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颖
直接现实的另一种书写
——评贾平凹的《极花》
王冠颖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贾平凹的《极花》是对当代农村生态现状的全景描摹,富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远寓意。这是对拐卖妇女现象的一次深刻贴近和还原,不仅展现了现实世界中的伤痛与救赎,也向社会提出了最有力的发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极花》;农村;拐卖;现实
贾平凹的作品大多是现实主义风格,他曾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这种身份认同使得贾平凹一直心系农村,多年来探察乡村困境,并通过自己的文字来阐述记录农村的真实生活,同时也能看出其中有对衰败农村的痛惜之情。《极花》是贾平凹近年的一部新作,同样也是一部乡土小说。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姑娘蝴蝶进城追求心仪的生活,却在第一次外出打工之时被人贩子卖到另一个更为偏僻的乡村的故事。贾平凹对这部作品解释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一直没给任何人说过。但这件事像刀子一样刻在我的心里,每每一想起来,就觉得那刀子还在往深处刻。”①这个故事就像他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当看到农村逐渐萧条,与城市差距日渐加大时,内心的恐慌与不安促使他写出了这个尘封已久的故事,从而用真切实意的情感来表现他对农村发展的美好希冀。
(一)农村人的城市梦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近四十年里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尤其是城市的生活质量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城市就像一个百香果,一直吸引着农村的年轻人,他们渴望自己能融入到活力四射的大城市中,像城市年轻人一样接受信息时代的洗礼。虽然现在我国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得到很大改善,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想要完全消除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很多的农村女性在忍受不了了卑微的地位后,更想踏入城市这片土地,改写自己的命运,摆脱农村人的身份。对于那些城市中的底层人来说,“走进城市只是农民的身体,事实上城市并没有也不可能在精神上彻底接受他们。”②希望对于农村人而言,就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但是,大多数没有文化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农村人进城后,都是以悲剧结尾,这在贾平凹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
《极花》中的蝴蝶就是一个想要摆脱农村命运的年轻姑娘,她想去城市改写自己的平凡,却被人利用了她强烈的渴望和盲目的期待。在第一次进城找工作时,就被拐卖到我国西部更为偏远的一个小山村。蝴蝶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堪,绝望无助的感觉再次袭来。这个西部小山村的生活,更加穷苦、凄凉,同时村里也存在着不少女人遭受着和蝴蝶一样悲惨的命运,想要逃避,但最终屈服于现实,只能在这里继续穷苦地生活下去。
(二)回归农村的城市弃儿
小说以蝴蝶的全知全能、灵魂出窍的叙事角色进行讲述,可谓是一个不幸女人的自白,这使故事更具真实性。在整个文章中,描述比例最大的是蝴蝶被囚禁在窑洞时的那个片段,囚禁期间蝴蝶的疯狂挣扎和内心无助,为小说结尾蝴蝶重返农村埋下了伏笔。蝴蝶的不羁与高傲,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凌辱,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这种无奈之举让读者感到心痛。小说中,蝴蝶在同村男人的帮助下被黑亮强暴,意外怀孕并且打胎失败,成了蝴蝶重回农村的催化剂,让人感到唏嘘和无奈。
虽然逐渐向现实屈服的蝴蝶开始变得贪婪,但内心仍有想要逃跑的想法。一次偶然让蝴蝶打通了村长家的电话与家人取得了联系,但是情况紧急,蝴蝶仅仅说了一句话就匆匆挂断电话,在她的内心仍然期盼着家人能够找到自己,营救自己。最终蝴蝶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逃脱大战,摆脱了囚禁的枷锁跑回城市。回到城市后,迎来的并不是她期盼的改写人生的新机会,而是再一次的抛弃与打击。蝴蝶和她的孩子成为了城市电视台争先恐后的采访对象,成为了城市人饭后谈论的舆论话题。所有人都在逼迫她回忆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城市人的趣味使她的痛苦放大了千百倍,这段遭遇也使得她不被世人所接纳。最后,蝴蝶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让她作呕的城市,重返农村。
(一)城镇化建设的深刻反思
贾平凹曾坦言,《极花》的撰写目的并不是要显示自己故事构思或者文字能力,而是要通过这样现实的文字,来突显我国农村基层的不易。圪梁村就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结下的一个恶果,村民把城市看作一个血盆大口,它不断地吃掉农村的钱财和劳动力,最后还要吃掉农村的女人。所以黑亮这些穷困农村的失婚男青年用一种抢夺女人的方式来对抗城市的巨大力量,带着一种毫无罪恶感的心理来完成他们的婚姻。从历史进程来看,城镇化建设的决定是正确的,可是会牺牲掉两三代农民甚至更多人的利益,但具体到这些农民来说,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
(二)无奈命运的抉择
蝴蝶为了融入城市而打扮得像个城市姑娘,这个新城市人却经历了一场逆城市化过程。她并没有接受到城市文化真正的洗礼,只是一种意识蜕变的表面化。人无论是在年少还是白头,贫困或是富有,睿智亦或愚昧的时候,都会面临着命运的抉择。蝴蝶面对贫困的村庄,简陋的窑洞,陌生的男人的恐惧,正如我们面对命中注定不可逃脱的命运那样恐惧。这时老老爷的宿命之星和麻子婶的愿望剪纸就好像一颗救命稻草,让蝴蝶在暗无天日的窑洞里感受到一丝温情。随着时间的沉淀,这颗稻草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生下了与黑亮的儿子,学会了做面、编草鞋、和鸡处得很好,命运实现也让她离不开这个村子了。
《极花》以锋利的笔触,描述了当今社会农村与城市的日益差距,反映出当代农村的急剧衰退,隐含了极大的社会历史信息。贾平凹的这种对照时代沉浮与人心悲喜的现实主义创作,既是对世间万象的迷恋,又是对现实的提问。像圪梁村这样的村落到底距离城市有多远,这样的农村在中国还存在着多少。蝴蝶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多少,她们不应该成为农村男性婚姻得不到解决或是城市和农村争夺青年劳动力的社会问题的牺牲品。贾平凹对现实的再书写表现出他在传统与当代、现实与历史之间徘徊,这更是一次对于救助边远乡村的强有力的呐喊。
[ 注 释 ]
①张迪.贾平凹:我的感情在乡村[Nl.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4-21(9).
②孟繁华.“到城里去”和“底层写作”[J].文艺争鸣,2007(6):45-47.
[1]郑奎娥.农村适婚男女比例失调现象调查研究[J].智富时代,2015(10).
[2]唐伟.恶之花结出强扭的瓜——评贾平凹的《极花》[J].艺术评论,2016(06).
[3]李群芳,周春英.浅论贾平凹《极花》的疼痛性书写[J].名作欣赏,2016(23).
I
A
1006-0049-(2017)16-026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