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宏 刘瑞强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足球裁判员基本素质的探究
华 宏*刘瑞强*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我国三级职业足球联赛有序运行,呈现出中超联赛再度升温、中甲联赛回暖、中乙联赛趋于稳定的特点。这也是中国足球改革后的几大亮点。然而在中超、中甲及中乙等比赛中裁判员出现“漏判”“错判”“反判”等错误性判罚屡见不鲜。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将从裁判员具备哪些素质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为裁判员执法工作贡献绵薄之力。
裁判员;基本素质;问题
随着竞赛规则的出现,现代足球运动中裁判员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足球裁判多半穿黑色服装,因此经常被称为“黑色法官”。作为足球场上的“法官”,他变成为了“法律文化”的体现者和执行者,因此必须具备三项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一)崇尚的事业心
崇尚的事业心是指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奋斗精神和热爱工作的基本素养,希望取得良好成绩的积极心理状态,足球裁判员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热爱足球运动,敢于献身足球裁判工作,足球裁判员承担足球规则给予他的权力和义务。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廉洁、公正、严肃、认真、严格、准确”十二个字生动形象及准确的概括了足球裁判员工作的基本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裁判员的判罚结果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走向,甚至可以改变比赛的结果。
身体素质主要是指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的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能力。目前,随着足球技战术发展的日益成熟,要求运动员做的及时,就近,快速的就地反抢。然而足球裁判员作为足球比赛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运动强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作为一名足球裁判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耐力素质
良好的耐力素质指机体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根据数据统计得出,2015年中国足协超级联赛平均每场比赛中,裁判员跑动的距离约为8000-11000米。并且国际足联还把裁判员的执法年龄从45岁降到42岁,目的就是让裁判员可以拥有充沛的体能来完成足球执法工作。从近几年足球裁判员队员的发展趋势来看,足球裁判员的身体素质不亚与职业运动员。目前足球裁判员体能测试的方法是,6个40米的冲刺跑和间歇跑(跑150米,走50米,10圈为及格)。
(二)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尤其足球裁判员在比赛中球权转换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反应速度是人体对各种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当足球比赛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裁判员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进行裁决。其次位移速度是周期性运动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最短时间,也是裁判员应具备的硬性条件。因此要求裁判员在平常训练中要经常进行反应速度和位移速度的练习,例如12min跑、10-20米变速跑、侧身协调性反应练习等。
(三)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多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好,兴奋与抑制转换得快,才能使机体在内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并及时调整或修正动作,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感觉机能,表现为动作准确,反应变换迅速。
从体育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即良好的个性特征及信心,平稳的心态,及坚强的意志品质,然而足球裁判除了应有强烈的事业心,崇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应具备稳定的心理素质。
(一)良好的个性特征
足球裁判员应表现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不是顺风倒,要从裁判法的角度出发表现出自信,不怕困难,心态稳定,执法思维清晰,执法过程中动作敏捷灵活,行动果断,特别要根据场上实际情况善于变通,并且具有创造性发挥或超水平的发挥。从而让比赛能更加流畅的进行。
(二)平稳的心态
裁判员应始终保持沉稳、冷静的心态,因为裁判员受到各个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裁判员在临场制裁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沉稳冷静,平稳的心态,严格执裁,准确判断,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
(三)意志品质
在足球比赛过程中裁判员会遇到很多突如其来的事件,在执法过程中受到主场球迷的语言干扰,在场球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的干扰。所以,这对足球裁判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意志决策的果断性与意志的自制性两个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足球裁判员应该坚持不断的深入学习和积极总结研究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明确足球技战术发展的新方向,以便准确的理解和判罚足球比赛中出现的犯规行为。并且应该加强足球裁判员的选拔与培训工作,中国足球协会因多举办裁判员的培训班,加强裁判员的业务能力。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在不久的将来,一大批具有优秀职业道德及精湛业务能力的足球裁判员将再次出现在足球赛场上。
[1]郑维铭,刘树谦,张伯钦.从教为师之道[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4-26.
[2]刘建平等.试论体育裁判与法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130.
[3]曹镜鉴,何志林.足球裁判必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53-54.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67-168.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188-189.
[6]华厚杰.湖北省足球裁判队伍现状与改革对策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14.
[7]黄翔岳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广州:广东出版社,1986.
[8]斯力格.足球竞赛裁判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52-180.
华宏(1963-),男,汉族,辽宁鞍山人,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理论与实践;刘瑞强(199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G
A