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莉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青少年耻感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梅 莉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青少年的耻感意识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虽然大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耻德教育,但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耻感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了阐述。
青少年;耻感;耻感教育
(一)目前成绩
1.青少年的耻感意识有所提高
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中,青少年的耻感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社会氛围呈现出大家都具备基本的耻感观念,面对社会中的无耻现象,人人都能正确判断,做出相应的斗争。
2.耻感教育的范围有所扩大
众所周知,学校、家庭、社会等等都有向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的责任。在校园里,学校通过各种活动、宣传、榜样示范以及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等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知耻明辱的灌输。而且,当前家长的思想文化水准都有明显提高,家长都理解言传身教的重要性。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贯彻,社会上对耻感的宣传也更广泛和深入。
3.个体基本具有耻感
当今社会强调以人为本,人人都有基本自尊。而学校更是注重培育青少年的荣辱意识,使得青少年都自尊自爱。而耻感教育则使青少年的荣誉感和耻辱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青少年承载着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耻感意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流观念。虽然社会有关注对青少年的耻感教育,但是我们也面临了一些问题。
1.教育者自身素质不达标
教师是青少年的引路人,是进行青少年耻感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观念对青少年具有重大的影响。受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教师的很多观念也被冲击和刷新,这当中有一些意志不够坚定的人,他们便对很多无耻现象表现得比较麻木,这样自然无法很好地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
2.青少年认知水平不够
同样的,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还处于一个学习与摸索的时期,还不能够对社会有着清醒的认知。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青少年缺乏对耻辱的正确认识。
3.教育目的过于抽象
当前学校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时,目的一般都过于抽象,直接用社会主义的相关理论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十分严重。
4.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学校的教育方法都是课堂教学,老师只对学生进行理论讲授,并没有和实际联系紧密。即使有实践课的部分,都是草草应付了事,并没有让学生在行动上做到荣辱分明。青少年在理论上的学习并不能代表他们在行动上也能一致。知道不等于做到。
5.教育环境封闭落后
学校的教育环境一般都比较封闭落后。要使青少年的耻感教育落实到位,必须改善他们的教育环境。而且青少年的耻感教育并不应只有在学校进行,社会、家庭等等都应加入其中,给青少年改善一个完整的教育环境。
6.教育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大多单调落后,一般的教育过程和方法都流于形式,而且目标都比较假大空,没有与实际相连系的具体衡量标准。
(一)社会层面
社会这个总体大环境对所有人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大家的耻辱观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青少年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耻感教育也是十分关键的。我们要加强青少年的耻感教育,必然要有一个有益的社会环境。
第一,要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导向作用,构建一个知耻明辱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网络不断发展,很多新平台的出现给了我们进行耻感教育的机会。
第二,要发挥法律的作用,用法律来约束一些无耻现象的发展。首先要加强青少年的法律知识,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触犯法律的,并且知道触犯法律的后果,不能知法犯法。
(二)学校层面
学校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的基本。学校的老师、环境、教学过程、目标等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产生影响。
第一,教育目标要合理和具体。对青少年进行耻感教育要与实际相联系,不能过于抽象和泛泛而谈,且目标要合理,不能要求过高或过低。学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即要对学生们有总体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第二,要改变单一落后的教育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青少年的耻感教育效果并不明显。应将单调的课堂教授改为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首先,改变唯分数论的学习氛围,其次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最后,校园文化建设要秉持开放态度,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与合作。
(三)家庭层面
家庭对青少年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开展耻感教育一个重要环节,对青少年树立耻感意识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对其一生都有影响。
第一,要懂得融会贯通,改变单一的方法,用各种方法进行耻感意识的培养,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首先,家长应该按照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实施教育,不要一味的重视成绩,也应加强思想教育;其次,家长不应一味地溺爱孩子,替孩子包办一切,要懂得适当的放手。
第二,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影响。对青少年的耻感教育如果只是一味的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效果可能不会太见效。
(四)个人层面
首先,青少年要懂得自我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能够加深耻感教育,它能提高青少年对自己目前道德水平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其次,青少年要懂得自我批评。在自我认识基础上,对自己进行认识与评价后,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然后进行自我反省与批评,并将进行及时改正。
最后,青少年要学会自我实践。认识与批评的最终目的是实践,青少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所听所看所学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优良习惯。
[1]舍勒.论害羞与羞感[A].价值的颠覆[C].北京:三联书店,1997.
[2]赵平安,高猛.耻感的双向度与公民道德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10).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1).
[4]李亦园,杨国枢.中国人的性格[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沙莲香.耻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J].道德与文明,2008(1).
*宁波大学研究生“求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青少年耻感教育研究”。
D
A
1006-0049-(2017)14-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