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吉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浅析高中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
闫永吉
(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0)
新时期的人才标准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教育行业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使得音乐教育成为了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教育实践与研究表明,音乐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在高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音乐教育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提升高中音乐教育水平,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音乐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与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高中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高中;音乐教育;创造力培养;意义;建议
就现阶段高中对学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基本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但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相对薄弱,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所具备的能力,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或创造力水平的高低都将对其工作质量及工作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素质教育模式下,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新的教育方式需要充分融入到高中的教学系统中,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学生创造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音乐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的艺术,不同的音乐作品承载着创作者的不同的情感表达,反过来说不同的情感也需要不同的音乐形式作为依托,这就需要创作者一定的创造能力作为支撑。因此,音乐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作者情感与创造力的过程,对学习者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作用。音乐教师应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音乐课程的讲授形式进行创新型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音乐本身就是音乐创作者创造力的产物,因此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创作情感与思想,还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升。换句话说,音乐教育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与创新点剖析的过程。
从研究历史上来看,最早进行音乐创造力研究的是国外的音乐教学法实践人员,随后,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先后将音乐教育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入了教育研究领域。近三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行业开始加大了对音乐教育中创造力培养的关注程度,其中美国首次将即兴作曲纳入学生音乐学习的考核中[1],代表着对音乐教育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效果的肯定。1999年,我国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指导性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也为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无数的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科学的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创造内涵及灵感来源进行分析与思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创新型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型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朗诵、舞蹈、演奏等多种形式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同时鼓励学生以新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感悟与思考,以向学生提供更大的自我发挥、自我创新的空间。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于高中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应引起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随着音乐教育理论的迅速发展,音乐教育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升高。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在高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各级教育部门也开始着手建立起了高中音乐教育的教研、管理与咨询机构,并编写了系统性的音乐教材,为音乐教育在高中的发展起到的重要的推动作用。
部分高中在引入音乐教育时,教学目标不明确,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十分肤浅,存在着极大的从众性质与盲目性质,使得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功能无法全部发挥[2],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一定的阻碍作用。现阶段高中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音乐教育的背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部分高中抓住了这一特点,将音乐教育当作一种创收的渠道,并以此为借口向学生收取高额的学费,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这种现象不但是教育道德也沦丧,也是对学生发展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近年来,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素质教育成为了一个火热的话题,部分学校本着一种“赶潮流”的态度加大了对音乐教育的推广,将音乐教育作为一个自我宣传的噱头。部分高中对音乐教育的引入只是为了搞表面文章,谈及真正的音乐教育效果则是微乎甚微。
由于授课条件的不足与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的低下,许多高中音乐教师的上课模式还停留在音乐欣赏的单一形式上,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残留数十年,对许多人的思想仍有着极大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地推进阻碍重重,而对于高中音乐教育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校领导方面,始终将升学率作为学校发展的唯一目标,对音乐教育的课时进行压缩、音乐教师招聘数量严重不足的现象极为普遍,致使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教育[3];家长方面,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越来越少,仍停留在学生考了多少分的层次上,随音乐教育及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漠不关心;学生方面,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对上音乐课的积极性也极低。
在素质教育大旗的引导下,许多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很多学校的素质教育都只是流于形式,达不到有效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目的,使素质教育走入了发展误区。要想真正在高中阶段通过音乐教育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掌握新知识或新技术的过程,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与协助者,在学生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的教育水平及教育侧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加强音乐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除了音乐本身的创造性外,教学实际上就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在授课思路上进行创造性的升级,也会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这也对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低下将无法满足创造性音乐教育的需求。因此,学校应对音乐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全面建成多样化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化、多元化,教学方式也更加立体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有一定的把握外,还可通过引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音乐中创造力的感知程度,促进学生的情感、意识、感官及思维四位一体[4]。例如,在进行某个音乐作品的学习前,教师可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背景介绍或作者故事,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有初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鼓励学生将音乐中的情感用话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使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创造性的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创新的乐趣,还能激发更高创造力水平的产生。
不同于其他能力,创造力是一种富有新颖性与独创性的能力,对这种能力的培养不应固守一种教育模式,而应适当弱化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时刻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通过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散性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次主题明确的即兴作曲比赛[5],在考察学生音乐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音乐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开展的重要参考标准。现阶段,很多音乐教材的主要内容都是经典音乐作品及著名音乐作者的介绍,教材内容死板枯燥,少了一丝创造力。这种音乐教材极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到达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定期更新高中音乐教材,合理选用真正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材。一套合格的音乐教材,应当包含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6]。教材中介绍的音乐作品应尽量符合学生的欣赏力水平,以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为主。
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大多需要相对轻松自由的环境,倘若在音乐课堂上学习气氛低沉严肃,将极大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地迸发。此外,和谐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更能促进高中音乐课堂教育质量的提升,教育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地营造是及其重要的。只有鼓励、支持、尊重、信任的教学态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思维能力[7],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信心,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欢快的游戏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更愿意自由地释放自我、发散思维,对创造力地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教育质量的高低是十分重要的。创造力作为对新时期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现阶段高中教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通过科学的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创造内涵及灵感来源进行分析与思考,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加强音乐教师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时刻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选取高质量的高中音乐教材、营造轻松和谐的高中音乐课堂学习气氛等几个方面出发,全面升级高中音乐教育的教育形式,在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推进作用。
[1]刘晓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4(10):111-112.
[2]焦倩.关于音乐教育当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5(07):19.
[3]成荣松.浅析高中音乐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5(05):112.
[4]姚娇娇.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刍议[J].学周刊,2013(25):174.
[5]孟鑫.音乐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6,34(03):144-146.
[6]梁宝华.创造力与音乐教育:国际趋势和发展(一)[J].中国音乐教育,2015(01):23-26.
[7]雷传彬.音乐教育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力[J].师范教育,1986(02):22-23.
G633.95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