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雅丽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 锦州 121000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自身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刘雅丽*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辽宁 锦州 121000
(一)真实与虚构相融合
《三国演义》是卓越古典小说的代表,因而它不仅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小说。整部小说运用的都是比较浅易的语言,既通俗易懂,又自然流畅;作者采用的手法多样,故事情节都交相对比,人物描写也有侧重点,使得文章跌宕起伏,妙笔生花。其所采用的结构又恢弘大气,能够将深远历史中的冲突和矛盾层层缕清,并贯以一定的逻辑性,使得文章的各个结构都很严密,做到上下呼应,秩序也能够有条不紊。而《三国演义》中最大的成就则要归于对战争场面及人物塑造上的艺术性描写。
整部小说中出现最多的便是对战场场面的描写,而且总是能够突出每场战争的重点。能够在在不同的环境下描写出不同的应对策略,重点发挥出指挥作战者的个人作用,而不是大致地描述双方在实力与武力上的差异。无论是什么战争,随着战争的不断变化,描写的手段也在不断变化着,在主要描写战争的同时还要伴随着其他活动的发生,作为战争的辅助,充分表现出战争场面的激烈,给人一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感。
(二)结构与情节
它长于描述战争。整部小说的结构都是严密且恢宏大气的。因为其历史时间悠久,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因而是很复杂的。但这些故事却大多基于实际,还要保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因此要想成立这些结构是比较有挑战的。但是作者却将整部作品都写的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使每个章节都能独立形成一个故事,又不破坏全书的整体性。这样也说明作者的逻辑思维足够严密。他重点突出蜀汉,主要描写三国之间的你争我斗,从而支撑起整个故事框架,不仅使故事具有十足的矛盾性,又能够前后连贯;既有中心环节,又有辅助环节,且各个环节之间还能够紧密相连。
(三)书中塑造的人物
作者在小说中描写了大量的人物形象,且故事纷繁芜杂,还要塑造出典型的人物,要能够把握每个人物的特征,还有他们的动作心理等。作者在描写每一个人物的时候,都要最直接地掌握其自身的特点,多描写他们的动作和心理,并附以外貌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就是因为作者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物的特质,所以才能把人物写活,无论是动作描写还是心理描写都能够自然地描述出来,使每个人物都变的鲜活。最贴近地描写人物,大致地描述事件,是作者在创作中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因为这部作品属于长篇,无论是人物还是故事情节都很复杂,所以经常会出现同类型人物过多的问题,导致人物被故事所掩埋。而相反作者塑造出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又创造性地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这才充分地显示出作者卓越地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一)以人为本的人才观
书中的领袖都会有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得人才者得人心,这也从客观上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十分有远见。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前,只空有目标却不知怎么落实,而且对自己没有根本的认识,结果导致他一直处在漂泊的状态下。然而当遇到诸葛亮之后,他才明白天下的大势,从而开始着手北伐,想要达成统一。
(二)多元化的思想和谋略
在所有的活动中,领袖是主导者,那么所有的决策也都由领导者来决定然而一个决策的正确与否关乎着整个军队的命运,因而决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领袖自身的能力和素养。人类行使着决策权已经很长时间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产生过无数能力超群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等。他们满腹经纶,具有着远见卓识,总是能在最危险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首先是要将重点放在调查上,要知道所处的实际情况,将最有用的信息和情报都搜集起来。如果连情报都没有或者是不准确,那么领袖也不能根据情况正确地作出决策,完全是抓瞎。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和袁绍两个人在官渡一直处于胶着的状态,曹操后来都想要撤兵,然而当曹操收到有关袁绍军营的准确情报之后,他立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放火烧了他们的粮库,最后在相持的情况之下取得胜利,同时也成为了以少胜多的事例。
其次在有了对方准确地敌情之后,领导者仍然要深思熟虑,对情况进行分析。譬如孙权,在收到曹操的战书之后,他没有立刻就做出决策,而是召集众谋士来进行分析,看看他们的意见,最后才做出决策,而事实证明这个决策也是正确的,因而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心态和头脑也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考量一个领导者在应变方面的能力。
第三,也就是在决策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多种决定来让你抉择,那么这个时候领导者的选择就能体现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三国本身就是一个纷争不断的时代,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么这个纷争的时代背景就为英雄们提供了一个大展雄才的舞台。
(三)古代军事思想
整部书中都描写了大量的战争场面,而这些场面又主要突出了人,重在写他们的谋虑。而作者本身的军事观就是要充分了解对手,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国演义》可谓是我国小说史上的代表作,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首先,它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著作之一,同时还是白话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它象征着我国古典白话长篇小说的逐渐发展与成熟,初步显示了白话小说的强大的生命力。
其次,《三国演义》在结构的探索上具有创造性地意义,因为他还体现着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从这部作品开始,章回体开始被其他作家广泛采用,使得它成为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的默认形式,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不能撼动的地位,就对现在也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传统。
总之,《三国演义》使得我国长篇古典白话小说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具有非凡的意义。
[1]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齐裕琨.中国古代小说演义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3]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刘雅丽(1966-),辽宁铁岭人,大学学历,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I
A
1006-0049-(2017)08-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