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医学人类学视角下的“未富先胖”
——基于日常生活的研究

2017-01-31 02:45列永婵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肥胖率人类学医学

列永婵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批判医学人类学视角下的“未富先胖”
——基于日常生活的研究

列永婵*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一、问题提出

近几十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超重和肥胖在全球广泛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08年2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超过14亿人超重,其中2亿多男性和近3亿女性为肥胖。根据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有1.2亿成人肥胖,3.2亿成人超重,4.4亿成人超重或肥胖。①根据“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的结果显示,1989-2009年我国女性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与1989年成年女性超重率16.5%和肥胖率1.7%相比,2009年的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29.4%和10.4%。农村成年女性的超重和肥胖上升速率较快,应该引起关注。②以上表明,农村女性更容易超重和肥胖,陷入“未富先胖”的困境。为什么在减肥广告满天飞的时代,农村女性却陷入“未富先胖”?

二、理论框架

批判医学人类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源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医学人类学发展产生的影响。从批判的角度看来,仅从人的个性、由文化决定的动机和理解力甚至地方性的生态关系去说明与健康相关的问题的解释是不充分的,因为这歪曲隐藏了社会关系的结构。此社会关系的结构联合(在某种程度上,经常是不平等地形成)影响大多数的个人、社区甚至整个民族。这些社会联系历史性地超越个体而存在,并把个体连接在一起,使其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下发展。即使在最好的环境下,人类最终还会发现他们会面临疾病和病患。从批判医学人类学角度看,超越人类学家的知识及其所关注的事物来界定疾病是一种退步。由于肌体、气候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的社会疾病千差万别。不过,生产性活动、资源和生产的组织方式和实施方式以及基于社会资源分配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的差别,也会使得不同的社会存在不同的疾病。从批判医学人类学立场看,离开社会背景来讨论特定的健康问题会弱化基于环境、职业、营养、居住和际遇状况基础上的社会联系。疾病不只是病原体和生理性失调的直接结果。相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营养不良、缺乏经济保障、职业危机、工业污染、不标准的住房、无政治权利,都使得人们容易得病。总之,疾病它既是社会性的,也是生物性的。如此,无论是医学领域或是在医学人类学领域,都把疾病视为一个既定的事实——即视为缺乏部分生理性免疫能力,使人们倾向于忽略疾病的社会根源。③本文在批判医学人类学的视角下审视农村女性肥胖率升高的社会因素。

三、底层女性“未富先胖”的社会成因

(一)阶层与母职的双重捆绑

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要想拴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拴住男人的胃”。流行语反映了女性往往作为食物的安排者,食物安排则是依据男性的喜好而进行,而食物也作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为家人提供丰富可口食物是大多数家庭食物安排者的责任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农村女性作为家庭食物安排者身处的性别和阶层位置导致了其可能面临着肥胖和超重。

首先,为家人提供均衡营养可口的食物成为衡量大多作为家庭食物提供者的女性持家能力重要标准。同时,食物也是常用且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大多作为家庭食物安排者的女性给予家人提供尽量丰富可口营养的食物。其次,对于农村家庭,食品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并不限指食物的数量不足,也指食物的多样性的不足,有限的食物资源下必然有人的喜好在家庭食物安排中被优先对待。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父权制度下,家庭中男性和儿童的食物喜好往往被优先对待,而作为女性的喜好往往排在最后。男性在家庭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力量也反映在食物上。当家庭的食物安排根据个别人的喜好被优先便容易出现食物过剩,而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家庭又不允许食物的浪费。因此,大多作为家庭食物安排者的女性一方面需将家庭中男性和儿童的食物喜好优先并尽可能为家庭成员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另一方面也需处理不适合、不可口或不偏好所带来的食物过剩问题。

对于众口难调与食物资源有限发生冲突时,作为家庭食物的安排者则需牺牲自我摄入被家庭其他成员剩下的食物。她们对于食物的摄入量并不能完全由自己来决定,往往很容易受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当家庭其他成员食物不满意之时,则非常容易摄入更多的食物而导致肥胖,而当家庭其他成员对食物满意时,则可能少摄入食物。医学常常认为导致肥胖是个人无法控制自身食物的摄入量,属于个人问题。但医学忽略食物的摄入量并不完全是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如作为家庭食物提供者

的社会中下层女性的食物摄入量则容易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在食物相对充裕的当下,人们已经开始追求更加丰富可口营养的食物,而作为家庭食物安排者的女性则容易面临为成全家庭其他成员对食物的选择权,而牺牲自我摄入更多。农村女性所处的阶层及母职期待可能令她们非依自身需要和喜好的食物而面临肥胖或超重。

(二)工业食品和西方快餐的流行

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工业食品的比重正在上升。工业化大规模地生产能将食品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工业化食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选择。此外,铺天盖地的广告营造出食用工业化食品可得到的愉悦感,促进人们对此的消费。较为常见的工业食品有碳酸饮料、雪糕、薯片等等,研究表明,雪糕、碳酸饮料等属于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非常容易导致肥胖。利益集团并不考虑对公共健康造成健康隐患而大量生产工业食品,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健康容易成为利益的牺牲品。

此外,西方文化的大潮席卷中国,在中国最为人们所知的外国品牌莫过于KFC,如今肯德基已在中国大陆500多个城市开设了4600家连锁餐厅,遍及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是中国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④肯德基在中国已经存在20多年,刚刚入驻中国时,是只有社会中产阶级才消费得起的洋餐,如今已经成为普遍大众都可以消费得起的西方快餐。肯德基的广告传递着家庭聚餐其乐融融的符号,如今小朋友大多十分期待吃上肯德基。大多作为家庭食物安排者的女性也深受西方快餐文化的影响倾向于选择可为家人带来愉悦感,同时也深受儿童喜爱的西方快餐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美国的人们开始反对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快餐给人们提供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造成人们的肥胖,存在着严重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长期食用西式快餐会导致超重和肥胖。肥胖一直都是被认为只有在发达国家才会面临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肥胖也在发展中国家呈持续增长状态,正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三)科技的进步与空间的制约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机器部分取代人的劳动,大大地降低人的活动。电饭煲、煤气炉、微波炉、洗衣机、吸尘器、热水器等等现代机器已减少了现代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的时长,与20年前农村的家庭主妇的活动相比,现代家庭主妇的活动量已经大大降低。医学研究表明,造成肥胖有两大因素,一、摄入过多的食物,二、运动量少。现代科技的进步减少了大多需承担家务劳动女性的活动量,成为近年来农村女性的肥胖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农村成年女性除了家务劳动模式改变导致活动量减少,日常悠闲活动也受到一定的制约。大多农村女性选择看电视作为主要的悠闲娱乐方式。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了城市谋求生计,城市的空间成为有限的资源。随着城市化加深,城市的空间呈现出分层,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通过商业化的空间被区隔开。总之,社会中下层人们所能享有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适宜的运动场所通过收费把社会底层人们限制在外,如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需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价格并不是社会底层人们所能消费得起。因此,与出外活动并进行身体锻炼相比,看电视则成了最廉价的消遣方式。农村进城谋工的女性面临着城市空间的制约与现代科技的进步,自然地选择较为廉价且便利的看电视作为悠闲娱乐方式。而研究已证明看电视是影响儿童肥胖的一种环境因素,这种可控性因素在儿童肥胖的预防中占有重要地位。⑤农村女性的悠闲娱乐活动方式的选择导致了活动量减少,从而导致肥胖。当城市空间被商业化之后,底层人们可利用空间越来越狭小,从而限制人们对悠闲娱乐及锻炼身体的方式的选择。在商业化空间的背景之下,科技进步将看电视变成了廉价便利悠闲娱乐方式。而看电视这种悠闲娱乐方式限制了人的活动量,从而导致肥胖率的升高。

四、结语

为什么农村女性肥胖率增加?这受阶层和母职的双重绑架、工业食品和西式快餐的流行和科技的发展和空间制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农村成年女性肥胖率增加。造成农村成年女性肥胖率增加也可认为是全球化、现代化、工业化、父权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肥胖是如今美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肥胖呈持续上升状态,肥胖引致的一系列慢性疾病危害着国民的健康,增加医疗负担,影响经济发展。农村的女性更容易面临未富先胖的问题,这无疑是陷入了经济和健康问题的双重困境,这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 注 释 ]

①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志,2006,27(7).

②张琪,潘晓群,杨婕,等.中国成年女性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14,18(40).

③[美]莫瑞·辛格.批判医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框架[J].林敏霞,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

④http://www.kfc.com.cn/franchise/.

⑤李艳萍,马冠生.看电视时间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外国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29,2.

[1][美]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2][美]拜伦·古德.医学、理性与经验:一个人类学的视角[M].吕文江,余晓燕,余成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美]罗伯特·汉.疾病与治疗:人类学怎么看[M].禾木,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

[4]赵文华,翟屹,胡建平,等.中国超重和肥胖造成相关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7).

[5]张琪,潘晓群,杨婕,等.中国成年女性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与超重肥胖关系的研究[J].Chin J dis Control Prev,2014,18(4).

[6]许丽丽,王志春,等.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8).

[7]将竞雄,夏秀兰,催绍珍,宋琴素,袁全莲.三代同堂家庭中祖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1.

[8]李亚妮.中国城市儿童肥胖成因的社会学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8,03,159.

[9]肖延风.肥胖儿童自我意识和心理行为特征[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8,8.

[10]张迎修,鲁京浦,孙大永,于厚贤.肥胖儿童的个性、智力及学习成绩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2.

[11][美]莫瑞·辛格.批判医学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框架[J].林敏霞,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3.

[12]李艳萍,马冠生.看电视时间对儿童肥胖的影响[J].外国医学卫生学分册,2002,29,2.

[13]http://baike.sogou.com/v102419659.htm.

[14]http://www.kfc.com.cn/franchise/.

列永婵(1989-),女,广东茂名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

R

A

1006-0049-(2017)08-0092-02

猜你喜欢
肥胖率人类学医学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伊莎白及其中国人类学、社会学考察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医学、生命科学类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