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芬 方热军,★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长沙 410128)
影响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主要因素
杨淑芬1,2方热军1,2,★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长沙 410128;2、湖南畜禽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长沙 410128)
不同地区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饲料中同一成分含量通常存在差异,用这些饲料饲喂的畜禽的营养状况也不一致。本文就影响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几个因素进行了阐述。
原料;营养成分;差异;因素
由于不同地区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饲料中同一成分含量通常存在差异,用这些饲料饲喂的畜禽的营养状况也不一致。根据杜荣 (1989)提供的资料,我国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异幅度有的可差十倍乃至上百倍,所以用一个典型数字来表示不同地区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指导畜禽实践实际意义不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了解营养成分在饲料中的分布和赢缺特点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在配合饲料中补充和添加。
影响植物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因素主要有:⑴植物的遗传特性;⑵土壤类型;⑶肥料及农业技术;⑷牧草的植被组成;⑸气候和天气条件;⑹营养体生长阶段;⑺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程度。
土壤是决定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土壤中某种成分缺乏与过剩,将直接影响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一般来说,不同的地区的土壤中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在同一地区,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饲料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各种作物的不同部位,如籽实、茎、叶、根等所含营养量也是不一样的。在相同的地质、气候条件下,同一地区范围内,地形变化是影响植物饲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一个较明显因素,一般是平原、盆地地区的植物含营养成分的量,都高于相应的丘陵和山区。
于广丽等 (2002)河南6个地区生产的豫玉的常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因种植地区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种植地的土壤类型不同有关。目前有学者对中国草地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产草量和牧草品质 (7月末至8月初的生长季盛期)以及气候和土壤因子对牧草品质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牧草营养品质存在着时间动态,会随着生长季阶段的变化而改变。辛国省等 (2007)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土壤矿物元素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铜和锰含量随着地区和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刘育红 (2012)报道,三江源地区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土壤中的有效铜随退化程度的减轻其含量逐渐增高;贺兰山西坡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效态锰含量随着海拔的降低而逐渐降低。袁磊 (2002)对山东省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玉米、小麦、鼓皮、豆粕、棉粕以及不同品种玉米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显著影响饲料原料微量元素含量。张才骏等 (1998)对青海省环湖地区牧草及绵羊的血浆、肝脏和被毛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绵羊处于低锌、低锰和高铝的营养状况,血浆铜和锌浓度在夏季或秋季出现峰值,血浆铝浓度在夏季和冬季出现两次峰值,牧草铜和锌含量较低,牧草和土壤锰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而铝含量超过正常范围。郭春华等 (2007)通过试验测定了那曲地区尼玛县高寒草地不同月份围栏内和围栏外牧草矿物元素 (Ca、P、K、Mg、Cu、Zn)和含量,并根据元素的吸收率及藏山羊矿物元素需要量,对放牧藏山羊采食牧草中矿物元素的盈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月份围栏内与围栏外的矿物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季节的变异很大,夏秋季牧草Ca、P、、Cu、Zn的含量高于冬春季,除和青草期的能满足藏山羊的需要外,其余元素不能满足藏山羊生长、繁殖和泌乳对矿物元素的需要量。郭佳 (2015)通过吉林省西部草原区土壤、牧草样品的分析测定,研究了草原区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吉林省西部草原土壤肥力水平较低,营养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处于极低水平,重金属元素含量虽处于安全水平,但Hg、Cu的潜在生态风险相对较大。草原牧草缺乏Zn、Cu、P,牧草中含K、Mg、Ca、Mn、MO、CO含量水平能满足草原动物生长需要。
原料品种因素也是影响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受其品种、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原料品种不同,农作物营养成分也就不同,造成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
余汝华等 (2007)研究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青贮原料对青贮发酵产物及青贮饲料营养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影响。Benefield等 (2006)指出两品种的全株青贮玉米的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有明显差异。韩杰华等(2014)以甘肃主产的8种小麦为原料,测定了其灰分、脂肪、蛋白质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主要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甘肃主产小麦中皋兰和尚头灰分含量最高,为2.33%,陇春26灰分含量最低,为1.51%;陇春26脂肪含量最高,为3.06%,甘春20脂肪含量最低,为1.07%;甘春20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3.46%,陇春26含量最低,为8.92%。刘桂玲等 (2012)对20个主栽甘薯品种的经济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分析,表明不同类型间的差异很大,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粗淀粉含量和鲜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与粗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鲜薯产量、薯干产量、粗淀粉含量均呈负相关。
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含量除了受原料品种、土壤环境变化意外,季节影响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同种原料在不同的季节,其营养成分会存在差异。
参木有等 (2009)的研究表明,西藏天然草场牧草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均呈季节性动态变化,放牧的羊群存在着磷、钠、锌、锰、硒和铜6种限制性矿物元素季节性营养紊乱现象。文勇立 (2007)的研究表明,川西北草原牧草铁含量冷季比暖季高,而锰含量暖季高于冷季。周立业(2012)等对青海湖湖东区牧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牧草中Cu、Mn、Zn和Se含量在夏季存在显著相关性,在秋季Cu和Zn含量显著相关,而冬季只有土壤和牧草中的Mo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赵彦光等 (2012)评价了云贵高原石漠化地区2个人工草场的营养价值,永善试验地10月牧草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及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均比7月增多,初水分及水分含量比7月减少,而寻甸试验地10月牧草中的营养物质除初水分、水分及粗灰分外,其余的营养物质含量均比7月有不同程度地减少。梁建勇等 (2015)对甘南高寒牧区不同类型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进行测定,高寒草地6月牧草中粗蛋白含量较高,以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其含量逐渐下降,进入10月牧草枯黄期降到最低;而ADF和NDF有随着牧草生育期的推移表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尤其到8月以后,气温降低,牧草开始枯黄,木质化程度增加,品质下降。
作物中的微量元素是人类获取微量元素的直接途径,而作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受作物品种、气候、地域、水分和施肥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前人对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物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细致研究。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不良问题日益凸显,前人对作物微量元素的研究多集中在各种因素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上,忽视了各种因素对作物收获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而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且多以小麦、水稻等作物为研究对象。
国内外研究了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的影响,发现施用氮肥一般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郭孝等 (2013)研究表明随着硒肥基施量的增加,裸燕麦秸秆中粗蛋白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粗脂肪以及粗纤维的含量呈上升的趋势;硒肥对裸燕麦果实在基施量小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果实中的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的含量,当超过这个范围则可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但对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田春丽等 (2014)研究表明,富啡酸与硒、锌配施处理能极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灰分含量,而对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赵勇(2005)研究表明,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和饲用品质有较大影响,能极显著提高全株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全株粗纤维含量。Molnar等(1999)认为,氮肥对粗纤维的含量没有影响,但却影响纤维的组成,其可能增加可消化有机物的含量。Divis(1998)则认为,氮肥对干物质含量没有明显影响。文亦芾等 (2008)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认为青贮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体外干物质消化率、体外有机物消化率和产奶净能比青贮前显著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洗洗涤木质素含量比青贮前显著降低。
孙勇等 (2007)研究发现,全国各地玉米植株内微量元素的浓度变异很大,而同一地区作物收获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也很广,这主要因施肥管理差异导致作物产量变化所致。朱先进等 (2009)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作物收获物中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作物收获物中Fe含量最高,Mn和Zn次之,Cu最低,且玉米收获物中微量元素含量远大于大豆。不同施肥处理间作物收获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显著。杨丽娟等 (2006)研究表明,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土壤酸化程度加重,土壤中铁、锰、锌、铜有效性亦随之增强,有利于植株的吸收和籽粒的积累。Moraghan(1999)和Trethow(2005)认为增施氮肥,虽然没有显著影响籽粒Zn、Fe的含量,但植株对这2种元素的吸收能力增强。张睿研究表明,在高肥水平上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Fe的含量,不同肥力下氮肥对籽粒Mn、Cu、Zn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姜丽娜等 (2009)分析了氮肥对小麦籽粒Zn、Fe、Mn、Cu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Zn、Fe、Mn、Cu的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极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氮肥施用提高了籽粒Zn、Cu的含量和积累量,抑制了Mn的含量。氮肥与品种的互作对籽粒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积累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