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我国英美文学翻译

2017-01-31 02:45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归化英美原著

安 然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我国英美文学翻译

安 然*

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视之为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及人生观,文化的差异具体体现在文学作品上,文学作品作为不同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基本形式,传递着不同文化间的信息及思想,精准和传神的文学翻译对文化交流起到桥梁和枢纽作用,故而,从事英美文学翻译应重视对文化视角及文化视角下翻译策略的研究。

一、解析中西方文化差异,注重互补

文化差异造就不同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文学翻译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我国英美翻译工作中,要重视对西方文化差异的解析与研究,站在西方文化角度进行文化及文学作品的解读、翻译。在保持原著作品“神韵”的基础上运用翻译手法进行语言的再创造。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优势互补,促进英美文学翻译在原著思想内容与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的完美结合,保留文学作品原著的整体美,使读者能够最大限度的领悟到原著作品的语言美、内容美。以此为出发点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不同,中国是集体主义,重视集体的利益,而西方是个人主义,重视个人自身的权益。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英美文学中的人物普遍具有个人主义价值观,而我国的价值观中主要体现集体主义,以大局为重,为集体利益甘愿抛弃自身利益,介于此我国读者很难理解英美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例如:在“特洛伊战争”中,英雄阿喀琉斯,因自身原因不愿参加到战争中去,这一西方英雄形象的利己行为在我国读者的思想范畴下容易出现解读障碍。我国读者严重不能理解英雄不愿为国家利益放弃自我利益这一行为。基于此,译者需要在翻译时进行文化价值取向的解析,帮助我国读者对原著文学作品中人物行为进行理解。

(二)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俗文化往往会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造成不同影响,如对颜色、动物、动作的理解上。中国文化中对“红色”的理解为喜庆、热情,红火,而西方文化对“红色”常联想到血腥、暴力、邪恶。对于“龙”这种动物来说,在中西方的象征意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将中国人视为“龙的传人”,在古代,皇帝作为权利的最高者,其座椅及衣服被称为“龙椅”、“龙袍”,由此可见龙是高尚、权利、威严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国家,龙代表邪恶、阴险、代表恶势力,如《侏罗纪公园》里的怪兽都是龙的形象。因此在进行相关文学作品译制时,如果忽略风俗文化的差异性,将英美文化中的“龙”翻译成邪恶的源泉,基于中国读者原有观念,必然会给中国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惑,因此,在进行英美文学翻译时应注重文化象征意义的不同,译者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应进行标注解释或使用中国文学中相对应的文化象征进行表达,以符合中国读者固有的文化思维以及阅读习惯。

二、注重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翻译手法中主要有两种翻译方法,即归化与异化,所谓归化即将原著向目标读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上进行贴靠,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译。针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翻译,运用归化手段将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形象,用中国文化的相似形象及象征物进行替换表达,帮助读者理解。这种翻译方式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但由于这种翻译方式需要译者经过自我理解进行在加工,因此如果一味的运用归化手段容易掺杂译者个人思想,造成文学原著的理解偏颇,失去原著的本意。另外一种翻译手法是异化,即保留原著的文化背景及语言差异,换句话说就是直译的方法,异化有助于保留原著的原汁原味,但是针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在对文化的理解上容易造成误区或不符合语言逻辑。例如:在美国文学作品《冷山》中,男主人公在雨中呆了很久,淋湿了,在英文原著中的对白为:

女:where you never planning to come inside?

男:I’m wetter than a fish

在异化的翻译方法下翻译为:“我湿可比鱼”。在归化的翻译方法下翻译为:“我被淋得像只落汤鸡”。这两种翻译方法读者都可以理解,第一种异化的翻译手法保留了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是较为直白的翻译方法,易于理解,但过分拘泥于原作的表达方式,且读起来生硬拗口,不符合中文语境中的语言表达习惯。更谈不上传达文学作品原著的精神风貌。第二种翻译方法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手法,根据前后文表达的意思与中国文化中的表达方式相结合,使翻译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及表达方式,但却失去了原著中男主人公表达方式的幽默。基于这两种翻译方法存在的优缺点,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两种翻译方法的结合使用,对于不同的文学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不能统一运用一种手法,使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版本既可以准确表达原著作者的表达涵义,又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表达习惯,保持原著中作者的语言风格及精神风貌。使翻译真正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载体。

三、结语

文学翻译既要传达出作品的“思维内容”,同时也要强调作者的“风格特色”,其翻译的原则及方法尤为重要,跨文化的英美文学翻译应以文化差异为出发点,尊重文化的差异,重视翻译手法的灵活运用,使英美文学翻译成为文学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学作品的交流沟通对促进中西方交流,了解英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文化差异下的英美文学翻译将任重而道远。

[1]鲁平平.中西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美文学作品汉译思考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5,6(13):8-9.

[2]杨丽.英美文学翻译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及处理——以陈廷良译本《乱世佳人》为例[J].作家,2014(12):10-11.

安然(1992-),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翻译。

H315.9;I

A

1006-0049-(2017)08-0237-01

猜你喜欢
归化英美原著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拔牙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水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