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难点及关键技术

2017-02-01 03:42贺国强魏金康邓德江胡晓艳吴尚军赵海康
蔬菜 2017年9期
关键词:基料原基北方地区

贺国强,魏金康,邓德江,胡晓艳,吴尚军,赵海康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

羊肚菌(Morchellaspp.)又称羊雀菌、羊肚蘑等,是羊肚菌属真菌的统称,分类学上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Morchella)。羊肚菌子实体呈圆锥形,菌帽表面由不规则网状棱纹分割形成凹坑,呈蜂窝状,因其外观形似牛羊的网胃(蜂巢胃)而得名。羊肚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很高的保健功能。我国羊肚菌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据报道,我国共发现羊肚菌30多种,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南等地共计21省市[1-2]。

人们对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探索持续了一百多年。1982年,美国学者OWER Ron等[3]首次在室内可控条件下成功栽培并获得羊肚菌子实体。直到21世纪初,我国在羊肚菌的室外栽培取得突破,形成了羊肚菌大田栽培、设施化栽培、林地栽培等多种栽培模式,并研发了羊肚菌外源营养添加技术。

1 北方地区羊肚菌栽培技术难点

目前,我国羊肚菌栽培主要集中在四川、重庆等省市,主要采用大田栽培模式,出菇期集中在每年2—4月[4]。而北方关于大规模成功栽培羊肚菌的技术模式的报道很少,这与羊肚菌较难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室内栽培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有关。

1.1 羊肚菌室外栽培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谭方河[5]指出羊肚菌室外人工栽培技术属于仿生态栽培方法,易受自然界天气变化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风险,容易导致种植失败和经济损失。北方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春秋两季温度变化剧烈,风多,气候干燥,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羊肚菌室外栽培。2015—2016年,笔者曾尝试在北方地区林下栽培羊肚菌,虽然可以在4、5月份实现出菇,但每667 m2产量不足50 kg,投入产出比不佳,且产量极不稳定,产品质量差。2016—2017年春季河北迁西县科技工作者也开展了林下栽培羊肚菌的尝试,但因为春季风多、保湿困难,温度上升较快,产量很不理想。因此,在北方地区,借助日光温室设施进行羊肚菌室内规模化栽培是实现羊肚菌人工栽培的重要出路。

1.2 羊肚菌室内栽培困难较多

2005年美国DNP公司应用OWER Ron的专利实现了羊肚菌工厂化栽培,但由于菌种不稳定、细菌感染等问题,导致了该公司最终停产。此后,室内栽培羊肚菌的研究和产业化未见成功的报道。我国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助日光温室设施进行了羊肚菌室内规模化栽培的研究[6]。虽然室内环境相对可控,但日光温室内栽培羊肚菌仍存在诸多难题,如目前羊肚菌栽培品种都是经室外栽培驯化的品种;日光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差异会影响羊肚菌的菇形和产量;羊肚菌重茬带来减产的问题等。

2 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笔者从2013年开始开展了羊肚菌野生菌株驯化、菌种筛选、菌种制备、北方地区气候条件下出菇条件的摸索等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在借鉴其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10月—2016年4月日光温室栽培羊肚菌取得成功,实现了北方地区羊肚菌的稳定生产,弥补了冬季羊肚菌的市场空白,对于平衡羊肚菌供应意义重大。经2016年2—3月测产,单点最高鲜羊肚菌的单位面积产量为1.612 kg/m2,按有效栽培面积400 m2计算,折合667 m2产量为644.8 kg。按鲜羊肚菌市场价240元/kg计算,667 m2产值达15.47万元。现将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2.1 栽培品种

目前能够人工栽培的羊肚菌是黑色品系。建议使用正规渠道购买的菌种。野生采集的品种,需经过人工驯化,栽培试验验证,再进行大规模种植。经过笔者几年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选用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M.Kuo, O'Donnell & T.J.Volk)和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M.Kuo)作为栽培品种有利于获得高产。

2.2 栽培季节

羊肚菌属低温型真菌,其菌丝生长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5~22 ℃,子囊果分化温度为10~12 ℃,子囊果最适宜的发育温度为12~16 ℃。因此依据菌丝体和子囊果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条件,北方地区宜于冬季在日光温室内栽培羊肚菌。一般在9月份制作栽培种,11月上旬播种(地温不超过20 ℃),翌年2— 4月份采收羊肚菌。

2.3 土质要求

日光温室内的土壤以中性的砂壤土较好,以便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肥力不需要太大。若前茬种植过蔬菜或花卉,则有利于获得高产。但要注意羊肚菌栽培需倒茬,温室大棚连年种植羊肚菌,产量会降低。

2.4 栽培流程

2.4.1 平整土地

提前将日光温室的塑料膜和草帘(或棉被)覆盖好。平整土地前每667 m2撒施10 kg生石灰消毒,然后使用旋耕机将地面翻疏松,整平。

2.4.2 准备基料

使用基料有助于获得高产。按每667 m2用量,基料配方为木屑500 kg、草木灰15 kg、石灰5 kg。将木屑、草木灰、石灰拌匀,加水搅拌,使含水量达到60%。然后将基料装入编织袋或筐内,放入灭菌柜内灭菌,100 ℃保持10 h。将灭菌后的基料晾冷后备用,当天使用。

2.4.3 播种

播种前将土面浇湿,待水渗入土壤不粘手时开始播种。在土面上铺撒灭菌后的基料。将羊肚菌栽培种从菌种瓶(袋)中挖出,揉碎成颗粒状,均匀撒在基料表面,然后使用微型旋耕机将菌种和基料旋耕1次,旋耕深度为15~20 cm。菌种用量为0.6~0.9 kg/m2(折幅17 cm、长度33 cm的菌袋每袋装湿料的质量约2 kg,每667 m2约200~300袋)。

2.4.4 畦床制作

采用畦床式栽培,利于管理和采菇。按南北方向做畦床,床宽1.0 m,高15 cm,畦间沟宽0.4 m。最后将少量菌种撒在畦床表面。

2.4.5 发菌期管理

播种完成后,采用微喷方式浇一遍透水,以土壤含水量不超过55%为宜。之后通过喷水保持畦床表面潮湿。在日光温室内前部挂置一层遮阳率75%的遮阳网,以调节日光温室内光照强度。通过调节日光温室的棉被和通风口,使棚内温度控制在13~20 ℃。

播种后30~60 d,将地表温度控制在3~10 ℃,同时保持菌床表面潮湿。发菌60 d后,将棚内温度维持在15~20 ℃,进一步促进营养物质向菌核内运输和积累,等待出菇。

2.4.6 营养袋的准备和摆放

播种后10~15 d,菌丝长满畦面后开始产生分生孢子,即出现“白霜”。此时在畦面上水平放置营养袋。营养袋有2种规格,折幅×长度为15 cm×30 cm或12 cm×24 cm的菌袋均可。营养料的配方为69%稻壳、30%小麦和1%石灰。将装好料的营养袋装入编织袋或筐内,放入灭菌柜内灭菌,100 ℃保持10 h。将灭菌后的营养料晾冷后备用。使用时,将营养袋纵向的一面用钉板打15~20个孔(打孔深度以刺破塑料袋为宜,孔径3~5 mm)。然后将营养袋水平放置,使打孔的一面贴近地面。每667 m2用量1 500袋。营养袋摆放45 d后即可去掉。

2.4.7 出菇期管理

当羊肚菌发菌60 d后,畦面白色菌丝褪去,进入出菇期。羊肚菌出菇前,需要进行刺激才能形成原基。撤掉外源营养袋是诱导羊肚菌有性生殖的一个关键步骤。刺激原基形成时,调节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具体为:向畦旁沟内灌一次足水,但不要淹没畦面;白天将棉被收起,夜晚及时将棉被放下,使温室内地表温度控制在10~12 ℃。

当畦床表面出现白色水浸状球形物,即羊肚菌原基,大小约1~2 mm时,适当增强光照,温室内温度控制在15~20 ℃(地温约在7~12 ℃)。几天后原基开始长出一些突起,基部连接着土壤培养基的部分开始增大,这是子囊果形成的初兆。当羊肚菌原基生长到1 cm左右时,菌盖和菌柄的形态特征开始分化显现。此时保证土壤表面潮湿,每天向畦床的土壤表面喷洒雾状水,但土壤含水量不要超过55%;每天使用微喷方式喷水3~5次,做到少量勤喷,以保持空间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5%~80%。出菇期间使用照度计监测日光温室内光照强度,通过调节棉被的收放高度和温室前部的遮阳网厚度,将光照强度控制在600~800 lx。羊肚菌出菇时需要大量氧气,过高的二氧化碳会导致菌柄变长,抑制菌帽生长。使用二氧化碳测定仪监测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每天打开温室后墙的通风孔通风2~4次,每次通风时间维持在30 min左右,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 964.29 mg/m3以内。

2.4.8 病虫害防治

出菇过程中注意通风,避免温度高于25 ℃,可有效防止子实体畸形和生理性病害。温室内潮湿的环境易发生菇蚊、菇蝇、蛞蝓、跳虫等害虫,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播种前,喷施一遍氯氰菊酯,做好栽培场地的清洁卫生,杜绝虫源发生。其次,在温室通风口和人员出入口设置防虫网,温室内挂置黄板,防止外来虫源飞入。可根据跳虫的喜水习性,在发生跳虫的地方用小盆盛清水,待跳虫跳入水中后再换水继续诱杀,连续几次,将会大大减少虫口密度。对于蛞蝓,可以人工扑杀或在其活动场所撒食盐驱杀。

2.4.9 采收

一般原基分化后约7~10 d,菌盖长至3~6 cm,宽2.0~3.5 cm,呈锥形,顶端稍尖,菌帽表面为不规则长方形凹陷,纵向排列,浅褐色,棱脊颜色较凹陷处浅,此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羊肚菌根部,用刀沿地表切下即可。同时用刀片刮掉根部泥土后放在固定容器中,然后直接保鲜销售或低温烘干存放。

2.4.10 转潮管理

第一茬采收后,清理畦面上的菇脚。控制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在15~20 ℃,使羊肚菌菌丝恢复并再次积累营养。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75%,同时保持出菇床面湿润。每天打开温室后墙的通风孔通风2次,每次20 min。大约20 d后,可再次形成羊肚菌原基。

[1] 杜习慧,赵琪,杨祝良,等.羊肚菌的多样性、演化历史及栽培研究进展[J].菌物学报,2014,33(2): 183-197.

[2] DU X H , ZHAO Q, O'DONNELL K, et al.Multigene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reveals true morels(Morchella) are especially species-rich in China[J].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 2012, 49(6): 455-469.

[3] OWER Ron.Not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el Ascocarp:Morchella esculenta[J].Mycologia,1982,74(1):142-143.

[4] 刘伟,张亚,何培新,等.我国羊肚菌人工大田栽培新技术[C]//中国菌物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菌物学会,2015.

[5] 谭方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历史、现状及前景[J].食药用菌,2016(3):140-144.

[6] 张季军,张敏,肖千明,等.辽宁地区羊肚菌日光温室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5(3):92

猜你喜欢
基料原基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北方地区农村环境整治措施探讨——以东北某村为例
桑黄对桑枝基料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富集能力研究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不同桑枝比例基料室外种植羊肚菌试验
北方地区格宾生态护岸结构形式选择及质量控制
突脉金丝桃的花器官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上海石化熔喷料基料产能再增20%
北方地区草鱼网箱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