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英 倪红红
重症精神病人的社区护理
●杜月英 倪红红
重症精神病是指临床表现有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社会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重性精神病复发率高,伤残率高,是造成患者家庭及社会严重负担的疾病。近年来,重性精神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重性精神病是高复发、高致残的疾病。并且,重性精神病人始终潜伏着不稳定因素,如果管理和防治措施上稍有疏忽,常可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对社会治安造成威胁和危害,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面对这些庞大的精神病患者的群体,加大社区干预措施,积极开展早期识别重性精神疾病的宣传教育,动员家庭和社会力量,对精神病人的社会、心理、生理康复进行综合干预。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提高他们对于重性精神疾病的应对能力,预防向慢性和残疾转化,实现患者回归社会的目的。
精神疾病;家庭干预;康复
社区是精神病患者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主要途径,精神卫生服务的目标是将医院为中心的服务转向以社区为中心,以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减轻照顾者家庭的负担,减少患者肇事肇祸的发生率,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1)建立健康档案资料,进行个体化管理。由精神专科医院为业务指导,在社会服务机构的配合下,构建医院-社区一体化防治康复管理模式,开展精神疾病普查,对重症精神病人进行登记造卡、健康教育、定期随访、指导治疗、对基层医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根据需求,深入家庭(家庭访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辅导及训练。精神病患者大多数病程迁移、反复发作,日常照料工作大多由患者的家属来承担,患者的自杀、服药过量、不按时服药、自行停药等行为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病情康复。此外,家属对患者持有不正确态度,如歧视、排斥或害怕等,也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回归社会。因此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动态管理患者,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针对重性精神病的特点,以医嘱的形式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和督促服药指导,提供个体化教育。还可以在社区服务站设置宣传栏,应图文并茂、喜闻乐见,具有通俗化、形象化、艺术性,易读性强。通过宣传资料,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社区居民开展重性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专业医护人员定期随访,指导家属妥善保管和使用药物、观察病情,合理照顾患者生活等家庭干预。根据重性精神病患者常有病耻感,缺乏自信等心理特点,定期对精神病人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病人分析有关发病的因素,提高对精神病的认识能力,耐心引导、热心关注,帮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病人参加劳动、活动,指导病人正确对待生活、家庭及工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增加病人对社会心理因素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定期请心理医生给病人专业的心理指导,促进心理康复。
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应向患者和家属宣讲药物治疗的种类、作用、服药时间与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巩固和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学会自我控制和避免各种诱因,从而提高疗效,降低发病率和复发率。
对病情稳定,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患者,指导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养花、手工及帮助家人做家务、购物等行为技能训练来修复或重建其社会功能。
青海处于偏远地区,尤其在基层,通过上级医院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改善、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劳动能力,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解决了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德令哈市河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谢炎,杨丽.205例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5-46.
[2]朱国奎,孙大治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11):18-20
[3]仇剑锋,王祖承,谢斌.上海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 ,2006,18(2):65-68.
[4]王跃,卫舒丽,汪雅敏等.社区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7):610-612
[6]董玉玲,李芸.健康教育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基康复”作用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3,6(1):63.
[7]梁绮霞,梁保娥.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2,17(12);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