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2017-02-01 07:15郦玭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门诊患者耳鼻喉科门诊

●郦玭

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研究

●郦玭

门诊是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的首要环节,其质量不仅关系到患者的就医感受,还影响到医院的服务信誉,与医院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门诊患者流量大,排队时间长,且病情类型较为复杂、多样,容易引发风险事件。耳鼻喉科门诊的专业性强,涉及到的医疗器械比较多,和其他门诊相比风险更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探讨出更加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以提高门诊的安全性。

耳鼻喉科;门诊患者;护理管理;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强化,各种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患者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及保健意识也随之不断提高。门诊作为面向社会的窗口,患者多且流量大,排队等候时间长,各种治疗检查复杂,病情发展常不可预测,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同时损害医院的形象。而耳鼻喉科门诊护理操作相对较多且专科性强,风险较大,为分析耳鼻喉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探讨防范措施。

1 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难点

1.1 协调管理难度大

门诊患者人数多,且大部分对医院环境和医疗流程不够熟悉,因此很容易出现情绪紧张、激动的情况。耳鼻喉科患者本身病情较为严重,他们在排队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及焦躁心理,与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产生语言矛盾,造成医院环境紧张,协调管理难度大。另外从日常的接诊量来看,耳鼻喉科门诊患者较多,来源广,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很大,这也增加了风险因素的出现几率。

1.2 患者不够配合

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不够了解,缺乏医学常识,同时存在着不信任医院的心理,因此护理配合度不高。耳鼻喉科检查比较专业,例如纤维喉镜、骨膜穿刺术、鼻窥镜、上颌窦穿刺冲洗术、鼻腔微波凝固止血治疗等,这些手术较为精细,需要患者全力配合,以减少手术误差。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自身病情和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经常无法配合医护人员的检查,出现不自主四肢运动、头部运动等动作,给护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1.3 医院感染控制困难

和常规的手术不同,耳鼻喉科手术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的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鼻腔止血、换药、喉镜检查、鼻镜检查等过程中,患者会因为器械的刺激产生咳嗽、呕吐反应,这不仅污染了门诊室内的空气,还容易给医护人员造成困扰。另外,由于接诊量较多,相关器械和衣物等物品消毒不及时,也会造成医源性感染事故,引发交叉感染。

1.4 护理人员劳累过度

很多医院开始倡导高质量护理服务,他们革新了护理流程,并要求护理人员按照规定为患者提供个性化、优质化的护理,但是,工作量增加的同时,护理人员的数量却没有发生变化,这就导致护理工作繁重、任务多,护理人员过度劳累。护理人员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患者接触医院的第一印象,好的护理形象能够给患者亲切的感受,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医院,避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但是显然,很多医院还没有重视起这项内容。

2 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护理管理措施

2.1 坚持以患者为核心

为了使患者能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医院应该尽量简化各类流程,例如缴费、住院、物品领取等,或者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自制的医院流程单,详细列出需要完成的步骤,这样能够节省患者的时间,减少其心理上的焦虑感。另外,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的原则,保持亲切的态度,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用简明的语言告知他们检查的目的、方法及结果等,做到举止大方、态度亲切,避免引起患者的反感。医院应该定期审核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价,对表现优秀的护士进行精神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护士进行口头警告,及时消除危险因素,提高门诊护理的质量。

2.2 优化护理流程

在接到护理任务以后,护理小组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一般资料等,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流程,明确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候诊和排队等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安抚他们的情绪,维持好现场的秩序,避免引起患者与患者之间的冲突。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出发,对患者实施全程监控,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对于大声喧哗、滋事闹事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保持强硬的态度,尽快使他们安静下来,避免影响到其他的患者。

2.3 做好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门诊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大部分耳鼻喉科患者来说,由于病情严重、多样,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容易因鼻腔堵塞、疼痛、护理困难、发音障碍等症状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除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外,还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及时地进行心理安抚。例如,部分鼻腔大出血的患者既希望能够尽快止血,同时还不愿意接受鼻腔堵塞,这种矛盾心理是非常常见的。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和意义,获得患者的配合,然后通过细致的操作,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善于运用心理学理论,以提高患者的心理支持程度,保证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2.4 坚持无菌操作

耳鼻喉科是交叉感染的高发地,为此,护理人员应该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坚持无菌操作,勤洗手、勤消毒,及时清理患者的呕吐物或者分泌物,维持卫生的科室环境。在平时,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卫生要求对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查看标签,保质期,包装等重要的信息,及时清理不合格药品,避免影响到正常的药品。若门诊接诊量较大,可提前准备好一次性器具,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同时保证无菌操作的要求。

2.5 完善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量不足的直接后果是,护理人员压力较大,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工作失误、工作效率不高等情况,为此,医院应该按照自身的条件,完善耳鼻喉科的护理队伍,减少护理人员所承担的压力。在选择护理人员时,应加强审核,设置一定时间的试用期,根据表现决定是否聘用,这样能够减少培训所需的时间,使护理人员能够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另外,护理队伍内的分工应该明确,不同护士应该有不同的责任,这样能够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护理效率。

2.6 加强培训和教育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医院应该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聘请有经验的护理专家,为护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除了专业上的教育,医院还应该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其坚持良好的态度去服务患者,明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能够以患者为核心,自觉地遵守各项规定。此外,护理人员自身还应该加强学习,掌握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方法,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从而推动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实现更好的发展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耳鼻喉科门诊工作量大、复杂程度高,涉及到的检查、手术等较为精密,容易出现风险因素,引发医患矛盾。为此,护理人员应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坚持以患者为核心的原则,按照护理要求进行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应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为患者的健康着想,优化门诊的环境。医院应该为护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简化门诊就诊的流程,尽可能地改善门诊护理质量。

(作者单位:黔南州人民医院)

[1]李晓惠.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5,40(5):375-376.

[2]余忠香.浅谈护理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6,33(7):1549-1550.

[3]刘彬.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风险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9(7):162.

[4]李艳锦.门诊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27):325-326.

猜你喜欢
门诊患者耳鼻喉科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COVID-19疫情下某三甲医院1066例发热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探讨提升门诊患者满意度、改善分诊导诊护理服务的方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内容简介
你得了“晕屏症”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