视,主动配合治疗护理;②引导吸烟者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③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如用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收缩小腿肌肉,用力伸膝以及收缩股四头肌,伸屈髋膝,被动按摩等。
(3)术后的护理。当患者麻醉未完全消失时嘱家属向心性按摩下肢,麻醉完全消失时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的锻炼,从而促进患者静脉血液的回流,防止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现象。手术结束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是否等长,如有问题应及时告诉医师;以及术后在搬运患者的时候应保护好患者的患肢,避免出现碰撞,穿T型鞋保持患肢外展处于中立位(患肢外展在15°至30°之间),同时在患者的大腿之间放一个梯形垫,患者的腘窝处放一个棉枕以防出现髋关节内收和过度伸直或屈曲的现象,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手术部位,观察是否有异物的突出感,并对患肢进行轻轻的旋转,询问患者有无疼痛感。
(4)康复锻炼护理 。术后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开始有规律的进行患肢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及踝关节的屈伸、旋转活动,辅以被动按摩,可促进静脉血回流。健侧下肢也要进行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伸屈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5)皮肤护理。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弹性较差,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极易发生褥疮。因此要保持床铺整洁,勤翻身,勤擦洗,动作轻柔,指导病人主动活动健侧肢体。认真观察肢体水肿程度、肤色、温度及感觉的情况,双侧对比,对受压处要仔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做好预防工作。为减少骨突处受压,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医用海绵垫、赛肤润等[2]。
(6)出院护理。当患者可以出院的时候,护士应嘱咐患者在术后1个月、3个月和半年的时候到医院进行复查,并告诉患者在术后10周则可以不需要拐杖帮助行走,还可以坐便器、不矮的椅子、骑车、游泳、散步、跳舞等正常生活,但是不可以蹲便坑、跷二郎腿、跪姿、奔跑、跳跃、坐较低矮的板凳和沙发、盘腿而坐,也不可以过度的弯腰,要时刻注意髋关节的内收和内旋情况,控制体重不能增加患者的负担。如果关节发生伤口渗出、皮肤发红发热、疼痛、肿胀等现象,应及时的到医院就诊。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患者在身体、年龄和病情等方面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
本研究中,出现了3例切口感染患者(深部感染1例,浅部感染2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了1.5%。
随着老龄化的发展,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中,大多数患者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但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能会发生IAHR。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Infecte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以下简称IAHR)率为1%~3%,术后早期感染率为0.2%。感染可分为三期∶术后3个月发生的称早期感染;术后3个月至1年发生的称延迟感染;术后超过1年发生的称晚期感染。早期感染常与切口引流有关;延迟感染多由于术中污染所致;晚期感染则几乎均由血源性途径而引起。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①术后窦道形成,窦道与关节腔相通,反复流脓;②翻修术时术中发现关节内有脓性液体;③血沉>40 mm/h且C反应蛋白>20mg/L;④术中炎性组织病理检查,每个高倍镜视野下有5个以上多形核白细胞;⑤术前关节腔穿刺液培养出细菌者。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最常见症状为持续性疼痛如静息痛或夜间痛,活动髋关节时疼痛,负重时加重。而该患者疼痛为间断性,站立与行走久时髋部外侧疼痛,休息时可缓解[3]。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护理因素以及抗生素应用不当,为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需要对层流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充分引流,强化手术室感染管理,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与骨肿瘤外科)
[1]王英.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护理[J].当代护理(学术版),2009(11):45
[2]严丽君.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46例护理体会[J].贵州医药.2014(10):156
[3]吴晓敏.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防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2(0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