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及把握路径探析

2017-01-31 21:28赵春梅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琴弦古筝演奏者

赵春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2)

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及把握路径探析

赵春梅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 100872)

发音物体性质、形状的差异产生的不同的谐波决定了音色的差异,进而形成多元的音色,多元的音色对于塑造多元的音乐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古筝演奏来说,音色是古筝演奏中诠释作品内涵的关键要素之一。古筝演奏中借助各种音色可以塑造多样化的音乐形象,表达作品的内在感情,进而实现音乐与听众心灵上的共鸣,由此可见在古筝演奏中音色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古筝演奏过程中,应提升对古筝音色的要求,以促进古筝演奏中对音乐作品内涵情感的完美表达。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古筝演奏中音色的把握路径。

古筝;音色;影响因素;路径

一、古筝演奏中音色的影响因素

(一)义甲佩戴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佩戴义甲应使用正确的方法,正确佩戴义甲有助于古筝音色的完美发挥。佩戴义甲时应注意将指肚和甲片之间紧密贴合,留出充足的甲尖长度。通常情况下,甲尖露出指尖的距离应控制在0.5厘米以内,倘若留出的甲尖太长,则会分解手指的力量导致形成过多杂音,影响音质的同时还会减缓演奏者触碰琴弦的速度。

(二)触弦力度的影响

人的手指和手掌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古筝演奏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指力度也存在差异。指尖力度过重或者过轻都会影响音色的表现,因此演奏者应当把握好手指力度,避免刻意的手指发力状况,达到“强而不躁、弱而不虚”的演奏效果。正常演奏过程中,手指应放在距离琴弦较近的位置,近距离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杂音的出现。

(三)触弦速度的影响

想要演奏出抒情的乐曲旋律,指尖就需要在琴弦上保持更长的时间,借助滑动的力量,使琴弦与义甲之间保持较长时间的摩擦,从而表现出松弛的抒情音色,比如在《乡韵》中的慢板部分就需要采取上述的弹奏方式。当然,相反的弹奏方式也能够表现活泼、快乐的艺术氛围。

(四)触弦深度的影响

倘若要演奏出深沉、厚重的音色,义甲与琴弦之间的接触面积就要加大。例如在《广陵散》当中,演奏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吃弦的力度去增强发音的厚度从而提升乐曲的深沉与厚重,借助浑厚的琴声表达出作品的高亢之情。倘若要演奏出欢快、颗粒性较强的音色,那么,应相应减少义甲与琴弦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弱义甲与琴弦之间的接触深度,即减弱触弦的深度。这种方式既能够减少噪音又能够表现出音乐的欢快感。例如在《雪山春晓》中的后半段需要表达一种欢快的情愫,演奏者就需要将右手快速地勾托抹托,多采用指甲演奏,促使音乐更加干净并附有颗粒感,将春天清新、愉悦的感情传递给大家。

(五)触弦方法的影响

古筝演奏中音色的表现与演奏者的演奏方法密切相关,主要包含夹弹与提弹两种基本演奏方法。前者要求右手两指呈现出八字形,借助掌关节的力量带动指根发力,以弦弹的方式确保发音整齐而无杂音,并且使用四指指肚“扎桩”,保证手腕的稳定性。该种弹奏方式呈现出的音色纯正而饱满,余音较长、高亢而浑厚。而后者提弹则是通过悬空手腕,让右手关节发力,指关节弯曲,向掌心方向拨动琴弦。提弹法手指发力的强度低于前者,声音较清脆,音色柔和灵巧,余音短,易于让人精神放松。通常是通过此方法表达南派筝曲典雅、秀丽的筝曲风格。

(六)演奏者自身音乐素养的影响

优秀的古筝弹奏者必然具备雄厚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古筝初学者往往是模仿演奏大师,伴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演奏者能够不断地了解到各种古筝乐曲甚至其他种类的音乐乐曲,对其进行深入地学习,取其精华,在加深其他艺术种类的艺术文化修养的基础之上,不断提升自我音乐素养。

二、把握古筝表演音色的路径探析

(一)根据乐曲风格不同变换触弦角度

上文中对夹弹法和提弹法做了简单介绍,了解到演奏方式的选择对音色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演奏过程中选择哪一种演奏方法是需要根据乐曲风格来判断的。两种演奏方法由于触弦角度、运指方向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音色表现,进而传达出不同风格的筝曲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触弦角度方面,夹弹法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变动,以45度角为准,音质非常饱满;提弹法的触弦角度与之相反,虽然依旧保持45度角,但触弦角度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变动的。在运指方面,夹弹法弹奏过程中需要无名指自然而然地落在古筝上面,尽量保持手指的基本形态不变;提弹法需要悬腕弹奏,不需要无名指或者小指给予依托和支撑。

(二)根据乐曲旋律不同变换触弦位置

触弦位置的不同对音色会产生不同的差异,当触弦位置置于右岳山和雁柱的七分之一处时,呈现的是浑厚的音色,若在此处触弦,琴弦振动产生声波的波腹在此触弦点上,能有效防止杂音、泛音的出现,从而保证音色的纯正自然。这种音色通常只有在节奏和旋律较慢的乐曲当中才能够让听众识别。节奏较快的乐曲,下一个音阶很快将琴弦振动产生的泛音掩盖,听众也就难以感受识别到琴音中音色的细微变化。通常情况下古筝有两个基本触弦位置。其一,与右岳山方向一致且距离大约一寸的位置,每根弦上的触弦点前后排列大致成直线,此触弦点弹奏乐曲所呈现出的音色明亮、浑厚,并且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根据筝曲旋律的不同略微调整触弦位置,大多数筝曲旋律声部都是在此点基础上进行的。其二,与雁柱的方向大致平行,且与右岳山与雁柱之间的距离大约二分之一处,此触弦点触弦,琴弦声音波形振幅大振动持续时间长,所呈现出的音色绵长而柔和,韵味十足。触弦位置也可以根据乐曲旋律的需求加以调整。对于乐曲演奏者来说,触弦位置的选择并不是固定的,应当根据音乐情绪和乐曲旋律的变化加以调整。不同的情感需要不同的音色来表达,在触弦点的选择上则需要灵活多变一些。

(三)根据乐曲意境不同变换触弦深度

触弦深度是指指尖与琴弦接触的深度。触弦深度不一样时,则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音色。触弦深度的选择需要根据乐曲的曲风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当曲风需要厚重、有力、表达强烈的音色时,则需要加深触弦深度;当乐曲曲风偏向于优美、宁静、意境幽远的情感时,就需要减弱触弦深度,减轻琴弦振动,使传达出的音色符合优美、宁静的意境。乐曲的节奏、情绪的变化要求触弦深度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如在演奏《临安遗恨》时,乐曲开头借由钢琴富有戏剧性张力的悲壮情绪的音调带动节奏,古筝则需要加深触弦深度以获得饱满厚实的音色,进而表现出民族英雄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通过加深触弦深度以获得厚重、饱满的音色,促使弹奏的乐曲富有张力、震撼力以及感染力,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在引子的第16小节当中,乐曲的意境由慷慨激昂、波澜壮阔的恢弘气势转为如泣如诉的温情诉说,情感细腻而丰富。情感转折较大,触弦深度改变也非常大。此时的触弦深度不再适合大幅度的加深状况,而应浅浅地触弦,使表诉悲痛、惋惜的情感更深入人心。

(四)根据章节节奏不同变换触弦力度

指力是弹奏古筝过程中最常用的力量,指力的大小影响着演奏者触弦深度、角度,是影响音色表现的重要因素。当手指弹奏的力度太大,往往呈现出焦躁的音色,发出的音色缺乏古筝应有的圆润细腻柔和之感并且还容易出现破音的情况。当然,手指力度也不宜过小。力度不够,就会音色缥缈,缺乏扎实厚重沉稳之感。重视古筝触弦力度的控制,使弹奏的乐曲拥有丰富的层次感,声音更加清亮。古筝的触弦力度决定着音色的种类,想要表达不同的情感,自然要根据不同的乐曲选择适宜的触弦力度。弹奏古筝的力度应根据旋律的要求进行强弱变化,这样更有利于表达作品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灵活地改变触弦力度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古筝演奏者不断地苦练基本功。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张力与感染力。

(五)提升音乐修养来获得理想的音色

1.提高对音色的判断力和想象力

演奏者对音色的判断和想象是需要大量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共同作用形成的。这需要演奏者长期的学习提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方可在演奏中以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去判断古筝弹奏的音色。对一首乐曲的音色首先要做一个大致的判定,判定准则为依据演奏者的现有审美观念、审美经验对乐曲进行心理评判。这种审美经验是指人欣赏音乐乐曲所表现出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审美经验是演奏者心理音色的重要检验标准。音乐理论上的审美原则是根据作品情感的表达、与观众的互动、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度等方式进行判定。要求演奏者需要深入理解乐曲的感情,并在演奏中准确地传达出音乐的情感,使观众能够通过音乐体会其中要表达的情感。大众对乐曲的认同是当代的审美观念。倘若乐曲的演奏在心理上获得认可,那么对乐曲的理想音色判定是正确的。理想音色与审美意识趋于一致时,只需要演奏者根据心理对乐曲的理解,对乐曲的情感选取适宜的音色进行演绎,从而塑造出生动而贴切的音乐形象。如王建民作曲的《枫桥夜泊》,本身创作灵感来自于唐代诗人所创作的同名唐诗,乐曲的意境与该唐诗的意境相同,乐曲描绘出诗歌中的月夜下鸟儿嘶叫,秋霜寒冷,渔火寂静,寒山寺,半夜的钟声,客船等等画面。传达出诗人旅居他乡的孤独之感,怀念家乡的浓浓深情。在奠定乐曲的整体曲风之后,根据不同的章节,细化每一部分作者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对其进行深入理解,以此综合心理音色和实际音色两方面的内容演奏乐曲,使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枫桥夜泊》背后浓烈的情感。

2.增强气息与情感的融合

本文中的“气息”概念是指发音前或者发音时的气息状态。气息是演奏者与乐曲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即演奏者通过气息感受乐曲,与乐曲的情感实现交流的状况。古筝演奏者往往会沉浸在音乐当中,其气息也会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气息”也是影响音色的重要因素。演奏者在表演之前一定要先调理好自己的气息,确保自己的气息能够在演奏过程中与音乐情感基调保持一致,将演奏者个人情绪与乐曲情感融为一体,那么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即为演奏者的情绪,当气息随着乐曲情感的改变而改变时,气息与音乐的表达方式产生共鸣,那么音乐也就被赋予生命力,音乐的张力和感染力将会更加明显。在演奏者弹奏古筝过程中,其内心应当对音乐的节奏有一个良好的把握,将音乐节奏的变化印在自己的心中,通过外在的弹奏将其表现出来,实现音乐与情感的合一。古筝演奏当中的强音的呈现需要将气息调动到岳山附近的位置,一般这里的音色刚劲有力、浑厚而强烈;委婉、轻柔的音乐则需要将气息调动至琴柱附近。气息作为演奏者与音乐之间沟通的精神渠道,演奏者的一吸一呼也表现出音乐情感的起伏变化。因此,想要更好地塑造音乐形象,呈现优质的音色,演奏者需要练习控制气息,使自身情感随着音乐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三、结语

音色是整首乐曲的灵魂。因此,要想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就需要演奏者勤学苦练,把握好音色美的方法,将人们丰富的内在情感表现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1]王盈.古筝演奏方法探析[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01).

[2]韩雪.古筝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J].音乐时空,2015(04).

[3]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

[4]佟桂影.关于古筝表演艺术与音乐表现力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06).

J648.32

A

赵春梅(1971—),女,汉族,安徽巢湖人,硕士研究生,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音乐学民族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琴弦古筝演奏者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关于双排键电子琴即兴演奏学习方法之分析
论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额头上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